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激活课堂 教学提高效率

2016-05-14陈国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秀才欧阳修太子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习效率高,就得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教学需求,查找相关故事材料,在课堂上主动增添故事进行教学。或课前引入,或课中穿插,或课后小结,给学生讲故事或笑话,确实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照本宣科,直接板书课题,立即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高涨起来。但如果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我不急于板书课题,而是运用故事引入: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郎中行医到了虢国时,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郎中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没有死,还能救治。他叫人放下太子,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苏醒了;接着他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站起来了;最后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学生啧啧称奇,赞叹郎中医术高明。趁着浓厚的课堂气氛,我话锋一转说:“可医术这么精深的神医却有人还不相信他,这个人是谁呢?”下面就请打开《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先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话音刚落,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翻看课本了解内容,学生主动把学习问题解决了。整节课下来,老师都不用讲太多,学生学得也轻松,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也很明显。

二、课中故事穿插,集中学生注意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的持久性较差,注意力难以维持45分钟,如果学习时间过长,他们的视觉或思维都会觉得疲劳,导致学习注意力涣散或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而走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故事穿插,让学生在学习中做适当的调节。

如在教《醉翁亭记》时,刚讲完生字与重点词句的解释,很多同学就没有心思听课了。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再讲下去学生肯定听不进去。情急中我就问:“有同学知道欧阳修的故事吗?”同学们摇摇头,我又说:“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啊?”他们异口同声说:“想。”于是我讲了一个欧阳修的故事。

宋朝有一富家子弟,以“诗才”自居,人称“酸秀才”。酸秀才自命不凡,欲找欧阳修比试。途中,酸秀才见路边有株枇杷树,诗兴大发:“路旁一古树,两朵大丫杈。”只胡诌出两句,就没有了下文。适逢欧阳修路过听到了,顺口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酸秀才一听,点头叫好。

两人结伴沿湖而行,见有群鹅在戏水,为了挽回面子,他又吟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吟罢又接不下去了。欧阳修续道:“白翼分清水,红掌踏青波。”酸秀才暗自佩服道:“想不到老兄会胡诌两句,我们一块去访欧阳修吧。”

两人来到渡口登上小舟。酸秀才诗兴又起:“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哈哈大笑:“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修)。”

故事讲完,同学们也哈哈大笑,学习兴致再次调动,很快投入到课文学习中,积极探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故事的穿插,对于学生战胜思维疲劳、维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

三、课后故事小结,开启社会人生

学生的活动范围较窄,接触的多是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人和事知之甚少。我们的课文很多都具有教育意义,教学中,若能用故事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小结,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还能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启迪学生社会人生。

例如在教《送东阳马生序》时,我这样进行小结:“文章的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来告诫年轻人,要想学有所成,德有所修,就必须刻苦学习。下面我讲一个《农夫与他的孩子们》的故事给大家听听,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有个农夫快要辞别人世时,想要把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便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们都去寻找我埋藏在葡萄园里的东西,把它们统统都找出来吧!”儿子们信以为真,都想着那里埋藏的金银财宝。父亲去世后,他们把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结果什么宝物都没找到,却使葡萄园的地耕作了一番,所以这年比以往结了更多的葡萄。”刚讲完,有同学说:“告诉我们要团结。”有的说:“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有的说:“只有勤劳耕耘才有收获”……这样的故事比较小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教会学生许多道理,开启了学生的社会人生。

在课前导入阶段,故事是激活课堂的催化剂;在课中调节,故事是维持课堂的调味剂;在课后小结阶段,故事是深化课堂的营养剂。在语文中,我们可以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陈国苗,广东省英德市西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秀才欧阳修太子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欧阳修快马追字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