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建议
2016-05-14韩培花付博
韩培花 付博
摘 要:研究生群体的政治素质和价值选择对本科生和其他社会群体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校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难点和高地。但是,目前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存在诸多不足。要提升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需要转变意识,探索设计适合这个群体的专门的内容体系和教育方式,重视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4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被提到突出的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它的理解认识与实践落实,直接关系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研究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对整个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因此,充分认识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索有效的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对本、专科群体具有不容忽视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在校园生活中,研究生群体年龄大、受教育时间长、学历高、专业知识深厚,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业方向的选择、社会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成为本科生的榜样和人生引导,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也对本、专科生具有不容忽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例如在各种交流平台上,本科生向研究生学长学姐咨询考研、就业、专业选择、学习方法之类的考研相关问题,还会在职业选择、职场经验、感情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他们在专业知识、生活阅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使他们在本科生面前呈现出一种全面的优势,研究生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本科生,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的效仿对象。
即使是校园以外的社会生活中,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也会使研究生群体受到更多的推崇和重视。总体上来说,研究生群体能得到更优厚的就业条件,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收入福利。这种现实生活层面的优势必然会扩大他们对其他年轻人群体,特别是低学历、低收入的年轻人群体的影响力,他们的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立场都有更大的可能被其他年轻人认同和效仿。
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对其教育成效显著,通过研究生向本科生和其他年轻人群体的传递和引导作用,就可以提高高校和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功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生的生源相对复杂和多元,对社会的认知差异较大,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的攻坚阵地
研究生的生源相对复杂和多元,有“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考生”[1]等多种类别。研究生来源的范围广泛,导致了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价值取向、专业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应届毕业生因为一直在学校生活,受社会的影响小,一般思想比较单纯;在职人员很多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或者对自己的现状不满,需要提升能力,才回到学校深造,他们经过了工作岗位的磨炼,对社会的认识要更全面一些。
总之,相比本科生群体,研究生群体的情况更为复杂多样,内部差异性更大,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研究生群体的相对成熟和复杂多样性,使得他们具有更加突出的思想独立性,也具有了一套自己的系统、稳固的思想认识体系和政治观念,他们对生硬的、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更加反感。这就决定了对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方面,都要具备更高的学术性、科学性特征,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布局中的攻坚阵地,具有更大的难度和更高的要求,也自然成为检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关键性标尺。
(三)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具有特殊的思维特点和思想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58.97万人,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14万人,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2.13万人[2]。可以看出,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多,需要针对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形成专门适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我国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所产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不平衡使得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且不平衡状况非常严重。理工类学生研究的对象多是自然物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更多注重数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理性地思考问题,探究逻辑关系,这种中规中矩看问题的方式在遇到社会问题和人生事物时,就会显得过于机械而缺乏灵活性,甚至会过于偏激、固执而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同时理工类研究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学习的知识通常是在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能够寻找到内在的规律,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也更注重现实,容易产生功利主义的倾向,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将物质利益作为评判得失的标准。
二、目前我国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系统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和进步,但是,与设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来讲,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培养训练专业能力而轻视思想素养和人文教育的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研讨更是受到普遍的忽视和冷落。这种忽视和冷落体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学科属性上没有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一个足够科学性的认可,更有不少人过分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级、政治属性而抹杀了科学属性,从而抽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科学基础,结果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作为不得不完成的政治任务来看待,以敷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非科学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也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种情况就是没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配置合理充分的课程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涉及面广泛,需要哲学、伦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和依托。但目前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在公共课程的思想政治类科目中,而科目内容与本科阶段大同小异,不能体现研究生的特点,也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类内容感兴趣,他们的学习和探索也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无法得到来自于学校方面的更多支持。
(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维特性
首先,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大班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随机编班,教学内容统一设置,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思维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育体系。
其次,当今研究生群体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了很高的自主性,而“部分老师依旧运用原有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课堂教学形式依然是传统的教与学相分离”[2]。
再者,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大学生活的同时,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多种类、多场所、多形式的教育体系没有建立,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各种平台进行教育。
三、提升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要转换观念,高度重视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高校应该转变观念,不应该单纯地将培养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应该把他们培育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通过扎实全面的专业教育和深入、科学的社科人文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很好地实现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个人与社会、功利与情怀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和全面,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本人和整体社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改革探索一套适合研究生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首先,根据研究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确定适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育重点。针对研究生群体在年龄、阅历和专业理论基础等方面普遍高于本科生的特点,研究生的教育内容就需要在本科生的基础上向综合性和理论性两个方向同时发展。教育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深入发展及这种进一步发展所展示出来的理论魅力才能不断吸引研究生的理论兴趣,增加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理论热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也才能进一步深化。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进行相应的分类教育。研究生的专业划分比起本科生阶段更加精细化和深化,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专业特点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不断强化,这种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强化既存在有利于专业发展的优势,又存在领域过于狭窄的局限,在认识理解作为综合整体的社会时难免产生各种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和不足。因此,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群体来讲,需要分门别类分析他们的专业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这种影响在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各种优缺点和理论难点,制定相应的教育重点和方案。
第三,根据时代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外,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学生当老师,老师带学生”的教育模式,老师与学生相辅相成,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内容。如可以由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按兴趣选择专题,进行课下准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专题的讲解,讲解完毕,老师对内容进行点评,并且补充和重申相关重要内容。因为学生的背景知识较广,思维开阔,可以进行不同思想的交流。在课堂之外,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论坛、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各种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和资源,开展各种交流和讨论。
(三)充分重视导师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打交道最多,交往最深的人,也可能是对研究生终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3]。导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对研究生产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导师对研究生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是理论宣教式的,而是身体力行和潜移默化式的,这种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虽然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却有着难以否定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落实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原则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因此,要特别重视并加强研究生导师政治素质的管理与考核,使他们发挥正向示范作用,为研究生的成才成长确立优良的效仿对象。
参考文献:
[1]李琬,李娜,于怀勇.高校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J].学理论,2015(6).
[2]琚鹏飞.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3).
[3]罗梦婷,叶飞霞.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难点分析和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