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爆发“洪荒之力”
2016-05-14王莉莉
王莉莉
如今,中国的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在2016第四届中国(镜泊湖)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透露,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潜在收入达1800亿元,全国冷库总保有量为3710万吨,折合9275万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达到9.34万辆。冷链物流产业正在爆发出自己的“洪荒之力”。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的积极推动,水平开始提升、市场环境有了一定改善。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当中指出,2010年,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而到2015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统计,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已分别达到10%、26%、38%,这些数字虽与5年前相比有所提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们的冷链流通率基本都在95%以上。
谈及中国的冷链水平得到改观的原因,崔忠付表示,消费需求升级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是主要原因之一。他介绍,2015年,中国人均GDP接近7600美元,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亿人,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人。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消费升级直接助推了高端进口食品、生鲜电商等市场的爆发,也带动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升级。另外随着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四大自贸区的开放运营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市场环境的变化,都给冷链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此外,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崔忠付谈到,中物联冷链委和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镜泊湖)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是双方连续4年合作召开此活动。通过活动的连续举办,有力推动了牡丹江市乃至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产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零售企业的合作对接,当地很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会议成果非常显著。今年的峰会主题是“解决冷链物流软肋,突破农产品贸易难题”。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磊表示,近年来,牡丹江市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龙江陆海丝路经济带”重大决策,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外向型农业成绩显著,与俄罗斯等国家贸易额屡创新高。这种情况下,冷链物流对农业贸易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就尤为突出,牡丹江市政府同中物联冷链委连续合作以来,已推动全市建设7个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产业基础和规模。
“黑龙江省处在东北亚核心区域,对俄边界长2981公里,占全国对俄边境线的74%,拥有25个国家级口岸,向北、向西陆路可经俄罗斯通往欧洲抵达波罗的海沿岸,向东可通过俄方港口经海路抵达日本和韩国,具有东西双向开放的独特交通区位优势。二是经济优势突出。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满洲里出境通往欧洲的东部铁路通道,比经阿拉山口出境的西部通道和经二连浩特出境的中部通道更节约时间和成本,与西部通道相比,运期可以缩短25%至30%,运费可以节省30%至50%,只需经过俄罗斯一国就可到达波罗的海沿岸多国,更符合现代物流要求。三是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马磊说,“作为绿色农业大省的龙江越来越离不开冷链,亟需我们大张旗鼓地去认知、宣传、推进和发展农产品冷链。”
冷链“最初一公里”基础建设仍需加强
虽然经过几年发展,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落后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同样一组对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很多痛点和难题需要改善和解决。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均冷库保有量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人均冷藏车保有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在冷链物流的建设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中国相关部门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梳理政策发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也在不断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今年6月份,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其中将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等10个地区列为示范省市,对相关冷链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也明确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配送难题。此外,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前段时间在进行冷链行业的调研,正在制定“十三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不久将出台。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冷链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标准、管理和技术,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很多生产加工和零售餐饮巨头企业,对于冷链物流愈发重视,不仅对冷链物流服务商提出严苛的要求,而且花费巨额资金打造自己的冷链体系。
“虽然中国的冷链物流在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仍有很多痛点和难题需要改善和解决,每年仅农产品因冷链物流不完善造成的损失就高达3000亿元。”崔忠付以农产品为例指出,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地冷库和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采摘后无法在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农产品损耗高、附加值比较低、卖不上价,而且无法远销。
除此之外,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彻底通畅。各地高速部门对政策执行不统一,存在对绿色通道范围规定不明确、对车辆不放行,乱收费现象。“这都导致了农产品冷链车辆运输效率低、成本高,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崔忠付说。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201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875.6亿美元。但是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不高,标准化水平低,造成中国很多优质农产品“走不出去”,无法卖出高价格,在出口方面更是处于被动地位,竞争力和话语权不强。
崔忠付最后表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二是冷链观念落后,西餐冷食多,因此其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高,而中国饮食以热食为主,百姓对农产品冷链的客观要求不强烈;三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冷链前期投入高、运营成本高,导致冷链农产品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在目前的收入状况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价产品。
“未来的竞争格局,活得好的企业一定是具备强大冷链物流,甚至是具有深度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崔忠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