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预习指导三策略

2016-05-13陈永华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分数笔者交流

陈永华

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预习意识,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一、教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这种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交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问题或纲要式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预习课文,教会学生怎样预习,把重点、难点理出来,以问题或纲要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认真思考,进而抓住重点,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就会豁然开朗。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分别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预习。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什么是平均分?

2.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分数该怎么读、怎么写?

3.分数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4.请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各个分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5.在自学中还有哪些困惑?

二、《分数的意义》

1.分数是怎么产生的?请举例说明。

2.用分数表示图中指示的部分,并结合图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1)这个分数表示把?摇?摇 ?摇?摇平均分成?摇?摇 ?摇?摇份,表示这样的?摇?摇 ?摇?摇份。

(2)这个分数表示把?摇 ?摇?摇?摇平均分成?摇?摇 ?摇?摇份,表示这样的?摇 ?摇?摇?摇份。

我的发现:?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3.什么是分数??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4.一个分数中的分母表示?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分子表示?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把课前的存疑集中在课堂研究讨论,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有益处。

(二)动手操作式预习,让学生获得基本教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一门体验的课程,许多内容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领会。因此,在预习时,除了阅读教材外,动手操作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好方法。例如,在五、六年级进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之前,笔者不仅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这些立体图形的实例和信息资料,还让学生根据课本后面附页提供的图样动手制作这些立体图形,以便在课堂上交流,使学生获得更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次教学实践证明,课前让学生动手操作预习,可以提高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收集资料式预习,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收集将要探究的内容的背景资料及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等。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的预习作业,笔者是这样布置的:阅读课外书报,摘录含有百分数的句子,并注明摘自何处。“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摘自《社会》第五册)……如此一来,让学生在学百分数的意义之前就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调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比书本上更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上课时以这样的实例进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学习自然会更为高效。

三、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促进树立自觉预习的意识。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就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使学生有成就感,这对促进学生树立自觉预习的意识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前布置了预习,现在就来交流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通过预习你还知道这些分数的哪些知识?

3.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组织交流自学情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交流汇报,探究新知”环节,笔者让学生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①通过预习你还知道这些分数的哪些知识?②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知道的知识点笔者没有再重复,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在自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上,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笔者不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预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整节课笔者为学生的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回忆、交流、实践、想象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进而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和个性化地发展。

猜你喜欢

分数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可怕的分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