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6-05-14王樱
王樱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文言文翻译让很多高中生望而却步。尽管高考文言文翻译是结合文言现象和句意通顺程度给分,但是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拉开了学生成绩的差距。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文言文翻译的知识时也要传授一定的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指文言文的翻译必须准确无误,让译文达到不让人产生歧义,没有文字的遗漏或者增加意义。达,指译文要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使用习惯。雅,指翻译出来的文章流畅自然,不仅体现原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优美、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做到译文的信和达并非难事,但是如果想达到雅的层次,对于古今汉语的掌握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还要有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对多数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加上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并不注重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因此在翻译时可以达到信和达的水平就已经属于较高档次了。
二、文言文翻译训练方法
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的学习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学生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教师要以问题链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师生进行欣赏、修辞的学习。在这其中还要对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和句式进行整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
1.学生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习惯,进而逐步树立起学习和翻译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和翻译文言文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一些相对容易的文言文作品,比如《世说新语》《孟子》,或者从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半文言小说开始读起,之后再进行更难作品的阅读。
2.师生合作
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掌握充足的资料、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理解文章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问题链的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解决文言文的学习和翻译等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课文《鸿门宴》时,教师可以项羽的《垓下歌》作为引入点,让学生思考《垓下歌》为何表达得如此苍凉和悲壮,进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项羽的人物性格、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
这样的方法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性格理解《鸿门宴》的艺术特色,能够有效地疏通文章,比逐字逐句地理解和翻译更加有效。同时能引发学生思考,触类旁通,对于其他文章的分析和翻译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六个,运用得好,可以有效促进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
1.做保留
对于古今意义相同的专有名词在翻译的时候无需做任何改变,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和书名等。
2.换词语
对于文言文中的常用或习惯用语,现代汉语已经变为其他说法的,都要通过词语替换的方式换为现代说法。最常见的就是将“吾”“余”换为“我”,“尔”“汝”换为“你”。
如《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这一句话当中的“倍”应当翻译为“背”,即“背叛”的意思,进而翻译为“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3.加内容
有的文言文语句在使用时会因为固定习惯等原因省掉部分成分,或者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汉语增加了成分。对于这些省略,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词语的适当添加,使得译文通顺连贯。
4.调顺序
文言文经常会出现倒装句,比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在翻译的时候,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调整为正常的顺序进行翻译。比如《张衡传》中,“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前半句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应当为“以事验之”,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用事实来验证它”。
5.选意义
很多文言词语有很多的意义,尤其是一词多义。因此在选用词义的时候必须恰当选择进行翻译。这是文言文翻译的难点,需要学生日常多阅读和积累。
6.译借代
在文言文中,利用借代进行修辞的现象非常多。这个时候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因此须采取意译的方法,复原本义。
比如《陈情表》中,“当侍东宫”一句,“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以此借指太子,需要翻译成“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译成“担当管理东宫这座宫殿”,就会出现错误。
四、应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语境
语境意义是进行文言理解和翻译时决不可丢的参考标准。很多字义和句义理解不准,都来源于对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能够理解实词、虚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语境,把握所译之点在语境中的含义或用法。刘勰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也就是说,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即所谓“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所以,理解语句,不能离开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某年全国卷的第14题考查对“行旅”的解释就要联系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从上文的“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来推断,“行旅”应为“商人”之意。“旅行,游览”是动词,从古文上下句对照的特点来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词,故“行旅”也应是名词才对。
2.知识迁移
文言知识扎实是准确翻译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高考复习时,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抓赋分点
有些学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认为对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动笔就写,致使只写出大意,而重要的赋分点没能译出,得分很少。在动笔翻译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抓赋分点,分析在所要翻译的句中最重要的考查点(即得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到突出重点、不遗漏要点。
总的来说,高中文言文学习不仅是学校教育对高中生的要求,更是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文言文远离了这个时代,对于高中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学生多加阅读和积累,总结经验和技巧,文言文翻译还是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浙江省柯桥中学(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