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外文学中的悲剧爱情

2016-05-14丁莉华

文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牡丹亭悲剧爱情

内容摘要:悲剧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古今中外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故事大多是悲剧,唯有悲剧,才令人深思,使得人们对时代里隐藏的问题提出质疑,获得反抗的勇气。

关键词:悲剧 爱情 牡丹亭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而人们在这巨大的冲击中清醒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唯有悲剧,才显得真实,更能扣人心扉,深入人心。

悲剧描写一个时代的不甘,以及时代里人们的反抗。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往往通过政治、阶级、民族斗争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2]

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陆,在浪漫而又开放的西方土地上,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唱着、吟诵着。许多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也近似于家庭悲剧,如中国戏曲《牡丹亭》、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悲剧激励受封建社会和家庭门阀压迫的人们敢于追求自我。

情之一字,如罂粟让人沉醉而无法自拔。古往今来,多少爱情修成正果,得以圆满;又有多少爱情组合成一幕幕悲剧,让人唏嘘不已。因为是悲剧,所以更显真实,更能引人深思。悲剧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爱情的道路上总是有阻碍,或是家庭,或是社会,因此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可正是这些悲剧,教导人们勇往直前。

临川四梦,牡丹还魂。情之至也,起死回生。

美丽的杜丽娘在天真浪漫的年纪,却深锁闺中,学习大家闺秀的风范。在丫鬟春香的描绘下,杜丽娘不由得被自己后花园的景致所迷,才踏出闺房发现一番新天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3]杜丽娘不禁联想自己,就如同美丽的鲜花一般,只能开在破败冷寂的庭院,无人欣赏。即使有沉鱼落雁之貌又有何喜?无人怜,无人爱,一声哀,一声叹,凄凉之感尽显其中。“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运如一叶乎!”[4]感春伤秋的大家闺秀,因为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就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控诉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扼杀。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5]念念不忘梦中那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因此香消玉殒。宁有如杜丽娘乎!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悲剧之美表露无遗。生死离别,仍魂牵梦萦。但杜丽娘没有放弃,面对阎王时敢于据理力争,死而复生时敢于同父亲反抗,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从前是深锁闺中的千金小姐,但是从她为情而死的那一刻起,已然超越了万千女性,成为勇敢的化身。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冲出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阻碍,勇敢迈过贞洁观、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的女性们的巨大鼓舞,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这一场美好而又感伤的梦,敲醒了封建时代许多千金小姐的心,使她们获得了追逐爱情的勇气。

杜丽娘,虽悲但亦掺杂喜,至少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又有多少人,终其一身无法觅得知音?

烟花之巷,名妓十娘,有从良之志,凭借智慧将自己赎身,苦苦寻觅良人,愿将一切托付。芸芸众生,终得一个李甲,不禁畅想未来,青山绿水,炊烟袅袅,男耕女织,相夫教子。奈何,李甲并非良人。当十娘得知李甲因为钱财而将自己卖掉,心死,情灭,万念俱灰。一颗真心托付,换来的却是肆意践踏,十娘内心的痛苦和悲愤无人理解。江水容纳了一切,容纳了让人为之叹之的杜十娘。她恨,她叹,可是自己对于爱情真意的执着,从未改变。即便是价值连城的百宝箱,但在难能可贵的真情面前,一文不值。杜十娘本可离开李甲,带着百宝箱远走高飞,但她宁愿以死殉情。在经历人世百般后,想回归平淡的生活,但终不能如愿。当她所追求的爱情已变质,心碎后再无依恋,选择放弃一切,只为心中的真情。世上多少人能如杜十娘一般,坚定、果敢,敢于放弃,以此昭告世人,情义无价,情死,心亦死。悲怆的美,令人敬之叹之。

秦淮河边,桨声灯影,丝竹琴弦,人声鼎沸。六朝金陵,靡靡之音回响,众人寻欢作乐,热闹非凡。如此热闹的场景,沉寂下来的却是那一颗颗芳心。她们即使身边有不少王公贵族陪伴,但也自知“暮去朝来颜色故”的悲哀。再多的浮华和诱惑,也比不上“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真切。她们也愿为情赴汤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饴。

