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本溯源话清明

2016-05-13王霞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霞寒食节介子

◎文/王霞



追本溯源话清明

◎文/王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绝句,回荡在整个四月里。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日子里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使其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节源自古时的寒食节。传说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流亡公子重耳十九年,曾在重耳饥困时割股献肉。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介子推不愿为官,与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屡请遭拒,于是放火烧山迫他现身。不想,介子推与老母抱树而亡,这让晋文公痛悔不已,遂下令以焚山之日为“清明”,之前三日禁火为忌。断火期间,家家食用之前准备的食物,即为“寒食”。

在唐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为怀旧悼亡,后为求新护生。但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节俗也有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意味着寒冷季节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也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后来,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清明节最重要的仪式当然是扫墓。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墓地祭拜,焚香设供焚烧纸钱。其实还有很多习俗如今被人们淡忘了,插柳就是其一。

插柳的风俗,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插土就活,那柳条能很快生根发芽,成为青青小树。这使得清明成为佑护新生的节日,具有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有些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说是可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在佛教中,观世音以柳枝蘸水普度众生,柳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的,是可以驱除鬼怪的,柳树因而有“鬼怖木”之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同为三大鬼节,传说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就插柳戴柳了。

旧日清明除了祭祀亡人,也是人们踏青访春的好时光。“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的这阕《阮郎归》,描绘的就是踏青的场景。

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所记扬州清明中,有“长塘风草,走马放鹰;高阜垂冈,斗鸡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的记载,说明古人在清明节时还有博戏的风俗。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个节令都有各具特色的食物,清明也不例外。

南方的清明节食品就非常有春天的特点,很多地方都吃清明果、青团。这些制作青色食物的汁液都是草汁,像艾草汁、雀麦草汁等等,各地略有不同。这些草芽清明之前刚刚萌发,非常嫩,做出的食品不仅好看,还具有青草的芬芳。这青团是明清时期开始食用的一种清明节节物,原先写作“清明馃”,根据谐音,江南民间又叫它“聪明馃”。清明当天,人们会抱着婴儿到邻居家讨着吃,叫“讨聪明”,故清明节又被叫做“聪明节”。

而在北方,清明节食品多以枣糕和馍馍为主,它们还有更富有节日色彩的名字:“子推糕”“子推馍”,这自然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了。

另有一种食物不分南北,那就是画蛋。寒食停火,吃冷食,蛋类是不二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提前煮好,便于储存且营养丰富。后来,习俗发展到在鸡蛋、鸭蛋上作画,反映出人们对这个春天节日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上述食物通常要选择最好的用来做祭品。祭拜过后,把少许的食物丢进焚烧的纸钱堆里后,余下的则给孩子们吃,说是吃了胆壮。其实,这也体现了对食物的珍惜与敬重。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这说法,是不是给清明这个节日增添了些许诗意呢?

□本栏编辑/厉飞

猜你喜欢

王霞寒食节介子
清明节与介子推
寒食节题墨竹图
609万风波:这样求爱算不算行贿
609万风波:这样求爱算不算行贿
4月3日寒食节
介子推守志
清明节的传说
海边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