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里的怪石头
2016-05-14天虫/文
天 虫 / 文
自然界里的怪石头
天 虫 / 文
在自然界里,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往往让人震撼。繁茂绚丽的草木花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曾使无数人向往和陶醉。可是,石头?那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头,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石头对于人们来说太平常了,以至于我们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两个石器时期;忘了时至今日,我们人类的文明仍然是建立在石头世界的基础上。
其实,石头世界里同样蕴藏有无数的奥妙和未知。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石头的无声世界,用智慧之眼去撷英探宝,挖掘意想不到的秘密吧!
比水还轻的石头——浮石
浮石,“石”如其名,是非常轻盈的,轻得可以浮在水面上。当火山喷发后,熔融的岩浆冷凝,成为一种气孔密集的玻璃质熔岩,就是浮石。
浮石不仅质量轻,并且强度高、耐酸碱、耐腐蚀,还无污染、无放射性,是理想的天然环保材料。建筑、水利、研磨、滤材、烧烤炭、无土栽培、观赏品等领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天然浮石有红、黑、青灰和蓝等颜色,颜色不同,比重也不一样,用途也有所差异。浮石是火山对人类的慷慨馈赠,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的火山区都有分布。
浮石被广泛应用于建筑
长出黑十字心的石头——红柱石
红柱石镶嵌在以石英云母为主的矿体中。它有一个变种叫空晶石,在生长过程中俘获了部分碳质和黏土矿物后,剖面会呈现出十字结构。这种空晶石常被制成小饰物。而那种晶体聚在一起呈放射状或粒状,像菊花一样的红柱石,被称作“菊花石”。红柱石有粉红色、红色、红褐色、灰白色及浅绿色,具有玻璃光泽。它被用作耐火材料和瓷器的原料,一些质量好而且透明的红柱石晶体也被当成宝石。此外,它还可以冶炼高强度轻质硅铝合金,制作成金属纤维,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菊花石
发蓝光的石头——萤石
萤石的发现十分有趣。古代印度的牧人发现当地一座小山岗上眼镜蛇特别多,老是在一块大石头周围转悠。之后人们才注意到,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大石头会闪烁蓝色的亮光。许多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纷纷到发亮的石头上空飞舞,青蛙就会跳出来竞相捕食昆虫,而躲在不远处的那些眼镜蛇也会赶来捕食青蛙。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叫“蛇眼石”。
这就是萤石,又叫氟石。在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下,萤石常发出蓝绿色荧光。萤石呈粒状或块状,具有玻璃光泽。在中国,各个省区几乎都有萤石资源。
颜色鲜艳的萤石可以制作宝石、夜明珠,雕刻成工艺品,而透明无色的萤石则用来制作特殊的光学透镜。除此之外,萤石还可作为炼钢的熔剂,电冰箱里的氟利昂也要用到萤石。
萤石
变一成二的石头——冰洲石
方解石的颜色很多,有黄色、茶色、柠檬色、玫瑰色、淡紫色等。有趣的是,只要用紫外线照射,各种有色的方解石都会瞬间变得无色透明。冰洲石很容易裂开成大大小小的平行六面体,它无色透明,是方解石的特殊种类。和石灰石一样,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碳酸钙,只不过冰洲石是碳酸钙的结晶体。
冰洲石白天得到照射,夜里就会发出荧光,可以制成夜明珠。它还有一种奇异的双折射和偏光特性。如果把它放在一张写着字的纸上,透过它你会看到所有字迹都有双重影子。利用它的特性制造的光学仪器多达200种以上,在国防和军事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冰洲石重影效果
能吃的石头——岩盐
对大多数人而言,盐平淡无奇,跟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然而,想要找到纯净的盐,并非易事。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经过亿年的挤压与高温,深埋地下的海盐与矿物结合成盐的化石,厚达600米的冰层与冻土,隔绝了一切工业污染,保持了喜马拉雅岩盐100%的天然纯净,氯化钠的含量达98%以上。在当地,采盐工场沿用传统开采方法,从采盐、晒盐、拣选到清洁都是零机械、全手工。
岩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是典型的化学沉积形成的矿物。从外表上看,岩盐就像水晶或宝石一样晶莹剔透,质地细腻,因矿物质的成分不同而产生红、粉、白等不同颜色,以盐的形式呈现着华丽完美的几何图案。它富含碘、钾、钙、镁、铁等84种矿物质,比海盐多2~3倍,比普通矿盐多10倍。颗粒不论大小,溶于水后再度自然干燥,仍然会结晶。结晶的形状,仍为六面结晶体。
精挑细选的岩盐,较之海盐来,滋味更厚重。在欧美,它一般用作菜肴装盘后再撒的调味料。当然,并非所有的岩盐都能上餐桌。像在巴基斯坦,只有来自盐洞顶部的盐才能食用,盐洞近地面部分的盐,也只用来做浴盐。
