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阅读环境构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控制机制的探讨

2016-05-13朱丽君

图书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采访反馈

朱丽君

[摘要]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应该尊重和利用好读者的信息反馈。反馈是传播学里的关键概念和方法,当前图书馆采访控制机制应该建立起骨干教师书目反馈、移动互联技术平台下的Web2.0、微博、微信等采访载体,从而构建起综合性、系统性、即时性和针对性较高的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移动阅读;采访;反馈

[中图分类号]G25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2-0033-04

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是大众的读者,搞好读者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总体业务提升的关键,也是图书馆运行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而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所以信息采访工作的质量就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根据2014年4月21日“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所以,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面临着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挑战,如何把此挑战换成发展机遇,是高校图书馆发展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把这个问题做好。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1.1 纸质图书借阅率逐年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图书馆的借阅率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步为人民的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平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比如,无处不在的电子阅读方式稀释了人们从图书馆借阅的兴趣,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纸质借阅率从2011年就开始大幅度下降。为了更好地摸清高校图书馆纸质借阅率下降的实际情况,本文在H省对5所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了实际调查,包括3所本科大学和2所专科大学,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的图书馆纸质借阅率从2011年就开始大幅度下降,比如A大学在2011年的纸质图书馆的借阅数还是30多万册次,但到2015年,已经下降到14万多册次,下降足足一半多。同理,E高职也从2011年的14万多册次下降到2015年的7万多册次,也是下降了一半多。可以发现,在信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借阅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1.2 移动阅读导致传统阅读群体缩小

兴趣是人们拿起书本进行阅读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人们的阅读兴趣发生了改变,那么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借阅率也发生改变。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指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媒介的进化是人选择的结果,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的媒介被保留下来。”[1]电子阅读是现代人们阅读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电子阅读方式具有便捷性、即时性、多样性、可读性等便利化的条件,所以激起了人们阅读兴趣的巨大改变,人们在电子阅读的方式下可以体验到阅读的个性化、社交化、智能化、时尚化等特殊功能,这些都和传统的阅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电子阅读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阅读人群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电子阅读提供商根据阅读群体的这个特性,开发了很多不同的阅读产品,并且丰富了阅读内容。

当然,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这个变化,并积极在适应互联网和电子阅读的潮流。比如A大学,2014年开始试用歌德电子借阅机,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自己需要的电子图书资源。根据A大学图书馆的统计数据,移动的阅读率占到了同期纸质阅读的五分之一,并且电子阅读包括了人文、社科、工科、理科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如表2所示。

1.3 招标制度带来的文献的滞后性、不全面性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纸质文献采购实行的还是招标制度,这种招标制度可以减少很多成本,节约购书经费,还可以规划采购流程,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但从个性采购来分析,不同的学科采购的文献资料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提升采购的个性特征。通过对B大学图书馆的调研,我们得知书商接到图书馆制订的采购订单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货,平均周期是两个月左右,这就严重影响了读者对最新文献资料的获取,挫伤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改为电子阅读,就能及时地获取阅读内容。另外,由于指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书商的利润空间,打击了书商的积极性,使得书商发的书质量都不太好,且明显低于合同规定的到书率。

1.4 出版社改制造成文献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出版行业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缺乏市场自行运转的活力。为了促进出版市场的壮大,自2003年开始,国家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至2009年底,有268家地方出版社、100多家高校出版社、101家中央部委社已完成转企改制。到2011年1月,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2]。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版社为了获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想方设法提升竞争能力,增加出版服务内容,拓宽自己的出版选题。而一些出版实力较强的出版商,从自己的优势专业向其他新的领域拓展,这样既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拓展了发展领域。但是,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出版商不断拓展选题,使得出版题材变化很大,极大地降低了出版物的质量。这就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图书馆采购书的质量,很难在某一专业的出版社里买到精品的图书。

2图书馆文献服务反馈机制特点

2.1 图书馆文献服务具有大众传播的先天劣势

和其他大众传播的性质一样,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也是具有点对点的大众传播的特征。作为文献资源传播的重要节点,图书馆是有一定的组织架构的,但是读者具有流动性和变动性,并且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内容是分散的、混乱的、隐匿的,这就决定了图书馆不能很快地获得比较全面的读者反馈信息[3]。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存在的传播行为具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感,这就决定了二者是间接的传播,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是文献资源信息,所以在文献资源信息之间,读者和图书馆是不会产生面对面的全面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反馈,从这个角度来说,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先天就具有了大众传播的劣势。

2.2 读者的首要目的是接收信息,而不是反馈

读者阅读的第一目的肯定是为了获取信息,读者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接受者,其首要目的是通过文献资源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高低进行反馈。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读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终端来获取有效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而不是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进行反馈和评价。当然,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往往是那些思想比较活跃的、表达能力强的师生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反馈最为活跃,但是,这种反馈是个人层次上的感性表达,缺乏系统和理性,并且代表性差,不是读者群体的整体信息的反馈,所以图书馆需要区别对待这种类型的信息反馈。

