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看电影视角下的文学塑造
2016-05-14胡少斐
胡少斐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美国作家哈伯·李的同名自传小说,该影片上映后凭借精湛的电影技术、出色的演员演技、细腻的意识手段、得体的观念展现以及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小说光环荣获多项奥斯卡奖。影片遵循忠于原著的原则,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很好地展现了英美文学艺术的魅力,体现出文学对电影的影响力以及电影对文学的重塑和升华。
通常,赏析英美文学的角度包括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描写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方面,在电影中虽然无法尽然演绎上述各方面,但是可以借助哥特、蒙太奇、罗曼史、镜头特写等专业电影技巧加以诠释。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艺术手法创作和展现英美文学与改编电影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力的展示出英美文学特色。
一、 从电影看英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为我们塑造了大量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人物有主有次,各有特色,比原著小说更直观、更形象、更有立体感地体现出原著人物的性格特点。[1]我们可以借助影片,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芬奇是该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律师,他正直、公正、有责任感、始终遵循自己的本心做正确的事;作为一名父亲,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向孩子们解释着一切能够解释的事物。他为没钱的穷人打官司,收到食品作为答谢又懂得顾全他人自尊;他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为一名黑人打官司,面对起诉者的挑衅、外界的压力和全部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可能结果早已知晓,但他不惧怕、不畏缩、不放弃;他教育孩子不要去打扰那些可怜的人,在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不可以提前妄下定论等等。芬奇品质高尚,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光辉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
玛耶拉和她的父亲依威尔是本电影的两个反面人物。玛耶拉作为一名白人妇女亲吻了一名黑人,这一行为打破了僵硬呆板的社会规则,因为这个规则禁锢人们太久,任何一个打破它的人会被视为有伤风化,将受到大众的鄙视与谴责。[2]为逃避自己的内疚感,减少自己的麻烦,她不惜说谎将一名无辜的黑人青年送上断头台,以毁灭有关自己过失行为的证据。依威尔是整个事件幕后的罪魁祸首,一次次威胁、恐吓黑人和为其辩护的律师一家,甚至在害死黑人青年后还想谋杀两名无辜的孩子。此二人表情夸张、性格激动、心口不一,展示出英美文学中负面人物的形象特点。
哥哥吉姆和妹妹斯科特是影片的两个小主角,他们天真、可爱、善良、好奇心重,如影片中哥哥说数到十就会回来,妹妹就真的等在那里,从一开始数;“假小子”性格的妹妹第一次穿裙子去上学,在家人面前不好意思,娇羞的探出头来;妹妹和哥哥惧怕却一次次想去布家探寻究竟……这些简单、直接的展示出孩子的单纯,将英美文学作品中细节描绘生动体现。
影片中还有一个仅出现了两次的杜博思小姐,初次出现讲的刻薄语言与第二次出现时听到喜欢话语后的转变引人深思,也许有些人本质并不尖酸刻薄,她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句赞美,或者是对自己观念的认同。这也体现出英美文学作品中不起眼的一个小人物的独特存在价值。
二、 从电影看英美文学中心思想表达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反映偏见和种族歧视的电影,影片中被害人汤姆·罗宾逊是一位正直、善良、热心之人,这一原本值得别人尊敬的人,仅仅因为他的黑人身份,就要承受莫须有的罪名。虽然陪审团在判决时犹豫不决,但他们内心始终不愿意承认白人有过失、黑人没有错这一事实,最终没能打破规则的束缚,一致判定无辜的汤姆罪名成立。导演和原著小说作者可能希望借助此电影,唤醒尘封在偏见价值观中的人们,以期对黑人多一分信任,多一份平等,这是此电影的第一个中心思想。[3]
整个电影围绕两条线索展开,黑人汤姆是主线人物,邻居布则是辅线人物。布的出场安排在影片尾声孩子们遇到危险时,作为人们口中的疯子、心中惧怕的对象,布打退了恶人依威尔,救得孩子,竭尽所能避免了犯罪的发生,也避免了孩子们再次受到他的骚扰,与传言中描述差别迥异,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该影片和其原著小说的另一主题思想:在一切都不确定之前,不要随便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只有真正了解一个人,才有资格去评估讲述。[4]
此外,该影片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主题,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不应放弃希望,尤其不应放弃生的希望。汤姆最开始怀有信心,相信只要自己没做错事终究会被洗白,然而,在大家知道真相依然给他定罪后,他最后的一点信心被击溃,不甘愿待在监狱,想要逃跑,逃离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遭遇被警察开枪打死的悲惨结局,最终都没能逃出那个禁锢着身心的牢笼。本来还可以上诉,本来也许还有很多机会,然而,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所以,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希望,也许几率渺茫,但是不试一下,谁知道最后的结果究竟会怎样!活着是一切希望的源泉。
三、 从电影看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手法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其同名电影的素材依据,里边运用了铺垫手法、象征手法、细节描写等艺术创作手法。电影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著,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看英美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
(一)铺垫手法:电影中主要采用了反面铺垫的铺垫手法,如对芬奇是一神枪手的铺垫和对布形象的铺垫。前者指吉姆因芬奇总是推脱“这对于我来说太老了”而生气地说芬奇“只会碰碰球而不进攻”,后面芬奇一枪精准射死远处一只疯狗,展示了自己的神枪手技能。后者指电影在初始交代布只在晚上出来,且在人们都睡着且漆黑的时候,因此受到很多诽谤,影片最后指明布是一个怕羞而不愿与人交谈来往的人,恰如其分的解释了影片初始所讲述的出行时间,向我们呈现了一位善良的布的形象,与之前情节发展相反。
