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
2016-05-14张保国
【关键词】错题本;教研活动;教学反思;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58-02
【作者简介】张保国,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河南安阳,455000)教师,高级教师。
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有自己的错题本,记录的主要是一些自己做错的题,提醒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少犯类似的错误。优秀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除了记录自己不会做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记录“命题错误”,即那些题目本身就有错误或容易产生歧义的题,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面对这些错题,一些教师会依照答案,进行牵强附会甚至错误的讲评。当学生有质疑时,教师也是左右为难,只好告诉学生:“知识是知识,考试是考试。一道题而已,不要争了,学会就行了,能得分就行了。”这些胡编乱造的错题会毫不留情地扼杀学生仅存的一点质疑精神,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错题不仅仅是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会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混乱,严重影响高三复习的效果。笔者对常见的命题错误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命题人以“整合”的名义,对基本概念进行断章取义,问题设置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背景。
【错题1】
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所给答案是“B”。
[分析]首先,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应当尽量避免命制这样纯粹考查学生记忆力的题目,但既然遇到了,我们可以查证一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4页的图片:
与题目中的图标吻合得最好的显然是C:自燃物质。因此,考生应该选C才是正常的。其实易燃气体、易燃液体、自燃物品这三个图标都是一个火焰的标志,差别在于背景和数字。估计命题人的意思是:图标中有火焰在燃烧,因此对应的是“当心火灾”,不是“当心爆炸”,则只能在A、B中选,于是选B。但是,这毕竟与学生所用的教材内容不一致。
可见,改编习题最好不要“断章取义”,否则容易出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状况。
二、命题人随意更改题面,搅乱了学生正常的思维和知识体系。
【错题2】
判断正误: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
所给答案是“错误”。
[分析]根据参考答案,估计大部分教师的讲评会是这样的:因为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既然平衡常数发生变化了,肯定是温度变了,温度变了,平衡肯定会移动。但倘若给出的答案是“正确”,估计教师又会这样讲评:虽然温度变了,但是题目没有强调其他条件是否变化,若温度压强同时改变,平衡就不一定发生移动。
其实这道题的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判断正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这是一道常规题,很容易做出判断。而改编之后的题目之所以会引起歧义,原因在于思维角度的不同。命题人故意把次序颠倒过来,就有两种理解:
①讨论影响平衡的因素时,用的是单一变量法,温度变化,默认其他条件不变;
②指出一个命题错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当两个以上条件改变时不一定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这两种理解均有合理之处,但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平衡常数发生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这句话应该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改编题,一定要慎重,切不可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三、命题人曲解教材内容,闭门造车,命题中出现科学性错误。
【错题3】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所给答案是“A”。
[分析]这道题涉及一个命题——当沉淀的组成类型相同时(如都是AB2型,或都是AB3型),滴加某种溶液,能使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则可以比较这两种沉淀溶度积的相对大小。这显然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教材上“往AgCl悬浊液中滴入几滴KI溶液”只是为了验证沉淀可以转化,根本没有说这种转化能证明溶度积的相对大小。其实教材就怕学生产生这种误解,还特别强调“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65页)。就是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大的沉淀不容易实现,但是有可能实现,不容易而已。因此,该命题的否命题是成立的,即“当沉淀的类型相同时,不存在某种溶液可以使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则可以比较这两种沉淀的溶度积的相对大小”。
四、命题人思维不严密,干扰选项适得其反,降低了考题的信度。
【错题4】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煮沸的4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用激光笔的光束照射Fe(OH)3胶体可以看到一束光的“通路”。
C.只用硝酸银溶液就能将硫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这三种白色固体区别开来。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3+,可以用Cu单质将Fe3+还原成Fe2+。
所给答案是“B”。
[分析]不少学生来问,“C”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分析,“能”。因为“盐类水解的应用”这节课告诉过学生,配置硝酸银溶液时,要通过加硝酸来防止Ag+水解。因此,只要是硝酸银溶液,里面就是加了硝酸的。硫酸钠溶解(可能会有少量硫酸银微溶物,但整体上是溶解了)、石灰石冒气泡、二氧化硅不溶解(无明显现象),明明能区别,答案可以选B、C。显然是命题人的不小心、不思考,造成了学生的左右为难。
综上,这些左右矛盾、不科学的习题充斥各种作业和考试中,一些教师凭借有限的知识,牵强附会,无法自圆其说。学生在家长和各科教师的逼迫下深陷题海,甚至不惜熬夜来完成这些错题。岂不知那些无需思考、没有任何难度的“垃圾题”,无异于那些毫无营养的“垃圾食品”;而错题、怪题则类似于香烟和毒品。因此,用知识引导知识,用精心设计的有梯度的习题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是提升高三复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当建立错题本,因为讲课容易命题难,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规避这些无效的习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