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肯尼亚传统歌曲的艺术特征*

2016-05-13张大军

关键词:传统音乐艺术特征肯尼亚

张大军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浅析肯尼亚传统歌曲的艺术特征*

张大军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音乐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能够体现出非洲人民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艺术内涵,复杂、多变、活泼、热情的非洲音乐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无比精彩的内容。作为非洲音乐大家庭的一员,肯尼亚音乐既有着非洲音乐的共性特征,也蕴含着自身的个性魅力。肯尼亚传统音乐中,相较于器乐、舞蹈等,歌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歌曲的种类有哪些?肯尼亚语言特征是什么?歌曲的节奏、旋律等音乐特征如何?传统歌曲的生存现状怎样?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挖掘与探究。

关键词:非洲音乐;肯尼亚;传统音乐;传统歌曲;艺术特征

肯尼亚地处非洲大陆东部,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的出土就是有力的证明。肯尼亚由古代文明跨入现代国家可谓是命运多舛,肯尼亚人民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抗争,最终于1963年脱离西方殖民统治而独立。据外交部官方网站介绍(2015年7月),肯尼亚全国总人口为4 550万人,全国共有42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康巴族等,另有印巴人、阿拉伯人与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与英语同为官方通用语言。音乐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文化能够体现出非洲人民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艺术内涵,音乐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复杂、多变、活泼、热情的非洲音乐给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无限精彩的内容。作为非洲大家庭的成员,肯尼亚音乐既有着非洲音乐的共性特征,也蕴含着自身的个性魅力。本文选取肯尼亚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传统歌曲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歌曲种类、语言特征、音乐特征、表演特征、生存状态等角度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传统歌曲种类

与非洲其它国家一样,肯尼亚传统歌曲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歌声,无论是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还是出生、成年、结婚、生子、离别、死亡等,总有歌声的陪伴。传统歌曲种类主要有男女表达情感的求爱歌曲、憧憬婚姻殿堂的结婚歌曲、有助幼童进入梦乡的摇篮曲,以及生日曲、洗礼曲、割礼曲、成人仪式曲、战争、死亡、葬礼曲、劳动歌曲、赞歌、放牧歌曲、祈祷歌曲,甚至喂养动物时也有歌声的陪伴,不同的季节与场合也有一些特定的歌曲。其中,叙事歌曲最受欢迎。如下级对上级不满,下级人员往往就会联合其他人在一些公众场合演唱发自内心的控诉歌曲。

生活中的事件都可以拿来进行歌唱,如割礼仪式。割礼对于多数非洲地区的男性来说,是人生经历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严肃而认真。整个仪式过程中,歌、舞相伴是必不可少的,有赞扬那些勇敢面对割礼的歌曲,也有嘲笑胆小的年轻人的演唱。舞蹈一般在夜幕降临之后开始表演,男女成对跳舞,女孩将手放在男生的肩膀上,男生用手扶着女生的腰。割礼前会演唱一些安抚年轻男子的歌曲,往往会表演一个夜晚,第二天黎明时分,他们被带到树林中举行割礼的地方,路上,会演唱悲伤与讽刺歌曲nunyalwe(暗指前方的危险)。到达地点之后,由一位长者领唱一些鼓舞类的歌曲,此时,那些被吓哭的人仍然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唱歌曲。仪式结束以后,男孩们会被带到附近的小屋中,孩子们将在此停留1-6个月不等,期间有两个或以上的成年男性照顾,并被教唱许多歌曲来等待伤口的愈合,歌曲多是嘲笑那些懦弱的人。割礼过程中的歌曲与舞蹈只有男性的参与,妇女是不允许在割礼现场的。当伤口愈合完好以后,男孩们就开始离开小屋回家,此时会唱hegoyo(意思是“我来了”),持续一天都将演唱这个歌曲。所有的仪式与音乐结束以后,受礼者被称为vakhulu(意味着不再是男孩了,将以成年人自居)。

二、语言特征

斯瓦希里语与英语是肯尼亚最为重要的语言。英语是肯尼亚处于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强制在当地推行的官方语言,政府文件、新闻公报、学校教育等都使用英语,一直延用至今。斯瓦希里语是东非诸民族使用的语言之一,肯尼亚、布隆迪、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都在使用这种语言,它是东非国家这个大家庭的联系纽带。肯尼亚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部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如果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肯尼亚语言可分为班图语族、尼洛特语族、库什特语族三大语族。班图语族包括有吉库尤语、卢希亚语、古西语等,斯瓦希里语也属于这一语族,尼洛特语族包括卢奥语、卡伦金语、马赛语等,库什特语族有索马里语、博尼语、加拉语等。[1]“诗言志,歌咏言。”语言是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音乐同样也是如此,两者之间的共性特征在于它们都是情感表现与交流的一个媒介。非洲传统音乐中,语言与歌词作为一个非音乐元素对音乐的影响是重要的,音乐的高低走向与语言的节奏、语调的起伏变化之间往往是相得益彰的。卢希亚族有许多分支结构和方言,释义相同的一个词在不同的分支中往往会因拼写、读音的差别而有所差异。如eshilili(表示乐器的意思),该词有多种拼写方式,如布库苏语写成siiriri,马拉戈利语则为kiiriri,如果将它们混用,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奇怪的,甚至无法接受。同一种音乐种类因分布区域、语言的不同,在旋律、节奏方面会有细微的差别。[2]30

