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评改方式多样化初探
2016-05-14何勇
关于作文教学,有道是“先生不过引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清代学人唐彪也认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意方入妙耳。此意学人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因而在“频改”过程中也最容易领悟文章“入妙”之处。
作文的批改如何“引导”?具体的说,教师的组织、指导、启发和鼓励很重要。若引导无力,则致启而不发;若越俎代庖,就是“导”而无方。我们可以在作文评改环节中进行由“老师扶着走”到“学生自己走”的循序渐进的“始扶渐放”的尝试。
一、示范批改
明确有关批改方法,让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批改的各种符号及批语的写法。在示范批改过程中,可辅之以适当的课堂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次,一位同学在写小作文《榴莲的自述》时笼统抽象,我及时修改意见,建议从形状、颜色、气味、味道四个方面来刻画。课堂上,我当堂做了示范:“我是一个全身是澄澈的乳黄色的小方块儿。只要你凑近我,就会有一股奇臭直扑你的鼻腔,“噌”的一下窜向脑门儿,有如臭豆腐和洋葱混合的特殊气味。对于讨厌榴莲气味的人,这种气味可能会令人窒息哦!不过,如果你再坚持一下,慢慢把我放入口中,虽是臭味又来,但只要你细细品味,甘甜中可能会有类似淡淡松脂的清凉香味呢!我可是又臭又香又好吃!即使是从未吃过榴莲糖的人只要首次大胆尝试第一颗后,甜美沁心的食味也会教你越吃越想吃呢!”这样学生自然懂得了如何扣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作。
二、点拨自改
教师不直接说出作文中的得与失,而是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自己去认识;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修改作文的任务。
如我班进行“我的妈咪”作文练习时,描写不够生动。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写得有趣,但是还不够生动,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方法?”受到启发之后,这位同学认真做了修改:
妈妈正在拖地板,一个不留神儿,只听“咚”的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唉呦”声,我闻声赶去,原来妈妈被水滑倒了,“四脚朝天”,满脸痛苦的表情。我急忙跑去将她扶到沙发上,赶紧跑到楼下买了些药,妈妈接过药,仔细地看了说明书,不知怎得皱紧双眉,一脸嫌弃地说:“这是啥破药,我不吃了。”我十分茫然,她瞥了我一眼,满肚埋怨地来了一句:“我最讨厌吃药了!”“我的好妈妈,你还是吃了这药吧,不吃怎么能好呢?”我好心劝道,妈妈摇着头,无可奈何地屈服了,可没想到她竟站起身子,扭起她水桶一般,而且还受伤的腰来,一边扭还一边唱:“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看着她笨拙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妈,你干什么呀?”她扭过脸来,双手还停滞在空中,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怎么?那说明书上不写着,服用前要摇一摇吗?”说完,还煞有介事地拿过药来指给我看。我一看“扑哧”笑了起来,半天都直不起腰来,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笑啥,还不快扶朕坐下!”这一句,更是让我受不了了,为了尽力配合她,我双手拱上,低头说了声“嗻”,妈妈也被我逗笑了。
学生看了我的评价,从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对人物描写进行了充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具体可感,更吸引人。
三、分组互批互改
学生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通过互批互改,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取长朴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互改作文《有了你的微笑》时,同学们集思广益,收获颇大。一位同学这样形容老人的笑声:“对于老人的微笑的初识好似还在我未懂事时,随着我的啼哭声一声声响起,一阵阵‘咯咯咯的笑声也迸发出来,恍如银铃一般清脆。”互改中,同座认为用“银铃”形容老人的笑声有些不妥。这个点评应该说是切中要害,“银铃”通常用来形容孩童的笑声,用在老人身上是缺少生活积累的表现。
一位同学在作文写到:“时间过得很快,但这段时间,我不仅累,而且收获了信心与鼓励。”互改的同学做了这样的修改:“我虽然累,但是从你的微笑中我收获了信心与鼓励。”通顺了,也简洁了。
老师在讲评时及时对这些互批互改认真细致的学生给予表扬,这就更加激发了学生自改自评的热情和兴趣,营造了“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氛围。
另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写自改等方法。只有师生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互相修改和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交给我们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何勇,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