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导入研究

2016-05-14祁华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学内容课文

祁华军

语文课堂导入是指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一节课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注意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

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围绕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语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要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有熏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不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脱离目标,离题万里。

2.适应不同的文体和课型

抒情散文的导入要突出情,以情动人,说明文的导入要突出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议论文导入突出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教学导入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具体设计,如新授课的导入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自然衔接,自然过渡,复习课时要注意方法的总结归纳。

3.体现“精、新、奇、巧”

“精”指一节课的导入时间不能过长,要明白导入与整节课的关系,千万不可喧宾夺主,不分主次,时间上的安排一般不能超过5分钟。“新”指创新,如果一种方法经常使用,势必引起学生反感,不可形成定势。

“奇”是指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语。“巧”是指导入要有悬念设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引入新知

联系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导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采用检查旧知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能把新旧知识逻辑打通,使教师的授课做到循序渐进,承上启下。这种导入法能使课堂有效、自然、准确地衔接。如在讲李煜的《浪淘沙令》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回顾我们前面一节课学过的课文《乌夜啼》,接着再自然回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进入状态,而且还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2.巧用音乐,营造氛围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营造出让学生心情愉悦的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堂教学导入时播放与课文基调一致的音乐,会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新课。如讲胡适《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感人泪下的《烛光里的妈妈》这首名曲,让学生沉浸在对母亲的回忆和感恩的情景中,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把问题弄清楚,转变学习的观念,由老师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要学习。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发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三十六计吗?本文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呢?”这样提问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又如《诗经·氓》一课,我问:“诗中描写的女子聪明、勤劳、专一,这么好的一位女子最后为什么被抛弃呢?”学生听后,就认真阅读文本,主动思考。

4.讲述故事,启迪思维

有些课文偏重说理,有些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如我教《拿来主义》时,这样导入:“作家冯骥才访问法国时,有位外国记者问:‘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们难道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的回答幽默机智,得到满堂喝彩。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之处,当然不会成为资本主义,同样,我们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并能坚持原则,就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拿来主义。”学生在这时就迫切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这样一来就吊足了学生胃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制作课件,引人入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普及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它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如我在讲解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在给学生讲解荔枝的外部和内部构造,尤其讲到内部构造的薄膜、果肉、果核时,制作了优美的、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对本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综上所述,导入是打开高效课堂的一把钥匙。当然,课堂导入不能局限于几种固定的方法,还要根据教学的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导入。只有这样,语文课堂导入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212300)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背课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