三、音乐特征

(一)演唱形式的多样性

歌曲演唱形式分独唱与合唱,伴奏为有伴奏与无伴奏两种。独唱与合唱往往会交叉出现,彼此之间形成完美契合,和声的效果自然地呈现出来。在肯尼亚传统音乐中,独唱与合唱之间存在许多复杂的叠词,即独唱者在结束乐句前,合唱队会以一个回答性的词或重复独唱者的词进行演唱,反过来,独唱者也会在合唱队结束乐句前重复合唱的歌词。领唱与合唱的前后连接会形成一种和声效果,即独唱未结束,合唱就会提前进入,或者合唱者在演唱时,独唱者会以相同或不同的旋律进入。

例(1)①

半尼罗人和奥诺莫人有多声演唱形式,独唱者即兴演唱创作的旋律与歌词,合唱声部以一种阴沉的嗡嗡声来衬托高音声部,如果出现男女声部且旋律相同时,男女声自然隔开八度齐唱。半尼罗人传统音乐里往往存在平行声部的合唱。[3]

例(2)

演唱时,声音往往是嘶哑粗糙的,尽量避免那些纯净明亮的音色,有时会借助如堵耳朵、抖舌头、捏鼻子等手段制造一些嘈杂的音响效果。在Murang’a(穆拉雅)地区,当婴儿出生时,妇女会说“Njahi ni njuku, ukai tukoone mugeni”,意为“你被邀请来参加派对,来看看刚出生的婴儿吧”。来看新生儿的亲朋好友们会带来礼物,并演唱歌曲迎接、赞扬宝宝的出生。

(二)音乐表现手段

1.音阶与调式

在许多非洲国家,七声音阶的使用较为多见。

例(3)

例(4)

从上例可以看出,非洲音乐中的七声音阶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不尽相同,前者结束音变化丰富,如例(3)以C音结束,例(4)以D音终止。非洲传统音乐中每个音都可作终止音或结束音,这与西方音乐一般以大、小调的主音结束明显不同。[4]六声音阶在肯尼亚的马塞、卡伦金、卢希亚、布库苏等族的音乐中较为常见。肯尼亚音乐中使用五声音阶的多为高原吉库尤族、坎巴族和半尼罗特族,罗人则使用七声音阶。调式种类繁多,如班图人、罗人多使用G调式、D调式,C调式见于西部湖泊区,卢希亚族则以E调式为主。[3]

2.富于歌唱与即兴特征的旋律

旋律开始前会演奏一些复杂的节奏,许多歌曲的旋律较为简单且短小,往往只有三至四小节,一句歌词贯穿始终,但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甚至能够随着这些简单的旋律舞动几个小时。

例(5)

该例讲述的是图尔卡纳人捕获一头美洲豹的故事,音乐以四小节为一乐句,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形成一种模进的关系,乐句用D音作为全句的最高音,同音反复开始,音乐级进下行,乐句结尾与句首形成呼应。旋律无大跳音程,基本上在四度音程内进行。节奏在一些特定框架下作即兴展开,这种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加花、变奏等比较相似。

肯尼亚音乐的旋律走向可分为平行、上行与下行。平行可理解为同音反复,这种形式在肯尼亚音乐中较为多见。如例(1)、例(5),其作用在于强调某事的重要性,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通常情况下,旋律的上行可以在强度上形成一个逐渐紧张的作用,下行则体现出缓和的态势。按照组合的形式可以分为先上后下的“正波型”与先下后上的“逆波型”。

例(6)

例(7)

例(6)以同音反复开始,然后旋律以连续“正波型”不断向前推进。例(7)先从乐句的最高音开始,顺势而下至最低音,再以上行的方向跳进至最高音,形成“逆波型”的处理方式。

旋律的即兴创作在肯尼亚音乐中随处可见,演唱者并不总是演唱写好的旋律与歌词,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唱出来,他们的应变能力之强使听者误认为是演唱者事先创作好的。

例(8)

