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古诗词“1234”目标导学问题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4要旭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咏史课型古诗

要旭琴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活动,虽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方法,一切都因学情、因教学目标而定,而教育改革的核心莫不是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夸美纽斯说:“怎样寻找一种方法,让老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翻转课堂正是夸美纽斯想要寻找的方法。尽管人们对翻转课堂褒贬不一,但翻转是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和创新,这种勇于换一种角度去教学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中语文古诗词“1234”目标导学问题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高中语文古诗词翻转课堂有四个特点:“1”,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2”,关注学生课前与课堂两个阶段的学习;“3”,强化教师备课的三个步骤——教学设计、制作微视频、编制学案;“4”,以一个主目标串联四种学习课型,即课前自学A1、A2课型和课堂学习B1、B2课型(课前自学A1、A2课型,分别指课前自学文本课型和课前观看微课检测课型;课堂学习B1、B2课型,分别指课堂交流释疑课型和课后反馈拓展课型)。而“目标导向”指每首诗歌围绕一个专题目标学习,主题明确、一诗一得,每节课有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学习。“问题推动”指所有课型都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本模式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二者都强调针对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本模式不管是课前学习课型还是课堂教学课型都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强调了自主合作学习,强调了形成适合自己节奏的学习方式。所有学案、微视频和进阶练习都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微视频短小精炼,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微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学习的重点、要点;除此之外,微视频画面只出现教师结合讲解的幻灯片、动画或纸上的书写,没有课堂实录的嘈杂,不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不懂时可以暂停或后退,理解快时可以快放甚至跳过不学,满足差异化明显的学生学习需求;课前教师通过网络上学生的及时反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在课堂上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交流辅导;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多年以来,高中语文无论是从平时的阅读积累还是从考场上的阅读鉴赏来说,古诗词鉴赏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可是反观我们平时的古诗词教学,大多围绕释题、翻译、赏析语言、理解情感、明了手法五步骤进行。诗歌教学满足于学一首懂一首,教学呈现碎片化状态;而在高三阶段进行诗词复习时,多数教师会结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从怎样读懂诗歌、怎样鉴赏诗歌语言、怎样鉴赏诗歌情感、怎样鉴赏诗歌手法等方面系统复习,工程巨大,耗时颇长;而且这两个阶段在学习上也显现出了语文学习交叉重复和系统性不强的弱点。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诗歌学习从高一古诗词学习开始就系统地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知识和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能,这个问题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教读怀古诗的实践说说具体做法。

一、教师课前要做的工作

1.整合教学内容和目标

由于诗歌是表意的艺术,所以,任何诗歌的鉴赏都离不开“情感”。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虽然是现代诗词,由于它和古诗词的鉴赏是相通的,所以我把它定位为“意象”“意境”和“情感”。而在必修二中,由于诗词的内容相对较长,我把它定位为“表现手法”和“情感”。在必修三诗歌单元集中欣赏的是唐诗,而必修四诗歌单元集中欣赏的是宋词,我把这两个单元进行整合,整合发现,必修三、四中的怀古诗有四首,分别是必修三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的《马嵬》以及必修四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我把它们整合为咏史诗怀古诗专题。

2.确定翻转内容

在各个学科里,语文是最难翻转的,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语文翻转是把教师上课应讲的内容都放在微课里讲解了;课堂上纯粹以“练”和“写”来强化巩固教师所讲内容。阅读欣赏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学生的合作、师生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点,不能因为微课就抹杀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和碰撞,所以我把翻转的内容定位为怎样鉴赏咏史怀古诗方法的讲解和引导。

3.编制学案

《咏怀古迹(其三)》和《 马嵬》。

学习目标:

①了解王昭君和杨玉环的故事。

②把握《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③总结咏史怀古诗的一个特征。

④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

①杜甫和李商隐相关知识(略)。

②王昭君和杨玉环的故事(略)。

学习任务:

①依据课下注释写出应知应会的关键词并解释。

②思考探究诗中写王昭君和杨玉环的故事有何用意?

③你总结的咏史怀古诗的一个特征是什么 ?

自学质疑(写出个人在自学本诗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设计课件(下面为幻灯片要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①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绘眼前之景,叙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情。

③内容分类: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④思想感情: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⑤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

⑥答题方法:找准连接点

注意:幻灯片既可自己编写,也可在网上搜索合用的。

5.录制微课

教学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初次录制,要写好开头、衔接、结尾的话,用Camtasia Studio软件或其他录屏软件录制。即使录错也不要紧,Camtasia Studio软件有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录制完成后最好生成大多数设备都能使用的格式,如MP4格式。

6.查看学生的学习反馈

查看学生的学习反馈,汇总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主要教学环节。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文本(A1课型)

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预习《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其一)》。要想学习落到实处,任务单的使用不可或缺,学生可以对照任务单核对已完成的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惑可写成纸条交给老师。

2.自主学习文本(A2课型)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怎样鉴赏咏史怀古诗》微视频,根据个人学习的节奏,自主控制视频,快进、快退、暂停或反复观看视频,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完成在线提交口头复述教师讲述要点的作业,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可以与老师、同学通过QQ群或微信交流,以解答疑惑。

3.课上交流释疑(B1课型)

①用抽号软件抽查背诵。

②总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③小组认领问题。

④小组合作解决。

⑤小组展示成果。

⑥用所学方法展示自己学习《咏怀古迹(其三》和《马嵬》的成果。

注意:学生交流疑难问题时,教师在巡视时分别指导。

4.反馈拓展(B2课型)

①用所学方法快速解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每个小组共同设置一道关于其中一首词的题目,并写出参考答案和赋分标准,由其余小组抽签答题,通过分数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打分。

③用其他咏史怀古诗加以检测。

以上怀古诗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古诗词“1234”目标导学问题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见下图:

翻转课堂的应用,使原本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的内容,只需要教师讲解一遍,而且是浓缩在10分钟之内的讲解;不同的学生也借助学案和微视频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节奏;原来课后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放在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交流,教师有时间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单独辅导。教师教得少了,学生却学到了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翻转课堂的应用,使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个性差异明显的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的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切不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翻转课堂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翻转课堂可能只是“教无定法”的一种尝试,改革路上,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本文为太原市第三届教师个人课题“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GR-15017)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030006)

猜你喜欢

咏史课型古诗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咏史抒怀
品读古诗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