悲剧能唤醒群众,使得人们敢于对时代的罪恶之处提出反抗,对时代进行振聋发聩的讨伐。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西晋年间,草桥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结拜为“兄弟”,朝夕相处,同窗情谊日益深厚。之后山伯向祝家提亲,却遭到拒绝。山伯知英台将另嫁他人,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一场好梦匆匆醒,心已碎,意难伸。从此不走钱塘路,怕见鸳鸯作对飞。”心爱的女子将嫁作他人妇,自己却无法改变,悲愤、自责与遗憾交织,无药可医,心已碎,意难伸。英台也倾心山伯,被逼无奈才假意答应祝家提亲。两人本是两情相悦,却未能终成眷属。被逼出嫁那天,英台火红的嫁衣来到山伯的墓前失声痛哭,忏悔、怜惜、歉意与爱意交加,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她涌来。一个人如何承载得了那么多的情感?痛不欲绝,悲痛而死。传说死后两人化为蝴蝶,翩然起舞,从此以后,魂梦相系。梁祝的悲剧是由于包办婚姻的残害,因为悲剧留有的遗憾,所以想改变。这就是悲剧的价值。

情是不分国界的。古老的东方大陆上,一双双的恋人因情喜,因情悲,因情重获新生,因情而香消玉殒。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上,也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凄婉爱情,经过历史的洗涤与沉淀,酝酿出那一坛至醇的爱情美酒。

宴会上,17岁的罗密欧与13岁的朱丽叶一见钟情,从此便无法自拔。即使彼此都知道家族之间的宿仇,但仍控制不治爱慕之情,在神父的主持下,两人偷偷地结婚,瞒着父母和家族,天地为鉴,日月为镜,结为夫妻。后来罗密欧被流放,朱丽叶被逼嫁人,生活的百般波折都在考验着他们的爱情。朱丽叶为了心上人,选择假死,服下毒药的那瞬间,或许正幻想着之后的幸福生活。若真如她所愿,“情”这一字也不会令世人感叹至今。当罗密欧知道了朱丽叶的死讯后,飞奔回来,在朱丽叶的棺材旁饮毒药而尽。当假死后的朱丽叶醒来看到眼前的一幕,也不愿独活,最终殉情。生不同衾死同穴,永不分离。

杜丽娘因为勇敢,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经历生死轮回,最终获得自己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突破生与死的界限,最后也不离不弃。罗密欧出身封建大家庭,因为追求爱情背叛了封建家庭,成为了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敢于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用生命谱写的爱情悲剧之美,绚丽非凡。

殉情是一个美好而又残忍的词,但是并不是所有感情都需要殉情才看出它的珍贵。

《泰坦尼克号》再次回归,人们看得虽是同一部影片,但感受截然不同。从前令人感动的是“你跳我也跳”的承诺,认为将生死置之度外便是最伟大的情。而如今,随着年岁渐长,知识、阅历也日渐丰富,感动的角度有所改变。当露丝介绍自己是“露丝道森”时,心似是被扯动了,最真不过,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少年时,对于露丝深爱杰克,但在杰克死后她嫁给别人这件事深感疑惑。但如今才知,因为爱得如此深沉,才会在心底铭记他的一言一行,铭记他在冰冷的海面上曾说过“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省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死去。”爱之深,所以坚强地生活。当她拨开杰克的手让他沉入大海,当她一遍遍地吹响哨子,当她奋力地游向救援人员的身边,人们早已泪如雨下。接连不断的哨声中,是恋人间生死的承诺。影片最后的场景,老年的露丝安祥地坐在躺椅里,似是又回到了当初,泰坦尼克的乘客们都在欢迎她的到来。杰克正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等候,她抿嘴一笑,握住了杰克的手,无言。他静笑不语,似乎在无声地说着:谢谢你做到了。露丝虽未殉情,但更能让人明白他们爱情的珍贵。愿你一生安好,便是我唯一的执念。

这是一出现代爱情剧,露丝和杰克敢于突破身份等级的限制,面对死亡时,将爱情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以新时期的视角,诠释爱情中最为勇敢的一面。

爱情因悲剧更恒远。因为伤悲,使人回味无穷;因为遗憾,更发人深省。爱情的道路上总是有阻碍,或是家庭,或是社会,由此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而正是这些悲剧,唤醒群众,教导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对时代的邪恶之处提出反抗,对时代进行振聋发聩的讨伐。悲剧如同温暖的烛火,照耀前行的道路。悲剧如同在黑夜里呐喊,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人不惮于前驱。

参考文献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J].语丝,1925,15.

[2]寇鹏程.美学与人生[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5.

[3]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丁莉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小说)

猜你喜欢

牡丹亭悲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画家的悲剧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近视的悲剧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