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习仲勋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党群工作

2016-05-14刘鑫吕青

学理论·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习仲勋建设

刘鑫 吕青

摘 要:习仲勋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总结照金、渭南等根据地的经验基础上对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正确的领导与决策;他在根据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了土地革命、繁荣经济、廉政建设、普及文化等一系列的根据地建设活动,灵活运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南梁革命根据地进行创建、建设与扩大,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有了最后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关键词:习仲勋;南梁革命根据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38-02

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南下全军覆没,10月照金沦陷。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负责人召开了包家寨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以往开展武装斗争及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教训……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居中策应,向南、北发展,开辟和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168经刘志丹、习仲勋等的努力,到1934年春在以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保安、安塞、庆阳等十几个县的大部分地区。1934年2月25日,中共红四十二师再次成立了新的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主席,挑起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担。至此,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一、习仲勋南梁革命根据地党群工作的必要性

1.无土地无苗,经济很匮乏

红四十二师开始进入南梁时,习仲勋同特派员张策就一起开展群众工作。刚开始,工作并不好做,由于这里山大沟深,绵延几百里的大梢山,居住的大多是受封建军阀地主欺凌、压榨,逃难而来的贫苦农民。农民“一愁无地,弄不上饭吃,弄不上衣穿,地富剥削和压榨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二愁土匪横行,拉票子抢劫。”[2]935群众受压迫不敢行动。虽然后山的土地地主管的比较松,但是没有苗也是农民的问题。

毛泽东曾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强调:“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也才能使我们的广大群众都得到生活上的相当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项革命工作。”[3]120而据张策后来回忆:“原来当地没有什么贸易,只有几个行商,拿几匹布在山沟换些羊皮,除这些没有什么生意,老百姓粮食卖不出去,没有什么家庭副业,自己打粮自己吃,完全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经济。”①南梁地区远离政治中心十分偏僻,经济萧条,非常不利于根据地发展。

2.民主难建立,廉洁出问题

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民主的选举出代表。但当时有的同志认为根据地交通不便,战争不断,在这特殊的环境里进行民主选举是不可能的。习仲勋解释道:“原始社会都知道选有能力、有本领的人做首领,何况现在的人。先由村上选代表,再选乡代表,再选政府组成人员。”[4]民主的政府才是百姓信任的基础。

刘志丹向习仲勋说:“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他们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有骨气,要讲贞操,受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4]在当时也确实出现过贪污问题“粮台有一位管理员叫李海银,对粮食出现库损问题负有责任,按照苏维埃政府法令以贪污罪处以死刑。”[1]191

3.文化普遍低,干部很紧缺

南梁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大部分农民不识字。在初期进行群众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农民组织十分困难,大多数农民不愿配合分地分牛羊,建立自卫队也不积极,极大影响了根据地创建的进度。同时,根据地基层干部从人数到素质都普遍较低,革命思想宣传不准确等问题也影响了根据地的初期建设。因此,在短时间内普及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干部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素质加快培养红军干部是陕甘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习仲勋南梁革命根据地党群工作的内容

1934年11月1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正式举行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当选为主席。年仅21岁的习仲勋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后的时间里带领着根据地的军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建设。

1.开展土地革命,繁荣边区经济

“南梁地区土地集中,地广人稀,地主多住庆阳城内。对前原的租子收得紧,后山有时顾不过来,因此后山群众有比较宽裕的土地,对土地要求不太迫切。”[2]414习仲勋在考察了这些情况后,经过多次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符合南梁当地情况的土改政策“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分川地不分山地,这因为山地有很多没有人种,川地也就种一年休息一年;中心地区分土地,边境地区则不分,当边境地区变成中心地区后仍分土地;田、苗一起分,因农民最需要的是苗,如分田不分苗,就会降低农民的情绪;没收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牛、羊分给雇农、贫农和缺土地牛羊的中农;红军家属分好田地,具有分地优先权;阶级划分以主要生产资料的来源和剥削或被剥削的程度决定;争取与改造流氓参加生产。”[5]257-258这些政策与南方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模式不同体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土改工作历时两年之久,解决了农民群众土地与田苗的问题,极大调动了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生的红色政权奠定了广大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习仲勋开始在南梁设立集市活动,例如荔园堡的集市,每十天举行一次,周围数十里的群众都来赶集。他积极鼓励群众发展生产,“对从合水西华池一带来苏区做买卖的商人,采取欢迎态度”[2]426。据曾任陕甘边政府秘书长兼文化委员长的蔡子伟回忆:“几乎每逢集市,习仲勋和我们几个人都要出去转一转,听取老百姓各种意见反映。”[5]627但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钞票的影响使根据地的集市一时之间出现了低迷,为了稳定市场,繁荣边区经济,习仲勋决定印制属于苏区的货币即“苏票”,同时设立了“苏票”与银圆兑换处,调动了商人往返白区与苏区的积极性。习仲勋后来在财经粮食政策里总结道:“在白马庙、荔园堡等地成立集市,便利群众交易,保护小商人,允许其来苏区做生意;发行苏区钞票,流通金融,解决了市场缺少零钱的困难。”[5]258根据地经济的繁荣极大改善了军民的生活条件,密切了党群关系。

