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魅力的三个生成点
2016-05-14刘伟
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不求环节完备,但求点滴精彩,不唯面面俱到,但唯学有所得,不图热闹一时,但图深思熟虑。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魅力的生成点集中于“简约性”“生命力”“幸福感”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别指向课堂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锻炼、师生的情感共鸣。
一、简约性
体现语文魅力的课堂教学设计推崇简约不简单,要求教师剪枝蔓立主脑,杜绝课堂的无意义重复与拖沓,学习内容选择精细,教学话语言简意赅,习题训练循序渐进,有效是底线,高效是目标,优效是终点。
以长文短教为例,当我们面对较长篇幅的文本时,舍弃的勇气体现着教者的智慧,如何删繁就简成为教学设计之初的难题,那种贪多求全唯恐有所遗漏的心态往往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芜杂,教如浮光掠影,学似蜻蜓点水。那种把语文课堂变成琳琅满目的知识超市的做法,不仅难以带来生命的狂欢,反而会令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眼花缭乱,甚至是意乱情迷。
柳宗元笔下的小虫蝜蝂应当引起上课惯于拖堂、课后抢占时间的语文教师的警醒,小虫蝜蝂之死源于不停负重,语文课堂之死根在内容繁琐。实现长文短教,考量着语文教师做减法的本领,提炼文本主旨需要压缩事关重要的语段信息,确立课堂中心需要删减无关紧要的教学环节,非如此不能去粗取精,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须在以下六方面格外留心:
语文课堂目标最忌散乱,必须坚守本位反对泛学科化,目标的集中在于符合语文特点,能瞄得准、收得住;语文课堂导入最忌冗长,主张开门见山亦能富于机心,导入的巧思在于触及文本内涵,能激兴趣、吊胃口;语文课堂链接最忌繁复,提倡纵横联系重在举一反三,链接的价值在于推动文本解读,能补不足、长见识;语文课堂形式最忌虚浮,一定不耍花架但求真切实在,形式的变化在于听说读写联动,能有范式、好落实;语文课堂内容最忌赘余,追求画龙点睛绝不画蛇添足,内容的充实在于每课学有一得,能明方法、成章法;语文课堂呈现最忌单向,明确一味讲述不及各抒己见,呈现的亮点在于点拨之后顿悟,能吐心声、闻创见。
二、生命力
彰显语文魅力的学生思维锻炼注重纵深不艰深,倡导学生钻深度拓广度,回避课堂的浅层次思考与叙述,问题预设切合学情,课堂生成丰富多彩,课外延伸自主自觉,氛围活跃是标志,表述鲜活是特质,思想灵活是核心。
以古文今学为例,联系已学推断未知是帮助学生克服文言文学习畏难情绪的可行之路,有意义的重复可以表现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搭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反复推敲上。不割断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连续性,把一个“读”字的文章做通透,教师范读、导读,学生朗读、译读,从而熟读成诵,久诵生思,师生可同在我中华精美文学与精深文化的世界徜徉。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文言文是汉语永远剪不断的脐带,它隐藏着汉语文明的基因,培养语感成为古文今学的首要任务。那一个个千载流变的字音、那一字字抑扬顿挫的声调、那一段段轻重疾缓的语气……都在一次次句读分明的朗读中,在一回回情真意切的吟咏中,在一篇篇千古名作的背诵中。语文学习的魅力,悦耳莫过于诵读,会心莫过于思考,尽情莫过于写作。
如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唤醒沉寂已久的生命力,则语文课堂的气象必将不同。在国家意志层面明确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语文课堂落实古文今学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诗人余光中认为“文言为体,白话为用”,据此我们提倡“以古释古,以今视古”,沿着“文字——文学——文化”的思路开展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告别了死气沉沉,于是大容量、高密度、快频率的思维锻炼同样适用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低起点设问、深层次追问,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流,用“读译结合”去冲决字词音义的阻碍,用“读思并举”去体悟汉语音韵的美妙,用“读写相济”去明辨前人之述的精彩。
三、幸福感
昭示语文魅力的师生情感共鸣指向幸福不虚浮,追求师生同呼吸共体验,远离课堂的隔膜化关系与状态,师生交流平等民主,长幼心灵存在默契,学习体验教学相长,双边互动是形式,心理律动是方式,幸福流动是范式。
以质文美赏为例,经典文本辞藻并不见得一定华美,很多作品反而文风质朴,可是平淡之中却饱含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透过平实的文字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需要在语文课堂之上建立一种文学审美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有赖于语文课堂师生吟咏背诵、咬文嚼字、批注点评、续尾追溯、论辩质疑、比较阅读等学习行为的坚持,师生可在“听”“读”之间接受文本,在“说”“写”之中提升自我。
每一篇经典虽各具特色,是不同作者个性化思考的结晶、卓异性表达的成果,但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倾向与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情感追求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语文课堂进行文学审美的任务之一就是求同存异,见微知著,语文教师以自身的感动呼唤学生的触动,以自身的了解促进学生的理解,以自身的示范鼓励学生的尝试,当语文课堂师生唱响指向文本的“同一首歌”时,必能收获叩问生命的回音。
语文课堂的师生情感共鸣,以文本为介质,以对话为载体,以和谐为标志。文本或为清词丽句者美不胜收,细心品鉴可得之;文本或为朴言质语者返璞归真,反复深味当得之。对话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三元四向”的语文课堂对话蕴藏着微妙的共生关系,教师、学生、文本乃至作者因课堂对话而产生思维的交集,教师不居高临下,学生不迷信权威,文本不断章取义,师生尊重作者立足文本,进行合理解读适度延伸,语文课堂自然走向和谐。
刘伟,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