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

2016-05-14崔广飞杨志义

学理论·下 2016年9期

崔广飞 杨志义

摘 要:《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谋事要实思想的集中体现。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矛盾,提出持久战的根据,有力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前瞻谋事。科学预见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号召人民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论持久战》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不仅对抗战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当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论持久战》;毛泽东;谋事要实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36-02

在全面抗战的第十个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进攻,中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思想上观点林立,主要存在“亡国论”和“速胜论”两大论调。“亡国论”和“速胜论”作为两种主流思潮,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影响抗日力量的凝聚。为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描述战争的基本轮廓,统一国民思想,增强抗战的信心和能力,毛泽东在总结抗战十个月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抗战是一场必胜的持久战争的结论,并写出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根据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原因,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第二部分指出进行持久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战术。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根据,从问题的根据到问题的解决,都贯穿着毛泽东谋事要实的思想。

一、问题提出的谋事要实

“谋事要实的前提是前瞻谋事。前瞻谋事重在前瞻,强调的是要有超前谋划。”[1]38就是想问题做事情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全局,科学决策,树立战略思维,超前谋划。《论持久战》以“问题的提起”为开篇,这成为该文章的逻辑起点。处在战火中的中华儿女,时刻关心着战争的发展进程,每天都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在战争起始阶段,战争的性质未能充分暴露,使得人们的认识受到限制。毛泽东首先提出:“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关心这个战争。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2]439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毛泽东对抗战十个月经验的总结,是实际调查研究后做出的判断,是站在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认识,是对深受战争灾害的人民思想困惑的解读,更是毛泽东前瞻谋事的深刻体现。

(一)《论持久战》根据的提出体现谋划的科学性

谋划的科学性,就是要立足实际,准确把握客观实际,以事实为根据。《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战,中国将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毛泽东综合分析了中日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持久战的根据。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2]447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强国与弱国、进步与退步、小国与大国和多助与寡助四个互相矛盾的特点。毛泽东辩证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实力和特点,全面客观地观察战争,在合理运用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经过持久战,提出了持久战的根据。该根据的提出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毛泽东谋划的科学性。

(二)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体现谋划的全局性

谋划的全局性,就是立足整体,把握全局。而“亡国论”和“速胜论”片面地看待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为当时两种主流思潮,深深误导人民,影响军民团结,抗日力量的凝聚。“亡国论”者,只看到敌强我弱这一特点,从最先提出“抗战必亡”到后来的“再战必亡”,这种悲观情绪像一团厚厚的阴霾笼罩在中国上空,助长着一些中间阶层和劳动人民的投降心理。与“亡国论”相反,“速胜论”者忘记敌强我弱这一特点,用局部的强弱现象代替整体的强弱现象,这种盲目乐观的轻敌思想使得国民对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缺乏必要的精神准备。妥协思想和轻敌思想的存在对坚持长期抗战是很不利的,毛泽东站在战争全局的高度分析战争形势,对中日双方的特点作了相反的对比,得出了最终的结论:中国既不会取得速胜,也不会亡国,必须经过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二、战略战术上的谋事要实

谋事要实,就是要立足实际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策略、方法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在回答了为什么是持久战的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怎样进行持久战,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战术,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论述“怎样做”这个问题上始终着眼于“实”,从客观实际出发,贯穿着谋事要实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他首先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同时又以很长的篇幅阐明抗日军民进行持久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

(一)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划分

毛泽东综合分析了敌我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各种因素,全面观察战争进程中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比较科学地预见了中国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毛泽东持久战三个阶段的划分,虽然不能反映战争的具体情况,但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全方位描绘了战争的轮廓,从而为制定具体的战略方针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为坚定的有目的的指导中国军民进行持久战起了重大的作用。抗日战争三阶段的划分是毛泽东在总结抗战十个月战争经验,正确地把握战争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预见,最终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该预测的正确性,深刻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

(二)持久战之战术决策

毛泽东科学预见了战争的发展进程,合理地将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形式并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毛泽东在全面考察中日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总方针并提出防御与进攻、持久战与速决战、内线与外线相结合的具体方针。同时根据战争的发展进程,中日在各个阶段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制定相应的作战形式。即在战略防御阶段,该阶段敌人处于优势地位,我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我们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和阵地战为辅助的战争形式;随着战争的进行,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逐步趋于平衡,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在该阶段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在战略反攻阶段,敌方处于劣势,我方处于优势,在该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他强调战争的目的,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482同时,他也强调战争中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要做好消耗战和歼灭战以及政治动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人民战争的战术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战术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久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意在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战争胜利之根本。他强调人民战争思想,这与战争的机械论者和历史唯心论者认为战争的决定因素是武器是截然相反的。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2]511同时,针对中日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日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刻不容缓。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要联合爱国人士,同时也要依靠国民党的正规军。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是中国进行持久战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成。

三、《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启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在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攻克艰难,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出实策,干实事,做到前瞻谋事、务实谋事和为民谋事。怎样真正做到谋事要实,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化理论武装求实,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理论学习,奠定求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严峻现实,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奠定求实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当下,我们要学习《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两学一做”等系列讲话,领会系列讲话精神,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同时,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谋事要实的思想,才能不怕问题,不怕困难,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工作和事业,出实策,用科学理论实事求是地指导具体工作,实现工作完成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谋事要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奠定求实基础,而且需要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谋事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最大的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谋改革、谋发展。要大兴实干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工作落实,脚踏实地,“干”字当头,实干、实干、再实干。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人人崇尚实干,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攻克改革遇到的难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典范之作,对指导中国抗战起了纲领性的作用。《论持久战》着眼于战争的全局,坚持谋事要实的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全面客观地阐述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解答了人民的思想困惑,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时隔七十几年,《论持久战》仍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应学习《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加强理论学习,奠定求实基础,认真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摸清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狠抓工作落实,攻克艰难险阻。同时,谋发展谋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把握中国改革规律,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冉龙江.三把尺子衡量“谋事要实”[J].党建,2015(1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