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音研究: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2016-05-14曾宪林

人民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南音曲牌泉州

16年4月15—17日,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功召开,吸引了来自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北京、泉州、厦门、福州等四十多位代表。大家畅所欲言,推进了南音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一、曲牌与审美研究的历史维度

历史研究是南音研究一个贯续的研究主题。以往对南音历史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成果。从曲牌的历史维度是一种传统作法,而从审美的历史维度则是一种新尝试。

(一)从曲牌发生的历史维度挖掘南音历史是一种取向。然而,同样的曲牌历史研究有诸多不同的作法。首先,从音乐本体来揭示曲牌音乐的生成历史。王耀华《泉州南音曲牌【绵答絮】考》用这种方法来考证泉州南音曲牌【绵答絮】的源流和它在使用过程中的变易及其规律,并将它作为一个参照系来追溯泉州南音源流。他从泉州南音、文献和词调谱集、戏曲音乐谱集中的【绵答絮】对泉州南音曲牌【绵答絮】溯源,从泉州南音中的【绵答絮】曲牌体系的节奏性、结构性变体、移宫换调类变体、节奏性、结构性与移宫换调类相结合的综合性变体的音乐本体分析,得出泉州南音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从昆曲唱腔中接受了【绵答絮】曲牌的影响,并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节奏性、结构性与移宫换调类变奏,创造了该泉州南音【绵答絮】曲牌及【绵答絮】(一二拍)、【长绵答絮】(慢三撩、紧三撩)【ㄨ绵答絮】【六绵答絮】等变体,逐渐形成泉州南音【绵答絮】曲牌系统。王先生的发言引起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大家对从音乐本体来实证南音的历史的作法表示高度支持。

其次,透过其他乐种、剧种的曲牌作为南音曲牌的参照。如李玫《对工〤谱和俗字谱记录的共同曲牌的比较分析》通过南音和西安鼓乐这两个古老的乐种共同曲牌的音乐形态比较,讨论了历史变迁在音乐形态上留下的烙印,籍以推进这个被看作是“自成体系”的谱式和乐种的相关议题。又如,马华祥《嘉靖本〈荔镜记〉“潮腔”曲子考析》以嘉靖丙寅年(1566)建阳余氏新安堂刊行的《荔镜记》的10处“潮腔”为研究对象,考证其唱腔与泉腔曲牌。

(二)从审美发生学的角度探究南音美学的社会历史渊源。陈燕婷《南音中和美感之社会历史渊源》通过对产生南音“中和”之美的儒家礼乐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的探究,突出朱熹、蔡清、李光地等儒者的巨大影响,认为南音中和之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主要原因是在“郎君子弟”“御前清客”等光环的笼罩下,南音人在强烈的自我文化认同下,产生了严格的人格自律,其拒绝商业化、强调行为规范等都是这种人格自律的表现。

二、传承与现状研究的立体思维

部分学者从学科、学校、政策、区域与族群等方面构建了传承与现状研究的立体思维。

(一)学科建构思维。王珊《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泉州南音学科建设为案例》针对南音学科的建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承载着传承与发展区域音乐的重任。泉州师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真正履行高校的办学职能,逐步形成以泉州师院为海内外南音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中心地位,其办学案例不仅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一条途径,也体现高校通过特色办学,扩大办学影响,履行办学职能。

(二)文化战略政策思维。郑长铃《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南音文化保护的意义(初稿)》从文化的概念出发,讨论了对南音文化的内涵,进而从国际层面、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层面、国家文化主权安全的高度等角度讨论南音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保护意义,认为南音作为中华文化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个案,南音的良好传承、发展将创造一个新的对于区域文化传承、区域社会发展、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人类文化多样性维护都具有示范意义的榜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论文提出了传统南音不是表演艺术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与思考。

(三)区域传承发展思维。区域传承发展思维是指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诸国立足于当地讨论南音传承与发展。丁宏海《新加坡南音发展近况与展望》阐述了新加坡在南音传承工作中面对的挑战,如何弘扬传统音韵,打造古老韵律盛典;如何让年轻人从冷漠到热爱,从业余走向专业,从迷茫看到希望,让南音立足本国,走向世界。他的论述引发了孙星群与郑国权等老一辈专家对丁马成先生在南音历史功绩的追忆。林珀姬《从文献史料与田野调查看南管音乐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文中试图稽考清代台湾诗文史料相关记载,辅以作者近三十年在台湾的田野调查,以描摩勾勒清代南管音乐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概况。

(四)学校教育思维。陈俊玲《南音传承的现状及展望——以泉州地区学校教育为例》从学校教育的视角讨论南音的传承。

(五)族群口述历史中的传承思维。陈敏红《印度尼西亚东方音乐基金会南音人口述史研究》遵循“真实的记忆”和“全方位具象文化生活”的原则,试图通过口述记录,探究南音(弦管)文化在印度尼西亚东方音乐基金会的传承全貌。

