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审美感知
2016-05-14王晓娟
王晓娟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只要求学生学习新的字词,背诵教材的课文,还要求学生具备理解文章大意,欣赏文章描写手法之精辟,以及自行感悟课文意蕴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之美的能力。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层次地阅读教材课文,全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呢?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一改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而体悟课文之美。
一、挖掘主题,体悟意蕴之美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具有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教材上大纲要求掌握的生字和生词,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层意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体悟出一些人生哲理,作为自己人生观形成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挖掘课文主题,进而体悟课文的意蕴之美。
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离骚》一课时,先带领学生熟读了课文,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如在“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这样的语句中,“蕙”“纕”和“茝”这几个字,学生理解起来相当费力。我为学生讲解后,他们都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即“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学生理解了将原文的句子翻译过来后的意思,但是还不能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屈原抒发的情感。紧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通读课文,结合屈原创作离骚的时代背景,深层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悟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美。通过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后,学生明白了作者屈原于浊世中独自清醒的无奈,以及这个混浊的朝代不能容忍像屈原这样正直的人。
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风景描写之美,深层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的时候,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描写的意蕴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勤挖掘,体悟作者语言背后的深层情感。
二、全情投入,体验情感之美
高中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相比初中阶段有大幅提高。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与课文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去感知作者的想法,进而理解作者情感表现出的美。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梦想,梦想又是什么。学生十分踊跃地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梦想就是能够考入北大新闻系,做一个十分厉害的记者;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与国家主席一起出席会议,自己担任主席的翻译官;更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造一艘很大很大的飞船,带着自己的朋友亲人在太空中遨游,见识美丽的宇宙……听了学生各式各样的梦想后,我带着学生了解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他个人的梦想,而是代表了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想要坎坷曲折之路变成坦途,圣光披照人间的梦想。听过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去体悟,都表示自己也应向马丁·路德·金一样心系祖国人民,升华自身人格修养。
通过让学生与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做对比,学生确立了自己梦想的方向。与此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有一种美的情感叫心系人民,人生观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三、把握形式,体会艺术之美
很多优秀的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来凸显的。而课文之美也在于它巧妙的修辞手法、多彩的形式表达,正由于此,作者的情感以及课文的美景才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在体悟课文情感的过程中,深度审视文章的表达方法。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引导学生去体悟这篇课文描写江南的冬景时所用的描写手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一开始就描写江南的冬天,而是从北国的冬天入手,描写完北国的冬天后,再写与江南的冬景的对比,用北国的冬天衬托江南冬季的可爱,也用江南的冬季来表现北国之冬季的明朗。我引导学生继续通读全文,在此过程中,仔细感悟作者的这种避实就虚的描写手法。
通过仔细阅读全文,有效把握文章表达形式,学生不仅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还能将各种手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让学生在深层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浅尝辄止,而应教会学生深究主题的方法,在阅读完课文后,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一遍一遍地通读全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把握文章的描写手法和表现形式,深层次挖掘主题,进而体悟语文课文与众不同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