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校园贷”
2016-05-14郭红敏
郭红敏
河南某学院大二的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60万元校园贷款跳楼自杀事件,将“校园贷”再次推向风口浪尖。2009年银行提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发放门槛后,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借贷中介平台迅速崛起。虽然这只是个别极端案例,但也暴露出目前校园贷市场存在一些风险。
60万元网络贷款让大学生自杀
3月9日,因欠下60万元贷款无力偿还的大学生小郑,选择了在青岛一宾馆8楼纵身跳下。21岁的他,再也看不到这个缤纷的世界了。出生于河南省的小郑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在跳楼之前,给46岁的父亲发了一则短信,“我跳了,别给我收尸”;“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对不起大家。”3月9日晚,小郑在微信群里给同学们留下这段话后,跳楼自杀。
据媒体报道,小郑家人和同学都知道,他跳楼自杀还是跟他网贷赌球有关。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的小郑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还了10万元,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
小郑是班长,在班里威信高。于是,他想到了同学们。他以同学小张的名义在名校贷、优分期、分期乐、雏鹰、趣分期等平台,贷了近6万元款。另一位同学小黄,替他贷了11万多元。据统计,28个同学替小郑贷了款,除了已经还的10万元,尚有60万元未还。从2015年8月开始,小郑陆续收到催款通知,无奈之下,他将因迷恋赌球进而网贷的事告诉了父亲。老郑并不知道名目繁多的P2P网贷,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毕业后有个好工作,他第一次帮着儿子还了7万多元,第二次还了3万多元,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借的。
填补大学生信贷市场空白
以往9月高校开学时,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频现高校,为大学生们办理各种信用卡。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的信用卡。此后,各家商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2009年7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各大银行纷纷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校园中已难觅发信用卡的银行工作人员。银行也有自己的现实考量,大学生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自制能力差,过度透支信用卡产生的坏账逐年攀升。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分期购物、现金借贷平台迅速进入市场,从而弥补了大学生信贷市场留下的空白。“校园贷”看重的是大学生旺盛的购买能力,如喜爱电子产品等,在校园内有一定的市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拼利率、恶性营销、打着幌子欺骗用户的平台不在少数。“遇到急事,手头没钱怎么办?新一代大学生贷款,无抵押,当日放款,方便快捷。”近期,一些高利贷放款信息出现在郑州市各大高校校园内及公共QQ群、微信朋友圈里。放款者称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借款的学生只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便可办理贷款。尽管贷款月息在5%以上,但是仍有不少学生愿意冒险贷款。
笔者发现,在郑州等地还催生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校园代理”这个职业,主要负责向学生们推广公司业务,带客户办理业务。有的工资报酬是每天100元,有的是每成功介绍一位客户,当场结算薪酬,给予20至80元不等的报酬。
大学生贷款超前消费
对于时下的大学生来说,“校园贷”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了,与此相关的新闻也层出不穷。2015年12月份,有媒体报道称湖北一大二学生申请网上贷款后,不断找其他小贷款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另外,一些学校还存在统一贩卖学生的身份证信息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被冒名注册,甚至收到了催收短信。
2013年,一则“武汉逾2万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的消息疯传网络。据此,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抽样调查了300名在校学生。受访的300名学生中,119名学生觉得消费信贷公司应该向学生发放贷款,他们中有人认为此种购物贷款给了他们提前获得心仪产品的机会。49名学生选择了保守回答,认为视自身能力而定。一些学生认为,本身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于分期还款不算太吃力的,可以考虑。但是,对于定时还款没有保证的,很容易因逾期而产生信用污点。还有132名学生认为不应该给大学生发放购物贷款,他们的理由是,贷款来买高端电子产品,根本没必要,也不急在这一时。贷了款,还得每日为了还款四处打工挣钱,到头来要是还不了了,还得找父母帮忙。
也有学生提议,大学生虽已到法定成年,但心智却尚未发育完全,社会经验也有所欠缺,需要有人来给以明确的指导。希望学校能提供专门的理财消费方面的引导员,给以参考建议和指导,以免学生自己难辨真假。
一些网络贷款变成高利贷
不管如何评价,“校园贷”就在大学生身边。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经有100多家,许多知名品牌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
据悉,大学生贷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期购物平台,另一种则是P2P平台,他们以创业、进修等名义向大学生提供贷款。除了高昂的利息,借款的大学生往往还要承担包括咨询费、手续费、滞纳金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费用。在一些平台,一笔借款的综合年化利率甚至高达20%到30%,这与高利贷没有什么区别。
一些网贷平台还适时开发了大学生旅游贷款项目。一个借贷中介平台近日这样宣传,为了解决大学生们旅游、进修、创业等资金难的问题,该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都可申请贷款,只要登录该网,注册成为会员,提交学生证、身份证、申请表和视频即可,额度100至50000元,月利率仅0.98%,10分钟搞定所有流程,最快3小时审核放款。从表面看,月利率0.98%,不是太高。但是专业人士计算出来的结果保证吓你一跳,其年利率实际超过20%。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不可否认,“校园贷”给资金短缺、急用钱的学生带来了便利。申请这些贷款非常容易,很多时候,学生只要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填个表格,就能获得数万元的信用贷款。但是,大学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有人担心,如果学生开溜,钱要不回来怎么办?郑州市一位放贷人说,他们不怕,又不是第一天干这行,自然有办法。
这位放贷人说,除非这些学生不要学籍和毕业证,一旦贷款公司威胁不让他们毕业,或者去学校反映,这些学生就会想办法。他们先是找同学帮忙,实在没办法时才找家长。家长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耽误学业,或背上一个老赖的名声,最后由他们为自己的孩子埋单。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
实际上,对于逾期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还会诉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台就将一名欠款、违约金、滞纳金合计逾3万元的大学生告上法庭。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