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新农村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研究

2016-05-13鲍士乐汤龙升吴静怡彭莹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代农业

鲍士乐++汤龙升++吴静怡++彭莹

摘 要: 随着国家的富强与科技的进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安徽省寿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标准化的土地流转能够有效优化土地的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能够走上多产业多形式的致富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业模式 土地流转 现代农业

一、农业发展现状和不足

(一)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进行了农业生产经营。此种方式从其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农民以家庭作为主要单位的农业生产责任形式,从其根本上看,主要改变人民公社发展机制作用下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及集体经营的保守运营方式,进而改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经营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其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举措,是人类历史中重要的抉择,是中华儿女的伟大创造。

(二)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属于大国,并且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面临一系列障碍。首先出现的问题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我们对安徽省寿县95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愿外出打工的占20%,已经打工并今后继续打工的占48%,暂未打工以后将打工的占10%,家中缺少劳动力不能外出打工的占22%。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不断外出,许多农民边打工边兼职种地,土地经营十分粗放,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播种和收割两道工序,其中的管理环节都交给家中老人或者取消,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存在的现象,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因为只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所以在土地的处置方面没有权利,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政策。大多数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会选择弃耕,从而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弃现象,导致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是农业收益偏低,我们所调研的安徽省寿县的几个乡镇中,几乎每家都要购置农业机械,如农用拖拉机,价格在5000元左右,但每年使用时间不超过2个月,使用率低下,除去农业机械投入外,还需要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计算,每一户农民仅可以运营9.1亩的耕地,并且每一位农业工作者仅可以运营5.2亩的耕地,假设将物资成本除去之后,每一亩土地平均每年的纯效益按照500元的标准算,每位农业工作者每年的净收入仅有2500元,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所获得的收益[1],使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更顺畅地进行。

二、现代农业探索

(一)土地流转的依据。

如果要积极开展当代化的农业与经济建设,土地流转在此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农业集约经营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能够大范围地由最初的农业生产进行转换,积极改善一些小农经济,进而提高我们国家当代化农业发展的进度。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曾明确指出:经过进行招标、拍卖及商讨等措施对一些荒山地区进行承包之后,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款注册登记获得承包经营权证,在此基础上方可对其进行转让、租赁等,并通过多种途径将土地流转出去[2]。我国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相应的看法,土地流转与多种形式运营是当前社会发展发展农产品行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改革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土地流转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各个区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所颁布的条款,并贯彻到每一个角落,不仅要提高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强度,积极倡导改善农业运营发展体系,而且要按照地域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政策,潜移默化,不可重蹈大跃进覆辙,不逼迫百姓,积极遵循党的领导。在此过程中,必须避免诸多企业介入乡村经济建设之后创办一些非农化及危害土地的现象;健全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条款、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乡村运营管理机制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按照正确的方式实施,切实调动百姓开展农产品行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二)土地流转的探索。

通过技术指导、财政补助、项目支持等方法,鼓励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进行大面积种植。按照六安政府[2009]33号文件要求,对于流转农户承包耕地、流转期限三年以上、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种植粮、油、棉的经济补体给予30元/亩~60元/亩的奖金补助,在这里面积为501-1000亩,给予30元奖金补助;面积在1001亩~2000亩的,给予40元奖金补助;面积在2001亩~3000亩的,给予50元奖金补助;面积大于3000亩的,给予60元奖金补助。截至2013年底,全县已培育100亩以上流转大户520个,其中1000亩以上大户40个,3000亩这样面积人家有7个,相加土地全部面积共计能够达到74.48万亩以上,其中有42.56%的土地为耕地使用[3]。土地流转的大户多采用支付固定租金方式(寿县土地租金每亩每年大概在700元~1000元),农户自愿签订合同原则进行流转。大部分大户都是通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等方式协商合同内容(包括流转面积、流转年限、租金)流转。如大户将流入的土地进行平整,引进资金和项目后使用大型农机装备、标准化作业。从统一连片平整土地、一起选择农药化肥种子,到一起进行田间监管进行收割,很大程度上减少投入资金;使用大型农机相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将仪器和技术有效结合,将好的种子与好的方法相结合,这就让土地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增加。安徽寿县县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农业站的专家经常与大户们一起去田间地头对生产管理进行一系列指导,做到科学种田。农村的闲置劳动力(不愿出门务工的劳动力,老人)参与种田,在管理好自己的剩余耕地的同时,在农忙时节被雇佣到大户参与管理(播种、施肥、收割),大户按劳动支付薪酬。在可以进行耕作的土地上引进项目建立工厂。比如湖光村在村子当中建立了厂子,村民能够在厂子里打工,这样能够收获额外的资金。大面积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在调研的寿县瓦埠镇张嘴村,当地有一家流转了500亩土地,投资开办了一个养猪场合作社,养殖生猪超过500头,每年的秸秆运回家做成饲料喂养生猪,猪粪用来发酵沼气,沼气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沼气的废渣当做饲料送入田地中当做肥料,实现了农业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减少了化肥的费用。据了解,每年除去费用(日常费用、流转费用)、成本(不包括劳动成本投入)收益,在流转的村子进行调查,流出土地的农户得到租金和在当地参与就业(投资的厂中和大户发的劳动报酬)每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三)土地流转的好处。

