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研究
2016-05-14李欣
李欣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战略,在此战略下,要利用现代化的地理信息专业手段,了解“一带一路”的各种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多方面的深度合作。目前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学科设置与应用需求不一致、实践检验标准和培养评价体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为目标,优化培养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为政府和企业的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理信息科学;培养体系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空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15-02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战略。但是,在目前国内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概况、经济环境了解远远不足,这会导致在对外合作过程中产生不利因素。因此,在开放过程中,应利用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寻找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所以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通过总结目前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地理信息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非欧三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经济贸易、资源开发、跨境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合作,就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地理信息专业手段,对该区域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克服地理时空距离等方面的限制,实现多方面的深度合作[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指出:“一带一路”需要地理信息作为支撑,以实现“一带一路”各类信息的空间化集成。地理信息科学教育所提供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技术保障,政府和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更加迫切。同时,由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一门对技术和实践要求较高的交叉学科,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也需要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个行业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教育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设置与应用需求不一致
目前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前两年,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虽然为后两年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但绝大多数的基础课教师仅仅将基本理论教授给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和专业学科紧密联系起来[3]。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仅仅学习了基础课程,对于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无法对毕业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导致在大学后两年真正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已经失去了充沛的动力。而且,现在开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基本都是以学校现有专业为基础设计培养方案的,并没有充分结合目前社会的应用需求进行学科建设,因此会导致学科专业设置与应用需求不一致,培养的专业人才在进入社会后仍然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
2.学生专业认知和培养目标不清晰
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进入大学时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足以完成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学习的[4]。另外地理信息科学包含的专业方向很多,例如测量、遥感、制图、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等,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正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对于专业的认知产生偏差。再加上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将来有能力从事的工作和学习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学习动力不足。
3.实践检验标准和培养评价体系不明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快速适应将来的工作[5]。目前该学科发展迅速,但实验数据由于国内对于空间数据的保密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进行教学实验时,没有充分的数据可以利用,对于最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手段也难以理解,无法对新知识新技术灵活运用。而从院校角度来讲,也缺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期间所达到的技术水平是否可以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是无法评判的。
二、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地理信息基础教育属性,优化培养体系结构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地理信息应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地理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打破了空间距离的束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叉学科体系,各种基础理论已经较为完善,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新的应用需求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从应用实践的角度看,具备专业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项目工程整体设计能力的技术人才仍然较为匮乏,应当加速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从基本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向有针对性的行业专业应用转变。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战略中政府和企业的应用需求,在高校基础教育环节中,增强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属性,使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地基更加牢固。同时,在高校教育中的其他学科,如公共管理、资源开发、城市规划等专业同样存在地理信息科学的教育需求,在这些专业中加入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分析等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将地理信息与自身专业相融合,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面向应用实践的特点,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往来、旅游文化合作等方面,都可以使用地理信息作为辅助决策的手段,因此,必须优化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需求为向导,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不断优化,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学生看似什么都懂,实际上什么都不会做的现实问题[6]。一方面,可以从师资力量着手,通过引进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优化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专家讲解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为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确定方向。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上,除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之外,还需要邀请专业地理信息软件开发人员与学生交流,从技术角度和学生层面实现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技术储备,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就业增加新的途径。
(三)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优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7]。教会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加入对于空间维度的考虑,在原有决策分析的基础之上,辅以地理信息的服务,从而更加精准地做出预测和判断,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无论是从测绘类的工科院校发展起来的,还是从地理科学类的理科院校发展起来的,就“一带一路”的建设需求来讲,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阶段,除了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应当结合专业方向增设相关的辅助课程,如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等,通过辅助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加相关知识,解决工作后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当适当增加程序设计和市场营销类的课程,这主要可以增强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地理信息行业进行软件设计和市场营销。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当更加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地理信息行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理论型人才,而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可以从地理信息应用工程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为政府和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为目标,强化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教育属性,优化培养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为政府和企业的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
[2]诸云强,孙九林,董锁成,等.关于制定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计划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1):53-60.
[3]秦其明.中国高校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3,1(4):1-7.
[4]严建武.中国高校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5):32.
[5]宁津生.从测绘学科发展看GIS专业的学科建设[J].测绘科学,2003,28(4):1-3.
[6]王懿祥,白尚斌,汤孟平,等.论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4-7.
[7]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