2.3 图书馆重视文献资源建设,忽视信息反馈工作

就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反馈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安排一定的工作人员进行读者信息反馈的高校图书馆很少。此外,图书馆也很少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并且很少对服务优化和提升。所以,高校图书馆还没有真正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角度来切实做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而不是围绕读者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没有抓住信息本身来做工作。

3构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反馈控制平台

3.1 引入教师审阅书目环节

在现行的招标制度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的流程可以分为书目选订和现场书目选订两种。前者主要是采访人员从书商那里获得图书书目,然后选择图书馆所需要的书目,形成选订书目单,再把书单发给书商,这样就完成了文献采购工作;后者主要是采访人员前往大型图书订购现场进行订购。在这两种书目选订的过程中,都没有把读者的信息反馈重视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教师审阅书目的意见加入进来。也就是说,图书馆采购人员在进行书目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听取各个学院相关专业老师的采编意见,并且对书目订单进行修改。经过教师审编书目之后,图书馆采购人员最终确定书目名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图书馆采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避免了文献资源采购的盲目性,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 基于移动与网络环境构建文献荐购机制

3.2.1 基于Web2.0技术的文献信息反馈。Web2.0技术的应用使读者可以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它为进行资源的互动、推进和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图书馆采编人员可以根据读者对于图书的评价数量、评价内容获取读者文献需求信息的数量。根据这个技术基础,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一些图书类网站构建互动关系。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发出揭示与书目信息相关联的图书馆馆藏信息的浏览器插件,可以在当当网、豆瓣网、亚马逊等网站上检索图书馆藏信息[4]。读者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获取图书馆藏信息,并点击购买,这样就把文献资源从网上反馈到图书馆系统里,然后图书馆后台系统可以续签采购反馈过来的文献资源,从而实现了社会网络、读者与图书馆三者的多角度、扁平化互动。

3.2.2 基于移动平台的资源荐购应用。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群体主要是大学生,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服务主要是服务这个群体。图书馆应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的建设。通过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为读者群体提供多样的信息服务内容,比如书目检索、续借、催还、新书传递、读者个人阅读信息查询、电子资源阅读等等[5]。在移动图书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技术支持,比如可以在微信图书馆中嵌入资源推荐模块,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文献资源,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读者就可以参与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中来了。读者在移动图书馆中查询图书时,不能找到相应资源,可通过荐购系统直接推荐图书,或者是读者在移动阅读时,发现一部好书,需要阅读纸本时,通过客户端荐购功能,提交荐购信息,采访人员通过后台发现资源,购置文献,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读者的阅读信息反馈是最真实的,因为读者在阅读后所形成的信息是经过理性思考而得的,所以在信息平台中,应该好好把握读者的信息反馈作用。

3.2.3 利用微博建立文献资源反馈机制。当前,微博发展势头很快,它技术门槛低、传播快,很多高校都可以利用微博来推进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建设。通过搭建微博互动平台,构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机制,可以实现很多信息服务功能。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比较成功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武汉大学图书馆微博内容有3 100多条,粉丝28 000余人。读者通过图书馆微博了解图书馆动态,获取图书馆宣传资源,再予以转发。学生和教师都是微博信息的利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无形中拓展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知趣相同的人们还可以搭建自己的阅读圈子,提高阅读兴趣和增加交流,这样就可以为图书馆采购人员提供大量的信息反馈[6]。读者在这个信息平台里,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经历和感想写成文章在微博里传播,这就为采访人员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信息反馈。并且微博的评论信息可以被图书馆的采访人员所掌握,从而了解读者的阅读指向和兴趣所在。

4结语

读者服务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读者信息反馈对做好读者文献信息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字阅读冲击纸质阅读的今天,这样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关键。应该把读者的参与纳入到纸质图书馆资源的采访工作中来,并且积极挖掘读者信息的作用,发挥读者为核心的采访理念,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适用性。图书馆采访人员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建设起信息平台来构建信息传播和反馈的通道,从而掌握读者信息的反馈,开展文献资源的建设,极大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利用技术载体和平台,引导读者的信息发动方向,建立图书馆和读者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形成信息资源建设、利用和推广的高效率的信息发展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罗青,罗为公.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5.

[2]刘雅,曲艳华.出版社改制给图书采访带来的挑战和对策探析[C]//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数字时代的文献资源建设——第四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288.

[3]谭昆智,林炜双,杨丹丹,马璟熙.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2.

[4]姚飞,窦天芳,武丽娜,等.基于社会网络理念打造泛在图书馆服务——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68—75.

[5]李玉芬,吴华蕾.手机采访与荐购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74—77.

[6]任豪栋.微博: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6—120.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采访反馈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