岩盐不仅可作为食品调料和防腐剂,还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众多民用和工业产品中钠和氯的来源。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的西藏、青海都是岩盐的重要产地。
岩盐
能净水的石头——明矾石
你知道我们吃的油条、粉丝、米粉中都有明矾吗?很多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中也都有它。它主要用作食品疏松剂、发酵粉、净水剂和防腐剂。
明矾石
它就是从明矾石中提取的。明矾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硫酸盐矿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钾。明矾石一般为块状或粉状,易溶于水和盐酸,在碱性溶液中完全分解。它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是中酸性火山岩经过低温热液作用生成的变质矿物。中国浙江苍南、安徽庐江和福建周宁的白垩系火山岩中都有大量明矾石存在,最大的明矾产地是浙江省苍南县的矾山镇。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会形成胶状物质,这种物质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但它无法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
明矾含有铝离子,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所以使用时要谨慎。
能撕成薄片的石头——云母
云母是一种美丽的矿石,天然的云母用手就可以撕成薄片。云母片是半透明的晶体,可以透光,古人拿来做镜屏或屏风上的装饰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嫦娥》首句就说“云母屏风烛影深”。
云母,又名云英,是一种造岩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铝硅酸盐;晶体呈片状或板状,薄片具有弹性;含铁越高,颜色则越深。云母具有非常高的绝缘、绝热性能,还具有抗强酸、强碱的特性和抗压能力,所以是制造电气设备的重要原材料。
工业上白云母和金云母广泛应用于制造灭火剂、塑料、电绝缘、沥青纸、橡胶、珠光颜料等。锂云母则是提炼锂金属的重要矿物原料。
在家用微波炉的内壁上,云母片是必须存在的。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它能防止液体或高温水蒸气溅到磁控管上。去掉云母片,磁控管的寿命便会缩短。
金云母
外太空来的石头——陨石
1976年,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500多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降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人们搜集到了200多块陨石,其中,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千克,是世界单块陨石重量之最。
陨石,是指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石陨石是最常见的一种陨石,也是坠落最多的一类陨石。
在南极地区和非洲沙漠地区收集到的大量陨石样品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珍贵且罕见的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并在火星陨石中找到了火星生命的迹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的格罗夫山地区三次发现并搜集的4400多块陨石中,也找到了两块来自火星的陨石。这两块火星陨石较稀有,全世界仅有6块。
铁陨石
石陨石
充满诗情画意的石头——雨花石
传说在1000多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中国自南北朝以来,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又名文石、观赏石,也称雨花玛瑙,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美丽的色彩和花纹使它成为世界观赏石中的奇葩。
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150万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其实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
雨花石
通灵剔透的石头——太湖石
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欣赏和钟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得名。唐代名相牛僧孺酷爱收藏太湖石,府第和别墅收藏甚多。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写《太湖石记》来专门描述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形成。
太湖石色泽以灰色居多,少见白石、青黑石,黄色的尤其稀少。它形状各异,永不重复,一石一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的最佳选择。
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