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双季茭白品种比较试验

2016-05-14袁名安张尚法郑寨生叶子弘俞晓平崔海峰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胡麻锈病茭白

袁名安 张尚法 郑寨生 叶子弘 俞晓平 崔海峰

摘 要:为筛选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的双季茭白品种,进行了2 a 3点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茭7号夏秋两季双早熟,采收期早于对照品种浙茭911 5 d,产量提高8%以上,农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抗胡麻斑病和锈病,综合表现为产量高、早熟性好、抗性好、品质佳,可作主栽品种在浙江中北部区域推广。

浙江是全国茭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目前已达26 680 hm2 [1],茭白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省早熟双季茭白品种主要为浙江大学于1995年选育的浙茭911和杭州市地方品种梭子茭,品种早熟性好,品质尚可,但产量一般,抗病性较差,因此,亟需选育产量高、抗性好、优质、早熟的双季茭白新品种,以调整茭白品种结构、错开上市高峰、丰富市民餐桌选择、增加茭农收益,促进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浙茭7号、梭子茭、浙茭911。其中浙茭7号是以浙江省早熟地方品种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为材料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梭子茭为浙茭7号的亲本;浙茭911为目前茭白生产中的早熟主栽品种。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在金华市农科院曹宅镇茭白种植基地、桐乡市董家茭白生产基地、余姚市农科所实验基地进行。

试验方法

采用双季茭白栽培模式。7月20日前后移栽,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2 m2,四周设保护行。宽行行距1 m,窄行行距0.7 m,株距0.6 m,677 m2栽种约1 100个墩位。茭白田间管理和生产采用当地常规管理措施和技术。考察各品种植物学特性、抗性、品质和产量等。

抗病性鉴定和分析采用田间调查和温室活体接种法,锈病和胡麻斑病病原菌来自于桐乡发病茭白植株的叶片经常规实验室分离方法得到。锈病与胡麻斑病病害的病情指数计算参照许志

刚[2]《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略有改动。病害抗性分级标准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产量性状

不同品种间夏秋茭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2)表明,2013、2014年浙茭7号夏茭、秋茭产量均显著高于亲本梭子茭和早熟茭白品种浙茭911,表现为高产、稳产性好。

不同试验点间夏秋茭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3)表明,浙茭7号、梭子茭夏茭产量在金华试验点显著高于余姚试验点,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采收期

经2 a 3点考察,浙茭7号秋茭平均始收期10月11日左右,比浙茭911和梭子茭早3~5 d;平均终收期11月7日左右,比浙茭911和梭子茭早1~

3 d;平均采收天数约26 d,比对照长2~3 d。夏茭平均始收期4月底开始,比浙茭911和梭子茭早6~

7 d;平均终收期6月初左右,比浙茭911和梭子茭早1~3 d;平均采收天数约35 d,比对照长4~5 d。

抗病性

经病害调查和综合分析表明,3个品种在田间和实验室接种条件下,病情基本一致,表现为浙茭7号中抗锈病和胡麻斑病,综合抗性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强;浙茭911感锈病和胡麻斑病,梭子茭中抗锈病、中感胡麻斑病。

植物学特性

3个品种植物学表现近似。浙茭7号植株较紧凑,夏季植株平均株高165.6 cm,较浙茭911和梭子茭略矮;叶鞘长

43.0 cm,较浙茭911短,比梭子茭长;叶宽3.80 cm,比浙茭911和梭子茭宽;秋季植株平均株高169.4 cm,较浙茭911高,较梭子茭矮;叶鞘平均长49.3 cm、宽3.28 cm,叶长较浙茭911长,较梭子茭短,叶宽较浙茭911和梭子茭窄。

经济性状

与浙茭911和梭子茭相比,浙茭7号有效分蘖数多,净茭率高,肉质茎长且粗,夏茭和秋茭的各项指标均优势明显。综合2 a表现,浙茭7号夏茭每墩定苗数20株,平均有效分蘖数19.1个,壳茭质量135.6 g,净茭质量98.2 g,净茭率72.45%,平均肉质茎长24.47 cm,粗3.67 cm×3.31 cm;秋茭每墩平均有效分蘖数10.9个,平均壳茭质量132.7 g,净茭质量97.8 g,净茭率73.69%,平均肉质茎长23.22 cm,粗3.52 cm×3.18 cm。

品质性状

3个品种商品品质表现相近,其中浙茭7号肉质茎3~5节,隐芽白色,表皮光滑洁白,肉质细嫩,灰茭极少。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表6),浙茭7号具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4.4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浙茭911和梭子茭高11.14%和14.54%。

{3} 小结

2 a 3点田间比较试验表明,与梭子茭和浙茭911相比,浙茭7号夏茭采收期早于亲本5~7 d,秋茭采收期早3~5 d,属夏茭、秋茭两季双早熟的茭白品种;田间生长表现稳定一致,植株较高大,株型紧凑,有利于田间栽培管理;经济性状稳定,夏茭677 m2平均产量2 718.8 kg,秋茭

677 m2平均产量1 368.0 kg,比对照高8%~12%;中抗锈病、胡麻斑病,抗病性较好;茭白肉质茎隐芽白色,表皮光滑洁白,肉质细嫩,灰茭极少,可溶性总糖和V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49%和5.50 mg/100 g,商品性好,品质佳。综上,浙茭7号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以北地区作为早熟双季茭白品种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陈建明,王来亮,周锦连,等.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蔬菜,2015(22):135-137.

[2]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邢阿宝,崔海峰,俞晓平,等.双季茭白品种浙茭7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5(22):53-54.

[4] 张尚法,郑寨生,陈淑玲.双季茭浙茭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长江蔬菜,2013(18):27-28.

[5] 王来亮,马雅敏,丁潮洪.双季茭大棚栽培品种对比试验[J].长江蔬菜,2013(18):26-27.

猜你喜欢

胡麻锈病茭白
常食胡麻可益寿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2017年保山市蚕豆新育成品种锈病评价试验分析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胡麻情结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钟情美人腿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