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2016-05-14曹望华李悦
曹望华 李悦
摘 要: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广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制度创新体现价值观;通过道德文化渗透核心价值观;注重地区差异,统筹兼顾。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46-0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了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特别需要关注大学生这一群体,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整合他们逐渐形成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以广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广东各大高校,共发放问卷1 100份,对珠三角、粤西及粤东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问卷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广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现状,并尝试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潮流,必须着力提高自身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十分迫切。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状况并不乐观,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认知,高层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亟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大学生经常关注社会时政的仅占31.6%;18.8%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甚至认为与自己完全无关;大学生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仅占29.7%,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却占到31.7%;40%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信心不大甚至没有信心;5.6%的学生认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不大甚至没有意义。这些数字都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极大挑战,令人担忧。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混乱,对社会时政的关注程度不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较低。这显示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价值的应有重视,缺乏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勇于改造现实的使命意识、拼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重拾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并不断强化和内化,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二、加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完善宣传体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场所和主要载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至关重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与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途径,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引领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然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还是校园文化环境载体,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切实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主要是网络传媒,占58.5%,而学校宣传相当薄弱,仅占37.5%,通过同学、朋友间的口口相传,也仅占4%。从整体来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拓宽宣传渠道。学校可通过报纸、宣传板等传统宣传媒介,通过举行专家讲座或论坛以及组织相关竞赛等活动,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鼓励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展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63.3%的学生认为学校偶尔开展此类活动,还有20.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过此类的活动。因此高校应该多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载体,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载体的连接点,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寸土壤中,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显性和隐性效果。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扩展实践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主阵地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愿意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仍有超过23.21%的大学生不愿意甚至非常不愿意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不高。这需要学校注重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仍有待加强。所以高校应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载体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并根据各门思政课程的特点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社会实践,拓展实践渠道,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能够通过校内外志愿服务、参观体验、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广泛的社会调查调研等活动的锻炼,提升自己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创新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道德文化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然而,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信仰的仅占20%,且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这警示我们,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下,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公共政策与制度、文化和道德建设中,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制度文化和思想道德环境。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通过社会制度创新,实现社会层面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制度保障;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实现个人层面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推动大学生通过个人道德修养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1]。通过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重塑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
五、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地区差异,统筹兼顾,既要强化经济信息发达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又要着力解决经济信息相对落后和薄弱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呈现很大的地区差异。大学生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占到31.7%,其中粤西地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达34.7%,粤东地区的这一数字更是高达50%,而粤西地区大学生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不了解的竟然占到15.2%。调查还显示,珠三角地区53.2%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传媒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而这一比例在粤西地区仅占32.5%,粤东地区甚至只占14.3%。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粤西、粤东地区大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差异较大。珠三角发达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高,而欠发达的粤西、粤东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要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不同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同政策,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信息相对落后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文化、志愿服务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建设,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建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