合唱者往往通过重复独唱者的歌词或旋律来回应领唱者,从而达到衬托的作用,领唱者则衔接合唱者的旋律或歌词,这种互为答应的形式多出现在肯尼亚传统音乐中。乐曲的旋律无大跳音程,围绕一个主音作环绕,从而强调了这个主音的重要性,合唱者的起音与独唱者的尾音一致,即下一乐思的开始重复前一乐思结束音,独唱者紧接着合唱者的结束音开始。在复杂节奏的基础上,伴随着舞蹈、鼓声,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曲。马赛族的部分音乐中往往由人声来替代乐器的伴奏,这种情况下,节奏就显得相当重要,为了弥补乐器的缺失,乐曲的节奏一般都比较强烈、复杂。

3.复杂、多变的节奏组合

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种类型的节奏,它与音的长短、强弱密切相关。节奏是非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的构成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没有节奏,就没有非洲音乐的存在。正如陈铭道所说,非洲音乐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时间性节奏组织原则,无论在何地,只要某种音乐具有这种原则,该音乐就有它的非洲根或是受到了非洲音乐的强烈影响。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发现,非洲音乐遵循着严格的时间性组织原则,它包括心智对等时距脉冲单位所组成的律动,并由8、12、16、24个脉冲单位构成,如果对脉冲单位进行分割便形成了多种节奏组合。同一脉冲被分割成2、3、4、6个单位以后,其脉冲周期仍由12个脉冲组成。由于脉冲点的不同,在听觉上可形成多种不同的节奏类型,它们按各自的脉冲周期出现,独立演奏。[5]

例(9)

从图例可以看出,各部分节奏是相互跨越的,彼此间形成复杂的节奏组合,我们称之为“跨节奏”。每个声部的节奏各不相同,但其脉冲数目是相同的,每重复一次所需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肯尼亚歌曲中的节奏有两种,一是非均分律动的自由节奏,二是均分律动节奏。前者较为自由,多表现一些个人情感的抒发,抒情的爱情歌曲、悲伤的哀歌等,演唱时节奏具有弹性伸缩的空间。均分律动的节奏在节拍交替时较为规整,强弱明显。肯尼亚传统音乐与非洲音乐一样,切分节奏的运用加强了音乐的趣味性。肯尼亚传统音乐的节奏不像西方音乐那样平缓、连续、规整,节奏在鼓点、击掌声与乐器的配合中显得复杂多变,不易分析与记写。如果要将这些音乐完整地记录下来,不借助高科技录音手段,即使是那些专业的音乐家也难以做到。

四、表演特征

非洲人对音乐的反应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这一特点在非洲地区具有普遍性,肯尼亚音乐给人的印象也是将演唱、舞蹈、器乐等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我们的。非洲人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音乐的形式表演出来,音乐与舞蹈是形影不离的,随歌起舞,再辅以乐器、掌声、跺脚等的配合,为音乐造就了一个强有力的、复杂的节奏基础。几乎所有的歌曲演唱都伴随着舞蹈,如马赛族、齐普斯基族、南迪族、库里亚族等,表演者边歌边舞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身体的不同部位随着歌声、鼓声移动,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模仿父母及其他人学习这些舞蹈。这些舞蹈不仅含表现成分,愉悦人们的感官,达到娱乐的目的,而且,非洲舞蹈也兼具了一种教育、社交等功能。

一种带有舞蹈性质的游戏比较流行,这种形式更多地是以娱乐为目的,注重参与。如肯尼亚的大部分地区盛行的一种音乐形式Marombo,男孩与女孩们蹲在一个圆圈里,每人的右手都拿着一根玉米棒或石子,歌声开始的时候,每个孩子用他自己手里的棒子敲击地面,然后大家相互传递玉米棒子,直到棒子回到刚开始的地方。一首简单的旋律配上原始的舞蹈动作可使这些孩子娱乐几个小时,动作慢的孩子会发现自己面前堆满了玉米棒子。

另外一个例子,扮演山羊的孩子们围绕着一个蹲在地上的女孩,一个大一点儿的女孩蹒跚而来,向祖母乞求一个山羊作为礼物,祖母在询问后给了她一个扮演山羊的孩子,得到山羊以后,这个女孩缓慢地走开。这样来回重复数次直到将所有的山羊们带走,这时所有的山羊都转向这个女孩,朝她身上扔泥土并将她赶走,过后,所有的山羊又回到祖母的身边,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还有一些歌曲,与舞蹈、游戏一起向我们展示出音乐的教育目的。当母亲离开家去耕地的时候,和奶奶一起留在家里的孩子就会感觉非常无聊,为了摆脱这种无聊,他们就会唱歌来描述大人的生活和自己的母亲。他们头戴帽子,手拿道具,想象自己是在外做活的父亲或母亲。这些音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儿童如何作为一个有用的人来适应这个社会,此时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脱离父母庇护独自走向社会时,他们会唱Ngucu(歌曲形式)。这时,年轻人用羽毛装饰头部,脚踝与膝盖处都系上小罐子与铃铛,男女混合着站着并围成一个圈,然后由独唱者开始演唱Ngucu,年轻人开始移动脚步使圆圈呈逆时针运动。男孩们面朝外站在外面,女孩们看着男孩的后背位于内圈。当领唱者示意时,男孩们便转过身来面对他们对应的女孩,女孩们将手搭在男孩的肩上,男孩则将手放在女孩们的臂部上。此时,男孩开始向女孩展现自己的才能,受欢迎程度高的男孩可能会有多个女孩与之跳舞,一些女孩则会拒绝同才能有限的男孩跳舞。[2]17

