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

2016-05-13刘英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课堂新理念实践

刘英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新理念;实践;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33-02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完全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例如在一、二年级的生字教学中,同桌两人一组共用一本书圈画生字、互当小老师领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中年级开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尝试四到六人分组学习。

一、趣味导入,激发思维意识

以语文教学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除了生字词的学习、朗读课文,另一重要的功能就是探究讨论问题。“学贵有疑”,但疑问何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在教学中实践摸索,我发现让学生通过预习先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为课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后都列出提问学生的名字),效果更好。既是对提问学生的一种肯定,也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示范,坚持这样做,学生读书越来越爱思考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当她(他)看到老师所讲就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会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态度,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学习的潜力也会被挖掘出来。

例如在教学《扁鹊治病》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扁鹊为什么一眼就看出蔡桓公有病呢?

2.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

3.既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说,为什么他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呢?

这三个问题统领全文,切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课堂效果反馈看,要比教师预设的问题好得多。当然,学生还会提一些和课文有关但又不属于本课教学内容的问题,我把它们归类,在布置“课外拓展学习”时给学生展示出来,分别命名为“小医学博士”和“小历史学家”的提问。列举如下:

1.为什么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就会向体内发展?

2.蔡桓公得了什么病?(小医学博士×××……)

3.扁鹊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4.蔡桓公死了谁来继承他的王位?(小历史学家×××……)

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质疑热情,又巧妙地将语文学习拓展到其他学科,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潜心品读,点燃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把握随机教育,适时调节教学环节,不死扣教参,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课堂中不可预见的学生的求知兴趣点,以及学习的热情,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潮,掌握在教学目标这条主线周围,在合作引导与支持中,使学生体会学习乐趣,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一篇佳作。文章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在文中作者把大自然人格化,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表达情感的方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朋友”心灵与心灵的真情对话!“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学阶段学生只需要感悟即可,不需要教师讲解概念。但学习这篇课文时,好多学生因为不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而苦恼,向我质疑:“老师,怎么样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呢?”虽然这不是教材内容,但作为马上要进入初中学习的六年级学生,他们有能力听懂、学会这点修辞手法的知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机会。

我灵机一动,告诉学生我们将此作为课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主题便是“话说拟人和比喻”。然后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包括“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语句,比较这两种句子的异同,自己试着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写句子等。经过教师课下的分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的汇报课上,学生兴致勃勃,教师稍加引导点拨,他们的思维便碰撞出了火花,无论是对这两种修辞概念的理解还是句子的赏析,探究的深度甚至超过了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我在学习新课程理念时,深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同时,重要的还在于学生创设轻松随意的学习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在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

三、情感教育,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要发挥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作用。应适当调控课堂节奏,在保证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有价值的内容可拓展、可灵活地掌握。以语文课看图写话《猴子摘桃》为例,学生对图一的理解与教参有偏差,他们认为那座“独木桥”原本没有,是猴子们设法搭建的,而且是用枯树搭的。有个学生特别强调:不是砍的活树。我说:“猴子们真有环保意识,像你们一样懂得爱护树木。”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起到引导者作用,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猴子摘桃》中,强调猴子过桥时拥挤,是老猴提醒大家一个一个过,而学生们早就有了过“独木桥”的经验,认为老猴只是在领着猴子们忽略了文明、谦让的教学目标。我想,加强课文的重点目标教育:“如果猴子们拥挤着过桥,会怎样?他们应该怎样做?”有位同学说:“会像《两只羊的故事》中结果一样。”她简单讲述了故事,学生对有礼貌、会谦让、守秩序,有了更深理解,重点环节很快通过。

在编结尾时,意见分歧最大的是文中的插图4。我引导:“如果你是小猴会怎样对老猴呢?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老人的?”引入尊老爱幼教育,讨论后大家的结尾编得很圆满。在学习中,无论学生对课文理解正误,都会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知识资源。

教师要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参与角色中可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及时发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猴子摘桃》一课中,请学生复述故事后,让他们表演。我请大家按学习小组自由分配角色,设计语言动作。有的同学说:“我当桃子,用什么做桃子?”有的同学说:“把纸团起来。”有个学生说:“我教大家叠桃子。”大家兴趣高涨,有先学会的,又教同学。孩子们用红、粉、黄色的手工纸折出了很多桃子。我说:“真是仙桃呀,吃了可以变神仙!”他们把桃子插到“大树”同学的手指上、头上,成了结满硕果的大桃树。这次表演,老猴的表现欠佳。第二组表演时,我来演老猴。我惟妙惟肖地表演,孩子们说是猴奶奶。接下来的表演,他们自由发挥,一个学生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说:“这个老猴真可怜,腿脚也不利索了。”她做捋胡子状说:“哎,我老了,走也走不动了!”小猴们都把最大最红的桃子先请老猴吃。课后,他们仍沉浸在喜悦中,我也沉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久久回味。角色游戏给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也使教师发挥了相机指导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应贯穿教育的始终,不论高低年级,学习活动中,大家都需要平等、探索、实践。在属于孩子们的课堂中,建立有利于学习思考的良好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多层次、多角度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纪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 中州大学学报, 2004,(3) .

[2] 杨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6) .

[3] 姚坤.走进新课堂 感受新课程[A]. 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2007.

[4] 周仙红.新课堂呼唤新教师[A].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2004.

[5] 单志刚. 客观评价学生 明确努力方向[A].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 2005

猜你喜欢

新课堂新理念实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
浅谈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新理念下再启航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