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散发弄扁舟

2016-05-14张敏

学生天地·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扁舟余光中古人

张敏

大唐一代诗仙李白携一壶冷酒这样高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朦胧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窗外的月亮从层层的密云中探出头来,此时,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光,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时,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电视剧《一帘幽梦》,某丙……我突然感到失落,好像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诗意的美好会成为纤细的微火,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让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

虽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是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说,我真的不敢说。毋庸置疑,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被新鲜事物所打动的心理特征,这才得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样的文化生活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汉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与人文关怀,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也愈走愈远。它所造成的绝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与真正深刻隽永的人文天堂的破灭,是许多单纯美好情感的流离失所。与之对立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价值观的滋生和所谓大众文化的蔓延,实则是缺少文学涵养的低俗和对通俗文化的无端膜拜。

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当然,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许多,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文学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

当我读着“有诗有酒有高歌,春色年年奈我何”时,当我浅吟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时,我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能让我悠然散发的扁舟?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我感慨不已。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点 评

这是一篇内容相当深刻的佳作。小作者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和反思,以辩证的观点辨析和评论,以诗意的语言靓丽表达,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这篇佳作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者用睿智的目光对当今的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审视,在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叩问和质疑中,对当今社会物质日益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反而缺少诗意的文化现象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对古典精神和高雅的传统文化回归,表达了深情的呼唤。 文章结构颇具匠心,开篇以李白的诗领起,结尾用余光中的诗收束,加之诗文、典故的恰当引用,使文章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散发着诗意的芬芳。

指导老师 牛 锐

(本栏目编辑 杨 静)

Email:1145346626@qq.com

猜你喜欢

扁舟余光中古人
寻李白(节选)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不怕找茬
垂钓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