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2016-05-14顾晓燕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作文

顾晓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贴近生活”,这是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对作文提出要求,又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一脉相承。由此,文章在分析生活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作文教学要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用更全面、更细化的方式指导作文教学的再次突破。

关键词:终身;作文;生活教育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一)生活教育的定义

陶行知先生在其作品中如此阐述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曾经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生活教育有着浓重的杜威“新三中心论”的影子,但他的思想又作了更多的更新。陶行知先生又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顺应人生的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生活是教育起源,生活需要什么,教育就全方位全过程为生活服务。所以,我们强调生活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性的、按照自然规律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的内涵

在《活的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强调的“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之教育、凭借生活的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梳理出他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也可称为生活教育的“三大基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核,直接指向了生活教育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一方面,陶行知先生尖锐地指出生活与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画上等号,把教育泛化和原始化,而应该关注与教育相关一致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可以同时进行,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联,共同发展;“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具体的实现路径。陶行知先生看来,社会是与人类产生相关联的,教育与生活的关联伴随着社会的产生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从公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民众群众唯一的学校,那么生活便自然地成为了公众唯一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则可以看成是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即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方式,也是教育手段。生活教育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以“做”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三大基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活教育的整体。

二、生活教育中体现的作文原则

(一) 实践性

生活教育的基本点就是实践,在陶行知看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劳心”和“劳力”是统一起来、并驾齐驱的。如果细致品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解放”观念,“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些观点与今天作文教学的要求,可谓不谋而合,多由学生看,多由学生想,多写自己的亲身体验,多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表达,实践性无疑是指导作文教学的第一特征。

(二) 时代性

陶行知说:“教育可分为三部分,A死的教学;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活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强调个别差异性的教育,同时也注意材料内容的丰富性,不能简单地凭教具来开展,要用最新颖的教学手段。这与作文教学的新要求也类似,比如作文教学“活的教育”要针对每个时代的不同需要,立足于每个时代产生的新教学手段,如当今的微信、微博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 全民性

在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年代,教育是小众化的,也就是只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才能接受得起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把教育的权利交还给了普通大众,让每一位民众都有机会、有能力接受教育。他把教育的路径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把教育的对象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这种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教育的均等。以此思想为指导,真正的作文指导不仅仅是指向直接受益者学生,还应该把作文指导的触角指向到家长和社区之中,以共同之力筑构起作文指导的合力。

(四) 终身性

陶行知先生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这一思想的根源就在于教育是全程性的,与人的成长紧密相随。由此来烛照作文教学,作文方法的指导绝不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而应该是从孩子一出生,咿呀学语时简单对白,再到成长过程中的与父母交流,再到走进学校进行系统的作文培训,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以贯之的。终身作文是最先进的,也是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诚如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所说的:“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者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五) 全面性

在生活教育理念中,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锻炼“健康的体魄”,提升“农人的身手”,养成“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所谓德智体美劳的思想一直贯穿在生活教育的前后,那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同样需要以全面性来关照这一教学方式,因为作文绝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的情感和生活,记录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德智体美劳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作文本就应该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三、当今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作文思想的引领

没有哪一种科学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也应该立足一定思想层面上进行。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绝大多数教师对于真正作文思想、作文理念的形成都缺乏一个准确的方向,没有定位,没有思考,作文教学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指导。同一篇作文,没有统一的标准,打出的分数也各不相同。为此,作文教学完全失去了统一的方向。要改变这一根本问题,完全可以以生活教育为统一思想,形成作文教学的大方向。

(二)缺少情感创造的因素

和学生谈到现在老师的作文指导,不外乎是两种倾向,其一是过分地注重技术指导,课堂是生产车间,学生是流水线产品,作文指导变成了“一二三”的公式,千篇一律,缺少生气;其二是作文无所谓指导,要求学生读背几个优秀作文,到考试的时候机械地套作、袭作。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在纸面上,学生完全沦为了完成作文任务的工具,写出的作文也几乎是“满纸荒唐言”。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立足生活、表达生活进而指导生活,作文教学本就应该关注生活,以此思想来引领作文,应该更多地关注情感创造的因素,呼唤真性情,鼓励每名学生都积极做一名“真人”。

(三)缺乏系统必要的训练

如今小学作文课的数量每周一般只剩下了两节课。作文课如果仅凭一周9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何才能有真正的提高?而且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把作文课变成了誊写作文课,把作文要求布置在课后,这样指导的层面就被忽略了,作文教学完全变成了走形式。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把作文的过程完全置于生活的过程中,以这样的理念,作文指导就可以细化和分化却不至弱化,同时系统的作文训练完全可以更加以生活化的形式存在,学生不再厌恶。

四、终身作文教学设想

基于生活教育的理念,作文教学必须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创新,以终身作文的理念来指导小学作文。

(一) 终身作文要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其实也就是要强调引领学生善于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间寻找作文的素材。比如,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百字小事”日记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所谓“百字小事”也就是每天要记录一个百字左右的作文小片段,这个小片段里要有完整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同时还要有一两句精彩的点评。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很快就从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只要翻阅这个本子就足够了。等到学生习惯成自然,那终身作文其实就可以从每天这一百个字左右的记录中逐渐形成。

(二) 终身作文要引导学生放飞思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求真精神的实质,其实是要放飞个人的思想,让每个人成为一个真性情的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引领他们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尽可能用坦诚的语言来面对自己的成长,绝不编写各种无聊的故事。比如,《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的指导,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你们的每一篇作文我首先要请家长写评语”。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静下以来,努力思考着自己的观点,在表达的时候也十分用心,大多能写出好文章。用“说真话”的思想引领学生,学生自然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终身的教益。

(三) 终身作文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要努力参与各种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比如,作文课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去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写《我最欣赏的一个人》可以结合班队主题活动,让学生开展“夸夸身边的XXX”,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扬别人,然后再写“欣赏”,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获得真切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一定会得心应手。

(四) 终身作文要引导共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之上,对小学教师而言,一定要形成“大语文”的教学观,以“大作文”的思想引导作文的教学。比如作文指导前,可以与家长形成沟通,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找素材;比如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与社区联系,让学生真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的逐渐成长。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流行的自媒体形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到作文中,用微信作文、微博作文的方式拓展生活教育的领域,使作文真正变成学生的生活。

生活教育是大思想,作文教学也需要有大观念,只要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作文教学一定能够在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开创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