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剧本的舞美及技巧
2016-05-14邱唱
邱唱
内容摘要:作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其蜚声中外的经典话剧《雷雨》,不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无数次被搬上话剧舞台和影视屏幕,而且于中国现代话剧史深具重大影响。《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服饰描写、舞台灯光设计、结构技巧,非常出色,为整个话剧的出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雷雨》 剧本 舞台美术 技巧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横空出世,该剧本乃其亮出的首个艺术生命,甫一面世,即引爆当时整个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我们深知,作为时空之艺术样态,戏剧于有限数小时时间和狭窄数十平米的舞台空间,之于受众,来表现人和事。怎样更好创设剧中环境、呈现更丰满、更鲜明人物形象以及更好渲染舞台气氛,则需要剧作家扎实功底、精湛手法和高超艺术。在这里,我将分析下《雷雨》剧本中的舞美及技巧,看它们是如何更好来表达作品的。
一.《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
《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无不具有十足审美韵味和很强表演功效。一是剧本中所描绘的众多人文物像,非常有助于凸显剧情所体露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社会角色,非常有助于帮助刻画出更丰满、更细腻、更传神的剧中人物。二是剧本中所描绘的众多自然物像,其实与社会人生状态达到异质同构之效,不仅与剧本主旨、作者情思、人物心绪彼此交融,而且和人物动作、剧情发展、事情嬗变深度契合,之于受众,产生了一种极强心灵震撼力、情绪操控力、思想冲击力。
首先,剧本中具有很多的人文物像。比如,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从序幕和首幕即可发现,建筑房门“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而且,房内亦有“壁龛”,窗户为法式,壁炉上“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油画挂于墙,烟具置于桌。从这些摆设显而易见,此为一个有钱有势封建色彩甚浓的大资本家住所,且他早年留学德国镀金,生活、消费有些西化,因此,此周公馆里的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有明显西洋风味、异域格调。但是,第三幕中鲁贵家陈设却明显相异,与周公馆形成鲜明对照。鲁家是特典型的我国旧式的仅两间房子的住处。“屋子很小,像一切穷人的房子,屋顶低低地压在头上。”房内很空,无甚像样陈设,仅有极简陋的生活必需品,而且鲁大海更无个人房间,仅备一副铺板,临睡时方才铺用。上述两种云泥之别的房屋陈设即是当时旧中国两种典型家庭:一为由封建宗法家庭“升级”的大资产阶级周家,一为社会骤变中被抛而拼凑起来的苦苦挣扎的鲁家。两种典型家庭正表征着中国社会剧变时的两极化态势。
其次,剧中最主要、最重要自然物像便为“雷雨”。这种“雷、电、风、雨、郁热”彼此叠加、相互融合而给予受众强烈的“雷雨”气氛和鲜明的“雷雨”基调,挥之不去,“统摄”全剧。这些客观物像纵横交织,形成合力,具有强烈情绪诱发力、感染力、穿透力和行动爆发力,强力推动和很好映衬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自首幕始,剧本即精心营造了“雷雨”来临前“屋中很气闷,郁热遍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的严酷自然物像,在情节的推进和冲突展开的进程中,作者也在不断“跟进”“雷雨”的发展态势。剧本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不断恶劣,更逐步表现了剧中人物心理环境变化和剧中人物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到第四幕,大自然雷雨终于催生人世间“雷雨”,将周、鲁两家无情毁灭。不过,剧本除了最主要、最重要的“雷雨”这一自然物像,作者亦安排一些像蛙噪、蝉鸣、狗吠等自然音响,这些有助于给予受众很强的情绪刺激力、思想激活力。
二.《雷雨》剧本中的服饰描写
