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有效阅读模式探究
2016-05-14周树凤
周树凤
小说阅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认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他们多喜欢看情节,而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主题等不会深入分析。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讲授较多,学生的阅读体会较少。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小说阅读教学实践,对小说阅读有效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阅读
小说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经历文本阅读,那么,课堂中教师无论是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还是以精讲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都不会有深入的理解。结合高中阶段的小说阅读教学来看,虽然很多教师也会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但任务不够具体,学生只能粗略地读,至于小说的背景、情节等则知之甚少。如此,过渡到探究活动中,学生也只能人云亦云,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不到位,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理解,对主题的分析欠缺。同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前教师可以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初读小说、了解背景和情节。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读”变成主动的“我要读”,辅以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形成初步构建,这样才可为课堂中的探究打下基础。在自主阅读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生字词,这类任务较为简单,但也要向学生明确。二是小说的创作背景,很多学生在小说阅读中都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对主题的理解就有失偏颇。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教材、课外资料、网络等多了解写作背景,最好做到能简单叙述;三是对小说情节要做到能简单概括,虽然不要求学生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但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弄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小说提出任务,然后组织学生自学,也可用导学案方式引导学生完成。
二、以问题为引导,提倡合作交流
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先设置情境来导入新课。对于小说的创作背景,教师不必细讲,可用话题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教师再适当补充即可。对于小说的情节,也可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适当进行点拨,这样方可为课堂中的探究节约时间。提倡自主探究式的小说阅读,自主阅读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后,教师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
以《一个人的遭遇》中关于主人公眼泪描写的探究为例,以问题“文本中有几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段,明确共有三次。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为什么“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围绕文本讨论“我”的丧子之痛、心理的落差,结合失去儿子前所遭遇的痛苦的事件来体会“我”当时的心境,明确“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可遇见凡尼亚为什么索科洛夫又热泪盈眶?凡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展开人物分析)“我”为什么会流泪?(讨论)明确孩子的弱小、纯真和遭遇,凡尼亚让“我”重新找到了做父亲的幸福感,有了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如此,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文本并展开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并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当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理解,要先请学生表达,然后教师补充。
三、以拓展为辅助,应用阅读提升
在以往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因过于强调对教材中所选小说的理解,加之各类练习较多,阅读拓展活动则较少,学生的小说阅读量难以加大。如此,学生就被限定在教材所选的小说范围内,遇到其他小说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析。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读懂小说,丰富的阅读量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结合课堂上所教小说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阅读中的拓展活动有很多种。一是围绕课内小说以讲故事、人物评析、情景剧等方式进行。如讲完《林黛玉进贾府》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依然以考试为方向标,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教师要多寻找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是要结合课内的小说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向课外拓展。如以小说阅读周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也可在班级内组织小数阅读竞赛、小说知识竞赛等,以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加大学生的小说阅读量。
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并非朝夕之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加强指导,促进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在小说阅读指导中,应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全面的理解。同时,要丰富阅读活动,提倡多样化的拓展方式,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应用课堂上所学的技巧来分析小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