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小组合作之帆,启高效课堂之航

2016-05-14王静段有强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王静 段有强

[摘 要]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精选探究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评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有效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在课堂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很少有教师去了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其实课堂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课堂除了有传递知识的功能外,还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学生情感归属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哥拉斯认为,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 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合作学习不仅重视学生习得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与发展,以情育智,追求学生智与情的和谐发展.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数学的重要特点,我们知道,越是抽象的材料,学习越困难,就越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调控,使得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同伴比任何其他社会因素更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可使同伴关系成为有意义的互依,从而体验到归属感、接纳、支持和关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调控.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一般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是合作小组建组的基本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心理、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品质和性别等因素按一定的层次和比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过多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容易导致少数组员逃避学习责任. (2)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小组是一个共同协作的团体,要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共同进步. 建组前,要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能力、个性、成绩、家庭背景、特长爱好等进行了解,然后进行混合编组,对各组好、中、差成员进行科学搭配.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 组建小组是为合作学习服务的,不是固定的、单一的,可以根据合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小组组员的调整等.

小组成立后,要真正发挥合作小组的功效,还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每个小组成员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常见的有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报告者四种类型,每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任务,能培养学生不同的技能.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角色应该互换,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又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 选择合适的内容,把握时机,进行有效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把握好时机,给足合作讨论的时间,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

现在,有些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完全流于形式. 有些很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完全可以直接回答出来,教师却一挥手,进行小组活动. 教室马上变得热闹非凡,看似课堂氛围很好,实则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所以,课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下果子”.

(1)探索规律性的问题

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非常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然后通过思考、交流、质疑、验证等过程,最后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2)矛盾性问题

案例1 在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习等式的性质后,小红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使复杂的等式变得简洁,这使她异常兴奋,于是她随手写了一个等式,即3a+b-2=7a+b-2,并开始运用等式的性质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3a+b=7a + b(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3a=7a(等式两边同时减去b),3=7(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 变形到此,小红很惊讶,居然得出如此等式!于是小红开始检查自己的变形过程,但怎么也找不出错误,聪明的同学,你能帮小红找出错误的原因吗?

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很多学生开始困惑,反应快的学生开始发现问题所在. 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绝大部分同学开始恍然大悟. 这样,对于等式性质的这个关键知识点,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3)创造性问题

案例2 在公开课“4.1.1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中,授课教师本次课例研修的主题为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小组探究活动:请一组同学摆出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不超过7盒粉笔;同学们分组合作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各组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这个小组探究活动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小组分工合理,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有观察员、记录员、检查员、展示员等,各尽其责,互相配合.

(4)实验性问题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而很多实验都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时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统计的初步知识”课上,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各种车辆经过某十字路口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量. 这种情况下,全凭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此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有数轿车的,有数卡车的,有数自行车的,等等. 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另外,如“抛掷硬币”等实验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1. 深入各组,跟踪指导合作学习过程

要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既是合作者又是管理者. 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担当好这些角色,他们还是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给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任务后,就开始无所事事,或者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时间,等待学生讨论结束;抑或在班级“转”几圈,不能融入学生的合作中. 现在,初中生的控制力比较弱,又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结果往往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案例3 在公开课“平方根”中,比较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异同点. 题一给出,教师就说:“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分析得最全面. ”随后教师就一直站在讲台前,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自己的备课笔记.

应当说,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还是非常好的,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出来,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并不全面,另外,这种比较类型的问题,学生做的次数也比较少,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和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合作的内容和任务,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也是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有力保证.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对思路错误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对表现好、开展顺利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交流中偏离主题的小组给予引导、纠正等.

2. 关爱弱势群体

叶澜教授曾说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主角”,优秀学生是最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 学生虽然几个人坐在一起,看上去讨论得很热闹,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小组内会出现一、两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包揽了活动的全部内容,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完全依赖成绩好的学生去解决问题,自己则游离在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之外. 这样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不应该成为一个筛子,将所谓“不聪明”的学生淘汰,将“聪明”的学生留下.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教师要对组员进行思想教育,讲明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责任,成绩好的同学不要怕麻烦,成绩稍差的同学要有责任感,不要总想依赖别人. 告诉他们,在同一个小组中,就是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

(2)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时,可以把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小任务有难易之分,这些任务可以由小组内能力高低不同的组员来承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

(3)对于合作团结,任务完成顺利的小组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既鼓励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又为其他小组提供了可以学习的模板. 特别是对于积极认真参与合作学习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大力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3. 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这种评价应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都喜欢听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重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评价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1)重个人评价,轻小组集体评价. 很多情况下,小组成员站起来的发言都是“我认为……”,往往代表的不是整个小组的意见,而是自己本身的看法. 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也常常是“你回答得真棒!”不会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在表扬时应更多地采用“捆绑”式,以整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扬或者批评,从而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 (2)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学生在汇报合作结果时,有时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内,有时却在教师的意料之外. 不管怎样,教师都要恰当地对待,合理地进行引导. 教师除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