(二)象征手法:影片中的知更鸟具有象征意义,不仅指电影中父亲阿提克斯所言“随便打死知更鸟是罪过,因为它什么都没有做,只不过唱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快乐”中的知更鸟,同时也暗含着无辜、善良的人,正如影片中的布·莱利和汤姆·罗宾逊:布什么坏事都没有做却受到污蔑,人们说他脸上有一道长疤痕,牙齿又烂又黄,眼睛突出来,一直流口水,讽刺的是,竟没有一个人曾真正见过他,一切仅是猜想和以讹传讹。然而在影片最后,不曾露面的布以一个善人的身份出场,关键时刻救得两个小主人公性命,真相才得以大白。[5]汤姆却没有那么幸运,没能等到冤屈被洗白的那一刻——他没做错事却需替别人背负罪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黑人,便因种族歧视而被害入狱。这两个人就像知更鸟,心地善良,尽心尽力不求回报的去帮助别人,反而遭受旁人诽谤,甚至残害。我们不应该随便指责或者伤害一个人,尤其像知更鸟般善良无辜的人。
(三)细节描写:电影将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以镜头特写的形式再现,从特写镜头下我们可以捕捉到英美文学的细节描写手法,如电影最后有一个镜头,律师芬奇整理材料准备离开法庭,观众席上的黑人纷纷起立,黑人牧师向蹲坐在地上的斯科特说“简·路易斯小姐,站起来,你爸爸要走过去了”,这一镜头,充分体现出黑人对律师芬奇的尊敬,比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更充分的烘托出他的高大形象。再如,妹妹意外进入布家门口时,两眼惊恐,吓得呆坐在地上不知所措,摇晃着脑袋想要清醒,哥哥大声喊叫着让她离开那里,看见没反应跑过去将她抱出布家门口,这一系列动作、神态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布的恐惧,将其原著小说“斯科特躺在地上,只觉天旋地转,气急攻心,不知身在何方”的描写以画面的形式生动再现。
四、 从电影看英美文学与改编影片的相互关系
(一)英美文学对改编电影的影响
一方面,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为其同名电影提供创作素材,该电影基本遵循原著思想、动机和内容。另一方面,该小说曾获的普利策文学奖,具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和思想深度,口碑良好,拥有着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为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增添了一定数量的观众,也为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提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以孩童的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为影片提供了饱满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一个崭新的视角。此外,该小说中有着大量的人物对白,经过文学加工和润色的对白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编电影对英美文学的推动力
1.促进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我们所读的英美文学多为翻译作品,常常会因为语言差异体味不到语句的独特韵味,很难领会到原汁原文的英美故事精神,读来冗长乏味,枯燥异常,故很多读者对文学作品兴致不高。然而,电影可以通过风格迥异的造型,恰当的音效,合适的光线,细微的表情以及到位的动作吸引观众眼球,提高大家对文学作品的兴致,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
2.促进对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阅读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我们仅能了解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善恶好坏,难以深入想象到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细微神态变化。但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后,我们可以从演员的表情、神态、举止、内心独白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可以直截了当的全面了解人物形象。例如,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法庭诉讼过程中,玛耶拉作为第一证人陈述事情经过,在律师询问质疑时,因为心虚,她表情狰狞、神情恍惚,最后甚至以怒吼咆哮来增加自己的气势,企图让白人以绅士的虚荣心相信自己。通过演员的这种漫画式夸张的表现手法,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玛耶拉的说谎陷害行为。
3.深化原著小说主题:电影在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原著作者的意图,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其依据小说作者的思想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主旨,在反映种族歧视问题的基础上放大了白人律师的高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观众对白人种族歧视的注意力,深化了原著小说主题。
4.推广文学作品,带动文学相关产业发展:正因为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当时引起一股读其同名小说书籍的热潮,又反作用于文学作品,扩大了英美文学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撰写作家的知名度。同时,书籍的畅销拉动了印刷业、实体书店等的消费水平,带动了文学相关产业的发展。
结语
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本文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从英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中心思想表达、艺术手法创作以及改编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相互关系四方面解读电影中的英美文学,意识到英美文学是电影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源泉,电影是对英美文学的升华和再创造。文学与电影息息相关,各有所长,应相互吸取精华,促进各自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叶英.不体面的种族歧视与得体的艺术表现——析美国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105-112.
[2]李小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知更鸟的象征意义探析[J].名作欣赏,2011(27):85-86,94.
[3]郭亚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不可靠叙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李淑琳.解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拉德利的象征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3(10):22-24.
[5]任非飞.论经典文学电影与英美文学共同的人文关怀[J].芒种,2014(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