2.实行人民民主,坚持廉政为民

1934年秋,习仲勋等开始着手筹备召开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代表的产生办法按照中央苏区的经验:按照人数的比例产生代表,工人、农民、军人、妇女等各界均有代表,照顾到各方面。”[2]932“代表一百余人。”[2]414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在习仲勋的坚持和组织下,在那个偏僻的山沟里相对地实现了民主选举。11月1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大庙内正式举行。大会“经过充分酝酿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成员,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1]176也标志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把惩治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政风列为政权建设的头等大事。“习仲勋等政府领导带头执行政府工作人员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等用品,均由财经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筹办,按每个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形成以艰苦为荣的良好风尚。”[1]182据此,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个法令: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十元钱以上者执行枪毙,贪污五元以上者开除党籍,贪污五元以下者就开除军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实践证明廉洁奉公是政权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群众拥护的重要法宝。

3.普及边区教育,提高群众文化

1934年开始办列宁小学,教材是在习仲勋组织下蔡子伟编写的包含新思想新文化的内容,通俗易懂很受大家欢迎。习仲勋也很重视成人的文化普及,在一些村庄办起了成人扫盲班。随后,南梁的很多地区先后建立起列宁小学和成人识字班。刘志丹、习仲勋、蔡子伟等都亲自到课堂讲课,传播革命理念。“对政治上清楚的知识分子,一概分配适当工作”[5]260。同时,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还颁布禁烟、禁赌、放足等条例,开展了以“劝破除迷信、劝诫赌博、劝诫鸦片烟、劝禁止买卖婚姻、劝妇女放脚、劝男子剪辫子”为内容的“六劝”活动,引导群众从封建愚昧的思想中解放自我。

1934年10月,在刘志丹和习仲勋主持下,在南梁张家岔创办了陕甘边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马文瑞、蔡子伟、袭逢春等都曾担任教员。学员主要是红军、游击队中的中、下层干部,也有少数地方干部参加。学校共办了三期,培训干部二百余人。这一切的文化建设活动都使根据地气象一新。

三、习仲勋南梁革命根据地党群工作的意义

1.历史意义

习仲勋领导制定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土地革命的灵活性,初步消灭了陕甘边农村中的剥削关系,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为了自己通过斗争获得了革命成果,积极投身到革命活动中去,他们筹款筹粮、干活出力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当红军。“边区人民掀起了‘扩红的热潮,华池县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都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和赤卫军,新正县人口当时只有一万,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的青年达到一千余人。”[6]20在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势力围剿的困难时期,人民群众用生命掩护红军开展革命斗争,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2.当代价值

习仲勋在南梁建立苏维埃政府时提出的廉政民主建设,是我党长期进行自我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便是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廉政建设。这便是我们学习和深刻认识“南梁精神”的意义所在。

习仲勋从陕甘边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边区建设,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毛泽东称赞其“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在他和陕甘边老一辈革命前辈的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南梁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斗争年代中的生动写照。群众路线是当代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勉励自身、建设祖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今天我们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巨川.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刘凤阁,任愚公.红二十六军与陕甘宁苏区(上)[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仲勋.难忘的教诲——纪念刘志丹同志九十诞辰[N].人民日报,1993-10-24.

[5]熊美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6]袁志学.党的群众路线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实践[J].军事历史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习仲勋建设
寒露
《毛泽东选集》:习仲勋最爱读的书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两碗鸡蛋面
胞弟拟提副部级 习仲勋否定方案
习仲勋:铮铮铁骨亦柔情
周恩来保护身处逆境的习仲勋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