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2016-05-14蔡正鹏
蔡正鹏
笔者是江苏省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幸被选派到新疆一所高中工作三年,成为一名国家援疆战略实践者。在高中担任副校长,分管学校教研、科技等工作,还分管一个年级,有机缘能为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荣幸之至。与各位语文同仁一起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促使我不断反思: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现提出几点粗浅的想法和大家商榷。
一、审视语文地位
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精神力量主要是靠语文学科来支撑的。语文可以积淀文化、丰富内涵、陶冶情操和激发进取心。对语文教师来说,学科有了地位,教师才有地位。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要赢得他尊,必先自尊。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对学生来说,语文学科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吐气若兰,是因为心香如蕙,能让美丽的面庞焕发知识的光晕。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核心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高考的首场,是人生的奠基,是立校的根,是育人的魂。
二、反思语文教学
现实中,不乏灵动的生本课堂,不乏高效创新课堂,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机械训练、套用术语、硬搬方法,企图以不变应万变,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过度强调字词句法,忽视整体感知和品悟文本。
三、抓住语文的关键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要求学会表达交流,侧重“语”;人文性要求具有思想情怀,突出“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字词句法和解题技巧。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在于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这既是能力目标,也是方法途径。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是学好语文的要害。
阅读要让读,写作要让写,就是说要在读写实践中感悟和提升。阅读,尤其是朗读,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不要生讲硬灌。写作,应追求个性化地表达,吾手写吾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启迪思维,多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不能让课堂处于半哑、全哑的状态。而且阅读和写作也是相互作用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关键。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学,写作是用。学是用的基础,用是学的实践,用是最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地用。
四、培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重在做好如下几点。
1.促进教师成长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谁指导,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深入反思。用丰厚的学养、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实,对语文教师来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在净化着自己的心灵,使自己飞翔的心时时享受着纯真的牵引。
2.打造生本课堂
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为学而教,能学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和学得更好。以知识第一转向能力为重,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应成为课堂评价的首要因素。教师少直接讲解,多启发品悟;少填鸭灌输,多多元互动;少包办代替,多放手实践,努力打造生动活泼的开放性、生成性生本课堂。而现实中,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更多的是控制,而不是激发;是自问自答的讲解,而不是师生互动的对话。教学的内容(即教什么)基本能把握,而因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却打了折扣,甚或大打折扣。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给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逐渐具有我们所期望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应多让学生去说去做,而不能抢夺学生成长提高的机会。
3.注重氛围营造
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和理科不同的是,语文学习是一个慢热的过程,需要静养浸润,需要熏陶浸染。如果理科是用“教”的方式,那么语文则需多用“育”的方式。就像种子和幼苗一样,给以适合的水分、土壤、温度和阳光,它就可以自己生长,并不断强壮。如果企图完全用“教”的方法来教语文,则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就需要教师加强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育”的环境,打造书香校园,让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校园里书香弥漫。这些就需要学校倡导支持、年级积极推动、教师主动作为。具体的载体可以有:建立图书角、开设阅读课、推荐美文章、创办文学社和举办读书会等。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一点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期盼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改进实践,对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微薄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