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细谈
2016-05-14杨传龙
杨传龙
特性之一:音调
如果让我们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首歌“调儿”太高了.唱不起来.这里的“调儿”指的就是声音的第一个特性: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我们平常说的“高音”与“低音”、声音的“尖细”指的其实就是音调.
为了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频率.频率就是1 s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也就是说频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例1 琴师在使用二胡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二胡调音时采用的做法中.解释正确的是( ).
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解析: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将琴枕上移一些改变弦的长度.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这些都是为了改变音调.而音色只与乐器本身有关.响度与琴弦振动的幅度有关.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
特别提醒:对于弦乐器,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对于打击乐器,如鼓,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对于管乐器.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改变空气柱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特性之二:响度
用力敲门和轻轻敲门.两次敲门的声音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是声音的第二个特性.
物理学中把物体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如图1,轻敲音叉,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更响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声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因为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远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小.说明响度还与人耳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跟远处的人说话经常会做如图2所示的这个手势.就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医生常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也是为了使声音更加集中.增大声音的响度.
例2 (2015·郴州)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大声”和“轻声”都是指声音的响度.
答案:C
特性之三:音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比如用钢琴与小提琴同时演奏《梁祝》,我们仅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是哪种乐器.依据的是声音的第三个特性——音色.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叫音色,它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也称为音品.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铁路工人检查火车机械部件是否有裂缝,总是拿铁锤敲几下.就是靠机械部件发出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例3 (2015·娄底)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说话人是谁,故A错误.人有两只耳朵.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故B正确.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所以D正确.
答案:A
责任编辑 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