在当代经济中,土地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力的核心,经过流转进行有效分配有如下优点:其一,土地能够当做资金。农村到城市发展过程中,农民将土地交给国家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助及固定资产(租金),这样就能够让他们在城市有资金,帮助他们在城市扎根,加快城镇化步伐。针对那些农村的居民,他们使用承包的方式入股农业公司来得到资金及收入或者在投资的公司当中进行劳动获取额外资金。其二,这种方式能够加快当代农业的发展,大范围地使用农机及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加生产总值。其三,流出土地的农民可以向城市迁徙,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廉价的劳动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同时,农村子女在城市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其四,农村的住宅用地、养殖用地可以改为耕地,增加耕地的面积。农村现有的建设用地大多数占地面积较大。随着农民向城镇的迁移,可以将建设用地改造为耕地,缓解我国目前耕地不足的状况。

(四)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使用这个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农业的集中化、体系化经营及促进现代农业的进步。但大多数的政策适用于分散经营的个体户之间。个体间的耕地面积不大。不能够适应当代农业集中化、体系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个政策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有关部门明确的监管制度,所以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农户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者是一些好的项目由于管理和动作效率低下等原因而搁置。另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落后导致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国内现在的社会保障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农村等相对不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将土地进行合理分配。在其过程中的租金小于农户的心理价位时,对于一般的个体户及小户型经营人考虑,他们不会使用这一政策。

三、结论与对策

一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体系并不适用于如今的农业现状。从目前这一时期来说,从农村经济及当代农业发展看,土地流转体系的合理性变得不可忽视。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对该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能够理解这项政策的形式、优点。有关部门加大财政投资,对租地、农机等进行资金补助。促进并且引导土地向龙头公司、合作社等形式进行流转,针对那些这些新型主体有着基金、起点、科技等支持,并且可以进行体系化经营合作关系,土地效益增加比较显著。

(二)规划土地流转政策,确保过程当中双方利益。

要改变土地产权现状,将其归属为集体,农民有着使用权,经营权进行轮流使用。保证农民对使用权的长时间有拥有,能够让利益主要获得方是农民。与此同时,有关部门颁布了有关体系规划土地流转的制度。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两方都在自愿的前提下上签协议,有效地处理土地流转中的权益和利益关系。

(三)确立合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自由流转。

在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确立保证全农村区域的最少生活资金、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等有关政策。地方有关部门依照本地的具体的经济状况,合理的变动,将政策改变成符合当地的制度。在经济情况很差的农村地区,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享受最低生活金的门槛,适当提升租金(提升部分有政府财政承担),积极探索“土地换社保”的方法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大力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兴趣,增强其使用的广泛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2014年“三农”回望,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12/21/c_ 1113721580.htm,2014-12-21.

[2]叶红心.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2(03).

[3]中国网,《六安市寿县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http://www.mlr.gov.cn/xwdt/mtsy/qtmt/201404/t20140428_1314132.htm,2014-04-28.

项目: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510378001)。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赚钱的新模式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