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普通高中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校本研修模式
2016-05-14王小苗
王小苗
摘 要 论述“信息化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校本研修模式”,阐述该模式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指出该模式的适用范畴为普通高中学校的四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教学管理;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07-02
信息化环境给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2012年12月,株洲市第一中学成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项目实施单位,承担“信息化环境下普通高中校本研修模式探索”项目。通过实践摸索,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普通高中基于问题解决的5D校本研修模式”(图1)。
该模式是依托并运用信息平台,遵循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按照发现问题(discover)、挖掘数据(dig)、设计方案(design)、示范检验(demonstrate)和推广应用(do)的基本流程,解决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新型校本研修模式。它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以解决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实际问题为主要途径,从而改善教学管理,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1 校本研修环境:信息化平台
本研究中的信息化环境主要指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各种平台以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硬件设施能保证的基础上,平台主要指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管理平台。平台是进行该模式下校本研修的主要场所,集交流、互动、教学、管理于一体。资源平台,可积累建设学校和区域特色资源,也可依托各级各类公共资源管理平台(如世界大学城、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等),或引进社会资源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各类资源平台最好能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实现互联互通,减少使用中多账号密码的麻烦。当然,开放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校本研修进行数据挖掘和广泛交流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平台。
2 校本研修主体:四大主体
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涉及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这两大范畴(前者侧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后者侧重行政管理或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而非仅仅涉及教育、教学领域或教育、教学部门这一个范畴[1]。因此,校本研修主体包括教师个体、教研组团队、区域研究共同体和学校管理部门。前三者主要着重教育、教学中的校本研修,第四主体为学校管理部门,强调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校本研修,即以校本研修的方式从学术上提升行政和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品质。
3 校本研修流程: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
本模式基本流程是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以解决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中的问题为主要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因此,研修过程遵循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问题解决始于发现问题(discover),然后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和挖掘(dig),进而设计可能解决的方案(design)。而后,依照方案进行示范检验(demonstrate),若成功,则进行推广实施(do);若失败,则对问题空间重新进行搜索和挖掘(dig),对问题重新表征,重新设计方案(design),进行示范检验(demonstrate),直至问题成功解决,则进行推广应用(do)。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新问题,那么进入下一循环。
4 校本研修模式与适用范畴
教师个体——自我反思5D研修模式 教师个体通过教学随笔、观摩同伴课堂、回看本人课堂实录等形式发现(discover)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网络查询相关文献、远程请教专家、线上与同侪交流等形式去挖掘(dig)深层原因或相关研究,设计(design)改善方案并进行商量研究,然后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教学示范(demonstrate),开出公开课、录制微课、写出教学日志或博文,然后将改进了的方案应用(do)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并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发现(discover)新的问题。
教研组团队——共同进步5D研修模式 学科教研组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或面对面进行头脑风暴,提炼出(discover)教学的共同问题,确定出研修主题,进行网络搜寻、远程请教专家、广泛阅读文献,挖掘(dig)相关研究,经面对面或局域网络探讨后,设计(design)问题解决的可能方案,通过(现场或网络)公开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展示(demonstrate)解决方案,召开网上或现场评审会议,讨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达成共识,将问题解决方案应用到学科教学实践中(do)。若问题未解决,则按照上述5D环节重新组织学科研讨,直到问题解决。
区域共同体——联动发展5D研修模式 本区域内学科教师或管理部门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学科研究QQ群、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等进行讨论,发现(discover)教育教学中共同问题,分头进行挖掘(dig),设计(design)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微课、网络视频会议、公开课直播或现场集中培训等形式展示(demonstrate)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区域教师将此方案推广应用(do)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本区域教学特色。
高中学校——整体提升5D管理研修模式 高中学校正处在转型提质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模式必须改变。管理、服务或决策层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如面谈、基于网络平台的调研、电子邮件、短信等)去发现(discover)师生的需求、发展的瓶颈、管理服务的问题,针对需求和问题进行深挖(dig),如比较、向他校取经、考察等,设计(design)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选取某班级、某年级、某学科组、某部门或某项目进行示范(demonstrate),根据示范情况调整方案,然后应用(do)到其他班级、年级、教研组、部门或其他项目。
5 校本研修目标:教师/学校发展
四大主体在信息化环境下,遵循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的基本流程,进而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和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的整体提升。其实,在问题解决的每个环节,主体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所获得的发展反过来会促进主体更好地实施解决问题的每个环节,甚至随着专业发展程度不断提升,研修主体能够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问题。因此,这是双向的过程。同时,主体在依托平台挖掘数据、设计方案、示范检验来解决问题之时,会形成许多生成性资源,如心得体会、微课、论文、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习题资源等,这样反过来丰富和完善了信息化平台。因此,教师和学校发展、信息化平台之间也是双向动态过程。
当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四大主体并不一定是独立和单向线性工作的。也许,某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有可能将问题通过平台带到教研组团队甚至区域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一起对该问题进行数据挖掘并设计方案,后由该教师个体进行示范检验后共享经验得失。这样,研修主体由教师个体变成团队或共同体。
因此,信息化环境下普通高中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校本研修模式是适用普通高中学校及所在区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发展和提升的一种新型的研修模式,它依托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平台,遵循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按照“发现问题(discover)、挖掘数据(dig)、设计方案(design)、示范检验(demonstrate)和推广应用(do)”的基本流程,解决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参考文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