三、传播研究的多元视角

南音的海外传播研究成为本次研讨的新视点。南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为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海外传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当下“一带一路”政策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王州《泉州南音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的国际传播》从泉州南音对东南亚各国的传播南音社团长期扎根性的组织和活动,使南音成为当地泉州籍、闽南籍华侨华人,甚至于当地所有居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南音在欧洲国家的传播除了少部分泉州籍、闽南籍华侨华人将泉州南音作为母文化带到欧洲居住地的扎根性传播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是属于由南音发源地或传播地的社团、群体或个人到欧洲某国某地的有关泉州南音的暂时性的演唱、演奏、教学和其他学术活动。对于此类活动,与扎根性传播相对而言,可以称之为流动性传播。大致包括:流动性演出活动和点状性深入的学术研究活动等。王丹丹《南音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传承传播及创新研究》着重介述泉州南音在海外国家、地区的传播概况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传承传播,探究南音文化在“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更好的传承、创新。

(二)曲目传播。郭小利《以女性主义视角看传统南音艺术》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传统南音曲目,认为其中大多数女性形象,与现代女性形象有着较大距离,文本所呈现的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一致。首先,南音作为许多学者公认的一种“高雅”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其“高雅”不应仅仅体现在音乐性、专业性、艺术性方面,这仅能满足观众的娱乐与审美需求,南音还亦应“文以载道”,该具有人文性,能使观众在思想与境界层面得到提升。其次,传统南音中的女性形象,以“怨妇”“弃妇”“贞女”等悲情形象为主,这在现代人看来都是充满负能量的女性形象;大部分传统南音曲目中所呈现的爱情观、婚姻观、幸福观、价值观,依然是封建男权社会的产物,与现代社会严重疏离。这是南音无法得到现代青年认同与喜爱,是南音真正无法传承与传播的主要原因。

(三)载体传播。郑国权《为古老弦管的传承,创新传播载体》从现代传媒技术的角度讨论了南音的当代传播方式。他认为,弦管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手抄与刊本以及当代的油印曲谱,用泉腔方言演唱,外地人听不懂,本地人如非行内人也往往听不太懂,用古老的工〤谱记谱,加上曲词文字、琵琶指法、撩拍符号,相当完整严密。但非圈中人很难看懂等难题的存在,已经深深影响了南音的传承与传播。他提出用电脑制作南音曲谱、智能曲谱来解决南音的传承与传播问题。李寄萍《竖排直译工〤谱及识谱体系整理新发布》从谱字、管门、撩拍、指骨、曲牌、滚门等诸方面初步梳理了南音工〤谱体系,提供竖排直译工〤谱,旨为南音界提供一份方便传承传播的实用资料。滕腾《南音资源数字化中元数据的创建研究》通过阐述南音资源文本、乐人、乐器、作品、曲目、录音、口述史等元数据的创建研究,构建南音资源数据库的整体。

(四)乐社传播。曾宪林《当代台南南声社南音艺术的海外传播与启示》讨论了台南南声社诞生与兴盛及其向东南亚与欧洲的推广。

四、表演艺术研究的不同层面

南音表演艺术涉及模式、创作、作品、用韵、唱念法、演奏等方面。

吴鸿雅《论南音模式》借鉴遗传学基本思想,认为南音模式特点为多元一体并自成一格。吴世安《南音音乐创作发展瓶颈及其思考》以南音剧《凤求凰》为例来说明创新是南音应对时代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趋势。现代的南音传承人再不能用属于记忆力范畴的“饱腹”来比拼,而应着力于发展契合当代美学需求的艺术作品。朱媞媞《嘉靖本〈荔镜记〉用韵考察》通过对《荔镜记》进行全面的用韵考察,可以发现泉腔闽南戏曲的一些用韵特征在这部四百多年前的戏文当中就已基本形成,以此来认为嘉靖本《荔镜记》的方言性质应以泉腔为主。杨雅菁《〈南管诗意〉的“坐”“立”“行”——兼谈传统南音的“移步不换形”》、陈振梅《泉州南音“指套”〈锁寒窗〉“唱念法”比较研究》、庄忠河《南音洞箫歌唱性演奏技法初探》分别就各自的实践经验与调查讨论了作品演绎、唱念法与演奏法的相关问题。

结 语

“2016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建省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精诚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学术交流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一带一路”总体发展架构的指引下,南音文化的研究将会有更多新的思路,南音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本文为两岸协创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音乐学院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4JJD760001。)

曾宪林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晓倩)

猜你喜欢

南音曲牌泉州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曲牌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