Flash与传统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2016-05-14李蕊
李蕊
摘 要 传统学具的一些优势是无法被信息技术所取代的。研究Flash与传统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 Flash;传统学具;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79-02
1 前言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新课程标准仿佛是活力的源泉,为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普及,创设了许多真实的教学情境,Flash凭借自身形象、直观的优点更是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随着教师观念的改变,传统学具逐渐无人问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机整合传统学具与Flash,是一个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2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低,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当教师采用灌输法教学时,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无法专心听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则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是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其对抽象内容会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对具体的事实则能够很快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直观材料(如课本文字插图、教学挂图、实物等)直接或通过Flash展示给学生,使其在观察过程中全面认识“数”和“形”,培养其观察能力。
如在讲解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抚摸课桌桌面、铅笔盒、橡皮等实物,并且用Flash播放太阳、电视屏幕、茶几等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其积极展开思考,分析不同图形的特点。灵活的动画展示、色彩鲜艳的挂图与直观的实物,均能促使学生在脑中形成各种图形的认知,此时教师稍加总结,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图形特征。
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展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会由形象、具体的思维过渡至抽象的逻辑思维,难以形成稳定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勤动脑、动手,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传统学具的特点包括直观明了、使用方便等,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生好奇好玩、活泼好动的天性,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指导学生亲自使用和操作学具,从而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寓教于乐,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但是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有时难以理解教具的使用方法,为省去繁琐的讲解,教师可利用Flash展示教学活动流程,使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学具。比如在讲解口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来教学,首先利用Flash来播放一些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并举手说出答案;接着向学生发放写着0~9和计算符号的卡片,要求学生自由组成算式,由下一名学生口算,进行“卡片接力”。利用这种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应用题之中的数量关系,以数学模型为入手点,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体会分析口算题目的方法。而且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必备的学习用具之一就是尺子,教师在讲解厘米、米与其测量方法后,可以用Flash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测量画面与读数方法,接着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测量步长、手臂的长度、身高,或一起测量课桌的宽度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米和厘米的含义,并且实际测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调动学习兴趣,使其体会生活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1]。
4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也发生较大改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习方法,使其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并不是单纯的公式、规律等,而是有用的数学知识,可以在数学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将数学当作交流信息的工具与手段,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其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而数学知识则服务于生活,从而消除其厌学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真实和亲切,在无形之中就会有意识、有兴趣地运用数学眼光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如讲解“认识人民币”时,虽然人民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一些学生因为很少亲自购物,所以并没有过多接触过人民币。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巩固有关对人民币的认知。首先,教师利用Flash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包括其倍数关系等,在学生有全面了解后,则创设“逛超市”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扮演店员或者顾客,摆在课桌上的橡皮、圆珠笔、铅笔盒等就是陈列的“商品”。学生可以在卡片上写数字,自制“人民币”,接着就开始角色扮演。比如:2块橡皮要3元钱,应当怎样付钱呢?一些学生说拿3张1元的;有的学生说给店员5元,要求其找2两元;有的学生说用1张1元的和1张2元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满学习热情。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中学习知识,同时享受了思考的乐趣,而且对人民币分、角、元间的进率有了更深的认识[2]。
5 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顾名思义,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活动,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同时以班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加工教材,融入创新元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且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为了丰富课程资源与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前,教师可以先用Flash向学生展示这两个立体图形,以及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和展开图等,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在下堂课时带到课堂上来。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带来各种材质的教具,有的用秫秸杆做立体框架,接着将硬纸板粘在上面;有的直接将大白萝卜削成长方体……虽然学生做出的学具并不十分标准,却是其动手、动脑后的结果,体现了创新意识,而且方便了教学的展开。
又如在讲解厘米和米时,教材指出让学生在脑中想象、明确1米和1厘米的长度,但是小学生只有较为薄弱的抽象思维,仅可以建立1厘米的概念,无法想象怎样将其扩大为100厘米。教师若强行灌输,则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先用Flash展示1厘米的长度,接着增加1厘米,再增加1厘米……到10厘米时再以此为单位继续增加,最后得到100厘米,也就是1米。接着将学生分组,要求其利用废纸做10个纸条,长度均为10厘米,将它们连在一起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100厘米的长度,也能很容易理解1米的概念[3]。
6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虽然为教学活动带来许多便利,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传统学具的重要作用,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可以用传统学具或者Flash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其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Flash3D技术的小学立体几何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119-124.
[2]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6):95-98.
[3]蒋碧云,汤建英.让学具回归课堂:浅谈学具在数学生成课堂中的角色[J].江苏教育研究,2014(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