五、生存状况

肯尼亚是一个由土著民族与外来人员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土著民族都有自身的语言与生活方式,彼此之间虽然在语言、信仰、文化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其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民众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种族的文化。肯尼亚传统音乐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婴儿出生到人生的终结都有音乐的相伴。在某些种族与部落中女性是禁止演奏某些乐器或演唱仪式歌曲的,另外,家务工作的繁重也占用了女孩的大部分时间,她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乐器,主要通过母亲演唱的歌曲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特别在城市地区,听一些灌制的音乐制品与观看音乐类节目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迫于生计的父母在外工作,无法陪伴孩子一起唱歌,事先录制好的音乐作品成为一种方便的形式而填补了父母的这种缺失。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获取音乐知识;另一方面,文化认同与传统歌曲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等往往是通过家庭、社会来传承的,但录制品的介入影响了这种传承,因为这些事先灌制好的音像资料往往都有西方音乐的影子,这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是负面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标准的变化,一些生产方式、礼仪形式等都将有所改变,那些与之相连的音乐文化必然受到威胁,甚至有消失在人们视线之中的危机。

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在传授知识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肯尼亚自2003年实行免费初等教育以来,许多适龄儿童有机会走进校园接受正规教育,另外,中等、高等教育也都对传统音乐给予了重视。各部族的传统音乐出现在教学课堂上,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一种不可否认的现实问题在教育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即西方音乐对肯尼亚传统音乐的侵蚀。

非洲地区因地域、政治、经济等因素,民主进程缓慢,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滞后。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洲国家加快了政治、经济建设的步伐。这些做法无可非议,但与其相伴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政治冲突、种族与宗教问题频发,对非洲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语言是一个国家、地区或部族间最为重要的交际媒介,语言在文化的构建、传承、交流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文化的基石与载体,一种语言的消失必将影响到文化的发展。肯尼亚除了斯瓦希里语与英语之外,尚有多种部族语言存在,然而这些语言却因为环境、城市化、文化认同等因素逐渐消亡。据统计,肯尼亚已经有8种语言不复存在,5种语言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肯尼亚的雅阿库人、奥莫蒂克人和洛尔科蒂人等就抛弃了他们原有的语言,雅阿库人、奥莫蒂克人采用了马萨依语,洛尔科蒂人开始使用萨姆布鲁语。另外,城市化进程也是影响部族语言存在的一种因素,城市化的发展给农村的移民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接受城市的文化模式与占统治地位的语言。[6]语言的消失将会导致部族的文化传承受到阻碍,与之联系紧密的音乐文化将无法幸免。

注释:

①本文谱例(1)、(5)、(6)、(7)、(8)皆来源于FolkMusicofKenya一书;谱例(2)来源于期刊《非洲之音》;谱例(3)、(4)来源于《非洲音乐》一书;谱例(9)来源于期刊论文《非洲音乐的节奏组织原则》。

参考文献:

[1]高晋元.列国志·肯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50.

[2]GEORGE SENOGA-ZAKE.Folk Music of Kenya[M].Nairobi:Uzima Press,1986.

[3]汤亚汀.非洲之音[J].音乐爱好者,1983(4):18-19.

[4]克瓦本纳·恩凯蒂亚.非洲音乐[M].汤亚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134.

[5]陈铭道.非洲音乐的节奏组织原则[J].中国音乐,1992(4):37.

[6]马赛厄斯·布伦津格,伯恩特·海因,加布里埃尔·萨默. 非洲的语言消亡[J].乔亚,译.第欧根尼,1992(2):18-36.

(责任编辑周芷汀)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Kenyan Music

ZHANG Dajun

(InformationCollege,HuaibeiNormalUniversity,Huaibei235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frican culture, music culture can fully demonstrate the spiritual quality and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African people. The complex, flexible, lovely and passionate African music adds splendid contents to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a member of the African music family, Kenyan music possesses not only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frican music, but also its individual charm. Compared with the instrumental music and dance,etc., song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Kenyan traditional music. A lot of problems need to be explored and studied, such as the types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the features of Kenyan language, the rhymes and melodies of the music, and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songs.

Key words:African music; Kenya; traditional music; traditional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16)02-0101-08

作者简介:张大军(1977-),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5-12-29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艺术特征肯尼亚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大选登记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