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剧”的实践性

2016-05-13李功禄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思想品德实效性

李功禄

【内容摘要】多年教改实践中,认为坚持回归理性,正视现状,科学合理运用课堂“学生剧”,凸显体验生本化,情境生活化,问题思辨性,组织实效性等特征。针对教材内容,教育对象等实际情况,有效采取课本剧,小品剧,生活剧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浸入体验并反思社会生活问题,成为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的衔接舞台,成为课堂学习氛围的催化剂,成为鲜活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思想品德 学生剧 社会 实效性

在新一轮课改下,教育理念正由教师的重“教”向学生的重“学”转变,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当前,学生对思品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排斥性,一部分学生认为书本的内容太过简单没有挑战性,感觉书本知识就是来源于老师与家长就不断唠叨的大道理;另一部分学生虽能做好思品作业,但行为上照样有许多不符道德规范的表现。因此,要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现象出发,去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问题,就成了教师备好每一堂思品课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在思品课教学中小剧本的撰写和课本剧的运用来进行思品教学的探究加以阐述。

一、思想品德课“学生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迫切性

1.促进新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鼓励在吃透教材,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有效的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了每个思品教师的必修课,而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学生剧”,不失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

2.打造学生合作学习平台的需要。学生演出一台戏,要靠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所以,演好一出思品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需要。思品生活化的剧本来源于学生根据已有课本系统知识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编辑下来的最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示例。这特点充分展现了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学科特色,也积极体现我们的思品教学真正从生活中来,服务生活,指导生活的现实意义。

二、思品课“学生剧”的实践

1.体验学生剧本生活化。学生剧本设计,演出,全员性参与的理念是实践“学生剧”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学生剧”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主体性,让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认为最难解决的矛盾与冲突编入剧本中,通过演出让大家一同来反思和寻找正确解决与“父母代沟”的有效方法。

2.情境生活化。要如何去找到最好的突破口,让学生学的轻松与高效是思品生活“剧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剧本的内容充分体现生活化即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情境入手。它的教育作用不是我们的书本知识能完全传递的,而借助了“学生剧”,学生的很多感悟就油然而生,相信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3.问题思辨性,“学生剧”演出的剧本是由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与观察,通过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加以运用,以及自身平时的体验与感悟加以融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剧本的情节符合现实生活,又充分的运用书本知识。从而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定理。

4.组织实效性,如何思考“学生剧”的实效性问题,认为应该遵循课堂剧短小精悍,学生表演简练,组织过程高效的原则。

三、思品“学生剧”的教育效应

1.开发课程活力资源。通过“学生剧”的课程设置,思品课堂的活力充分体现了出来,学生们纷纷表示对这类的授课模式十分的喜欢,希望今后的课堂中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呈现,特别对剧本的编写,一些学生表示很有兴趣再次尝试。让学生来写剧本的方式也更多的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课本知识的全新解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2.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学生剧”的每一个有矛盾冲突的情景设计都是学生自身对现实问题的深深思考,他们通过剧本的编写,通过课堂演出的参与及评价,已经学会了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他们也会在这一矛盾中给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这一舞台能够获得很深,很直接的收获,这从学生之后的反思中均能一一呈现。课堂“学生剧”应该是真诚的,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放手学生去创新,感悟,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将是不断实践生活“学生剧”重要要思考的问题。课堂“学生剧”的实践也引发更多的反思。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我们的教学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同时,活跃的课堂气氛,它能使课堂教学做到恬静与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的统一,宽松与严谨的统一,造成一种和谐共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剧”泛起学生快乐学习的浪花。

【参考文献】

[1] 于斌建.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四川教育学院报》,2007年第二期.

[2] 钱瑞平.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生互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第04期.

[3] 新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贡中学)

猜你喜欢

社会思想品德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