一是周朴园外形。“戴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丝尘垢”;“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扳指”……上述描写表明了他的权贵、富足以及精干、世故等性格特点。二是蘩漪面相。“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下。”寥寥几句,一名中国旧式贵妇人形象跃然纸上。三是鲁贵穿着。“穿着虽然华丽,但是不整齐的。”短短一句,准确描绘出其性格特点。四是侍萍装束。“她的衣服朴素而有身份,旧蓝布裤褂,很洁净地穿在身上。远远地看着,依然像大家户里落魄的妇人。”“她的头还包着一条白布手巾。”这些服饰描写展现了一个素朴、洁净、大方、自然且颇具气质的妇人形象。五是周萍服饰。“穿一件藏青的绸袍,漆皮鞋,没有修脸。整个是不整齐”,“绸袍”“皮鞋”乃富少爷穿着,可却“整个是不整齐”,表明他精神萎靡、生活颓废。六是周冲穿着。“穿一套白西服上身”,这表明他单纯、活泼、稚气、可人。七是鲁大海打扮。“他穿了一件工人的蓝布褂子,油渍的草帽在手里,一双黑皮鞋,有一只鞋带早不知失在哪里”,“把胸膛敞开一部分,笨拙地又扣上一两个扣子”。这些描写,让人一眼看出他是一名工人代表,属于劳苦大众。八是鲁四凤服饰。首幕伊始,写她“她全身都非常整洁”,“穿一件旧的白纺绸上衣,粗山东绸的裤子,一双略旧的布鞋”。“全身整洁”表现出鲁四凤的纯真、美好、向上,“绸衣”说明她生活虽不富,但尚可,毕竟为富家女佣。
三.《雷雨》剧本中的舞台灯光设计
基于灯光设计维度,《雷雨》剧本灯光氛围营造非常妥帖,整部话剧让人一看便知是悲剧题材。根据剧本的时间安排和天气等描述,应是天布乌云、雷雨将下的夏天。房内灯光灰暗,非常闷热,气氛相当压抑,令人窒息。在话剧《雷雨》的灯光使用中,设置大量逆光来塑造、烘托人与景,无论是道具轮廓,景片纹理以及窗户透光均以逆光的灯光造型方式完成,该种光的打法能给观众心理上造成压抑感、阴冷感,大大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比如,剧本中鲁贵向女儿鲁四凤讲述周家当年的闹鬼传闻时,舞台所用的灯光设计,是用极强的、炫目的逆光来营造紧张、肃杀的气氛。舞台使用蓝色灯光,因为蓝色能让观众产生神秘、冰冷、回忆、联想的心理暗示效果。舞台灯光设计还为烘托鲁四凤获知真相后的心理变化服务,使鲁四凤紧张、惊恐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到位。比如,使用一束顶光投射鲁四凤全身,加上旋转的风扇叶片且摇摇欲坠的阴影。该光影效果有力有效地表达出鲁四凤当时的紧张心情、不安情绪。又如,在周萍于鲁贵家夜会鲁四凤的那一节,灯光运用所产生的感染力、震撼力极强。当时正是雷雨交加的夜晚,那种闪电忽暗忽明的视觉感受,配合剧情发展将整个气氛烘托得极好,这既是周萍与鲁四凤关系被蘩漪撞见之时,也是鲁四凤家人发现鲁四凤与周萍关系之时。此时此景,舞台设计又使用大量逆光,为向观众提醒这是黑夜,并且大量采用钴蓝灯光,如此一来,冷色光浸润舞台,将当时身着雨披的蘩漪尾随周萍时的探究感、紧张感、惊悚感表现得极其到位,淋漓尽致,再加上舞台窗外伴有震耳雷鸣和瓢泼雨声,这些声光特效“火力全开”,真是沦肌浃髓,撼人心魄,触及灵魂。
四.《雷雨》剧本的结构技巧
国外,传统话剧被概括为三种结构范式,即高潮式结构、片断式结构以及糅合这两种类型的结构范式。多年来,中国话剧界的结构范式厘定基本与国外相同。基于这种分类,《雷雨》应属于高潮式结构(有人亦称之“闭锁式”结构),此乃古今最常见的结构范式,被使用的最多。不过,《雷雨》剧本的结构上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两个字“巧合”。曹禺曾讲:“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的确如此,该剧本整个情节就是用一连串的巧合串联,全是偶然性的叠加,真是无巧不成书。比如,第一个巧合是一对老冤家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碰面;第二个巧合是周萍、鲁四凤这对同母异父兄妹性爱关系的发生;第三个巧合是一对亲生父子周朴园、鲁大海的巧遇;第四个巧合是一对同胞兄弟周萍、鲁大海的碰面。这四个巧合相互制约、交错,彼此组合、呼应,尤其是头两个巧合贯串全剧,形成整个剧本的骨架。毋庸置疑,《雷雨》剧本事情的一再巧合,是遵循人物性格发展逻辑以及角色之间内在联系而进行的精心设计,尽管是曹禺“编”的,却使读者深感可信,倍感真实。
参考文献
[1]钱谷融.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成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2]朱韵成.浅论《雷雨》戏剧语言的修辞手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邓齐平.《雷雨》艺术结构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凯勒.著戏剧舞台灯光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