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分析
2016-05-14李震坚王文波
李震坚 王文波
摘 要:受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塑造国际品牌形象。笔者从提高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角度,通过分析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发展情况,深入剖析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培育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战略措施、企业确定境外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境外投资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投资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113-02
当前世界经济正步入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新时期,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世界级知名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外有利环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境外投资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发展情况
(一)境外投资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27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 078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迎来更大的机遇期[1]。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
(二)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特点
1.境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行业构成更加齐全,从传统能源矿业一枝独大逐步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TMT(科技/媒体/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拓展,新能源、医疗卫生以及文化娱乐也占据了一定投资规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2]。
2.境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我国境外投资呈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广泛参与的格局[3]。投资主体的结构逐渐优化,从以前国企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展到现在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数量上赶超国企,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
3.境外投资国别分布更加广泛。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领域较以往更加多元化,除了英美两个“资深”发达国家外,澳、法、德等经济体也吸引了中国企业的大量投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也广泛涉足中亚、拉美以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对各国相关行业的投资也各有侧重。
二、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投资规模和国际竞争力上仍需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企业获取相关信息困难
企业缺乏对投资国市场情况、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民俗文化等相关信息的掌握,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4]。虽然国家已经制定颁布了对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国别指导目录等宏观指导政策,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在为企业提供投资国相关信息服务、提供投资机会推荐和境外商会组织建设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
(二)境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目前,国内尚缺乏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法律、财务、税务、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通常聘请的是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如普华永道、安永等。然而,对国外中介机构的过度依赖,往往使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同时,国外中介机构还存在着从我投资方和境外被投资方双重渔利的现象,从而使企业付出高额的“学费”,增加了投资成本。
(三)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较弱
由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等方面都有所差别。有些企业沿袭了传统的国内企业经营模式,在当地封闭经营,往往造成“水土不服”;有些企业过于信任投资国原有的管理团队,疏于对其监管,结果发展缓慢,产值低下;还有一些企业进入市场较为盲目,缺乏对并购企业运营风险的正确评估。此外,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普遍缺乏既精通企业业务,又懂管理、会外语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这也影响制约着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
(四)政策保障仍需加强
国家战略与实施政策之间还有断层。当前“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已经铺开,企业对其期待颇高,但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到位[5]。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优惠政策和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三、培育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对策
为更好地培育境外投资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十分必要。通过对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扶持,培育并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境外投资企业,为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
(一)制定境外投资企业发展规划并进行分类指导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对境外投资企业发展建立动态跟踪机制,根据境外投资企业的项目、投资及市场情况,积极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海外发展中长期规划,因地制宜确立发展目标和重点,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境外投资方式。
对境外投资企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规模、企业自身实力、市场潜力、投资方式等方面内容,引入指标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不同类别的企业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二)完善境外投资专项扶持政策
加强融资支持。根据企业境外投资实际情况,探索设立境外投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6]。各级政府发挥服务性政府职能,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出口信贷、援外优惠贷款、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贴息等国家政策性金融信贷扶持,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完善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扶持政策。完善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的产业导向、国别指导及信贷、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确保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同时,应尽快将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措施扩大到境外投资建厂和境外资源开发项目。
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企业境外投融资提供保证,增强境外投资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办境外投资政治保险,减少因投资对象国的政局不稳定给境外投资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探索境外投资合作的新途径
建立境外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引导有实力的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兼并收购研发型企业,促进企业提高经营质量和产品档次。鼓励境外投资企业打造全球销售网络,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拓展企业国际发展空间。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并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通过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企业采取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速企业与金融资本市场合作。
探索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强与国外地区间的经贸合作,探索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境外投资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战略平台,带动企业在合作区集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与所在国实现互利共赢并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
组建大型对外经贸集团。探索组建推动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外贸易、国际工程承包等涉外业务的大型对外经贸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加速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跨国经营企业。
(四)健全境外投资企业服务体系
健全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建立由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外汇管理、海关、商检以及金融机构等部门参与的境外投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先期主动介入,使企业与境外投资管理各职能部门直接沟通,及时发现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企业境外投资所需事项提供一次性解决方案;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共享的境外投资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发布工作,为政府制定决策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的依据。
培育和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评估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等各类境外投资中介组织,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法律、财务、知识产权、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注重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避免企业境外投资产生不必要的高昂费用。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行政府资助和企业自我培养相结合的境外投资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造就一批懂外语、熟悉国际通行规则、通晓投资国法律法规、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领导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培训问题。鼓励境外企业聘用所在国的专门人才,逐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本地化”。
参考文献:
[1]侯佳利.“一带一路”:我国对外投资增长新动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127.
[2]黄永光,林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10):6-7.
[3]孙玉琴.我国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问题及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11(1):70-72.
[4]李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杨飞虎,晏朝飞.“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15(5):80-83.
[6]黄勇,张国云,朱李鸣.浙江迈向“资本输出大省”——浙江企业境外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经济,2011(23):24-31.
[7]敦忆岚.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