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北京怎么做

2016-05-14庞清辉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功能

庞清辉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年来,京津冀一体化正加速推进。

北京是一体化的核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北京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这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按2017年、2020年、2030年三个时间节点,北京部署四个方面目标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规模、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创新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同步破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和三地区域发展难题,北京正在重新思考。他提出,要着眼治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北京市将人口调控目标定为2180万人。在疏解人口上,北京有哪些举措?

李士祥:北京现在的常住人口是2172万。北京的许多问题,表面看是因为人口太多,从深层次来看,则是功能太多带来的。

要着眼治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疏解可以带动人口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必须要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密切相连,协同发展一定要创造条件为疏解提供服务。而且北京2016年将特别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实现高水平规划建设。2017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搬到副中心办公,同时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将搬过去,将带动40万人口向外疏解。

北京市2016年主要是围绕空间结构重组,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北京作为典型的城市经济体,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承载能力有重大影响。北京将按照中央要求着力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财经国家周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交通一体化,目前进展如何?

李士祥:2015年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断头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一起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预计“十三五”期间将建设1333公里的城际铁路。

另外,北京市也在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综合体系,最终确定目标是2020年北京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其中2016年北京就确定了46项与交通相关的工作,包括建设微循环、打通断头路等。

2016年,西城区和东城区将分别打通28条和22条断头路,这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很多中央单位和部队都给予大力支持。

北京今年还将加快地铁建设,今年新建的地铁里程不是最多的,但是都在中心区,目的是要重点加大中心城区地铁的密度,重点解决五环以内拥堵问题。尽管建设地铁成本极高,市委市政府还是达成了高度一致。

驰而不息、充满信心

《财经国家周刊》:雾霾等环保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家关心最多的问题。北京如何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三地的协同联动进展如何?

李士祥:关于治霾,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达,就是驰而不息、充满信心。

北京因为特殊的气象条件所致,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同时还因城市北部的山区环境,造成冬季供暖后雾霾天气增多,夏季的7月和8月份湿气和污染还容易混合在一起,造成空气污染。

解决雾霾问题首先是要控制车辆使用,在极端天气,比如冬季供暖季时控制机动车的使用,据测算,雾霾天气时,小汽车尾气对于雾霾的贡献率可以达到31.7%。

其次是压煤。北京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压减燃煤1000万吨,2015年底还有煤的使用量1200万吨,北京将加大治理,采取煤改气的方式进行调整。目前,北京已经对四家燃煤发电厂进行改革。2016年还要加大城乡结合部400个村散煤的燃烧治理。

另外还要调整工业污染。北京在2014年和2015年目标是关掉有污染的企业1200家。这些企业不会向外疏解,而是就地淘汰。空气是流动的,污染源不能转移,必须下狠心就地淘汰。

从京津冀三地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立了一个小组,是副总理张高丽负责,大气治理方面也成立了一个协同小组,是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负责。从2014年APEC会议开始,到2015年的国庆阅兵,这个小组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首先是从领导的体制方面实现了统筹,可以说是认识高度一致,行动也非常自觉。

另外,三地的措施也非常有力,比如极端天气下的停产、停车,三地都是严格地一个标准,行动都是一个时间。

此外,京津冀在执法标准上是一致的,执法力度上也是协同的。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北京的产业转移情况如何?

李士祥:2015年北京疏解了22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79个工业企业。与全国去产能、去库存不同,北京主要是淘汰不符合定位的产业,在发展中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根据北京对外公布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中心城六区59%的产业是不能发展的。截至目前,根据禁限目录累计不批的企业达到1.3万家。对于禁限目录,北京不会动摇,将一直坚持下去。

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似北京在禁限,实际上北京是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实现首都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财经国家周刊》:北京聚集了教育、医疗等很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这些公共服务,北京有哪些规划?

李士祥:根据统计,每天来北京看病的外地人初步统计是13万人,23%来自河北,这个统计还不包括随同人员。所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公共服务的三地协同发展。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做了规划,教育和医疗都对接了这一规划,而且对接也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比如北京和河北共建的燕达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都与燕达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有11家医院与其建立了协作关系。首钢疏解到曹妃甸以后,现在正在研究北京托管曹妃甸医院。同时,也正在研究京津冀三地医保的对接问题。

教育方面,现在西城区正在研究小初高配套学校在曹妃甸落地。如果办分校的话,也会遇到资质互认、职称晋升问题,也将通过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面面观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