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举谈打造省直部门 驻村帮扶脱贫攻坚“样本”
2016-05-12张立人
张立人
编者按:如今,省直机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已经成为推动贵州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贵州省总工会帮扶普定县猴场乡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面对头戴“全省100个重点扶持一类贫困乡”穷帽的猴场乡,省总工会是如何帮扶的?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为此,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兴举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直面现实 树立信心
: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普定县猴场乡成为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联系点。面对头戴“全省100个重点扶持一类贫困乡”穷帽的猴场乡,是否感到压力巨大?
杨兴举:猴场乡被确定为省总工会“同步小康”联系点。坦白说,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时压力是很大的。
猴场乡地处普定县东北部,是全县最边远、最贫困的民族乡。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观念封闭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这一壁垒一直难以突破,无疑是全省扶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我们都感觉到,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猴场乡实现大的改变,工作任务非常重。肩上有了沉甸甸的压力,但更多的是责任。
:省总工会的工作队第一次进驻猴场乡时状况是怎样的?
杨兴举:省总工会的工作队是2013年初进驻的,我是2013年6月调到省总工会工作,8月13日第一次到猴场乡调研。我还记得当时首先去的是猴场乡水落洞村,当时路还没有硬化,一路上都是泥滑烂路,条件很差。
到了村里,村民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为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对我们不是很信任,不相信我们能为他们做事。
这件事让我很震撼,我想,我们省总工会一定要在这里做出成绩来,改变村民们对我们的看法,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相信,我们是真心来帮扶的。
理清思路 破题规划
:省总工会为猴场乡提出了什么样的扶贫思路?
杨兴举:治穷就好比打仗,没有目标乱打一气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知道很多地方发展不起来,往往是缺乏一以贯之的规划蓝图与发展思路,很多基层干部对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可能缺乏一些大的判断。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致富、乡风文明”的递进式重实效精准扶贫思路。这就为我们帮扶确定了两个大的方向:首先是递进式,规划、基础、产业和乡风,对于地方脱贫致富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工作也是有先有后,递进帮扶;其次是重实效,工作一定要做扎实,钱不能乱花,要用在刀刃上,要有辐射带动效应,能够四两拨千斤。
思路确定后,有章可循、基调不改、方式不变、力度不减,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思路中首先就提出了“规划先行”,请问这个规划是如何形成的?
杨兴举:方向明确后,首先我们协调省农委、省农科院、省园艺研究所的10名专家,对猴场“治穷病、挖穷根”来了一次彻底全面的把脉。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编制形成了《猴场苗族仡佬族乡2013-2020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猴场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规划》明确了猴场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定位。而目标就是在2020年前逐步建成“一核四片区”现代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思路厘清了、目标明确了、路径找到了,扶贫工作抓起来才有重点,做起来才会精准。
:现在进入猴场乡,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和错落有致的房舍。从一开始,“基础先行”就是思路中的重要一环吗?
杨兴举:两年多来,省总工会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围绕猴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投入1250多万元资金、帮助协调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推进1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成功落地。从实现组组通路,到13公里的环乡公路;从便民利民桥,到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从文化广场,到人饮工程;从太阳能路灯,到水落洞小学操场硬化;从防洪灌溉工程,到农民工素质培训中心。如今的猴场乡,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产业户户有 文明人人享
: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是,2012年前,猴场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20元,处在温饱线以下。而调查摸底的4518户农户中,贫困人口就达13364人。到今天为止,省总工会用什么方式带动村民致富,效果如何?
杨兴举:我们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扶贫资金摊大饼、广撒种的使用方式。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给真贫而勤的农户以动力,给真穷却懒的农户以压力,通过既“输血”又“造血”、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结合,使每一个产业项目、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能结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
我们针对不同贫困户和产业的特点,采取“统购补贴”、“自购补贴”、“1:1资金滚动补贴”、“分级分时补贴”、“小额贷款”等五种不同的扶贫措施,以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多种扶贫模式的共同作用,彻底激发了广大农户致富奔小康的活力,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可谓齐头并进。如今的猴场乡,种植小红蒜马铃薯已达8000多亩,养殖土鸡超20万羽,养牛8000余头,养猪10000多头,养兔养羊52000余只……猴场乡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312元上升至2015年的6911元,翻了一倍多。
:刚才你几次提到省总工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帮扶,在资金使用方面省总工会有什么原则吗?
杨兴举:在资金使用方面,省总工会首先出台了《工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目的、日常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制度上确保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精准性、安全性及高效性。
其次就是保证帮扶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帮扶资金始终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用在能够带动农户致富的刀刃上。三年来,省总工会直接投入资金1250多万元,但撬动的社会资本达到了1.2亿元左右,这就是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的具体体现。
:脏乱差是乡风文明中一个长期存在且最难解决的基本问题。省总工会在猴场乡的经验,有哪些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杨兴举:风行于上,俗成于下。文明乡风的建设首先必须是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价值观。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与猴场乡政府合力行动,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先后购置垃圾清运车5辆、可卸式垃圾箱100余个、果皮箱110个,新修垃圾中转站100余个、垃圾填埋场4个、污水排放沟渠500余米……
与此同时,我们以“整脏治乱”为抓手,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把房屋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秸秆乱烧的“八乱”现象作为整治重点,制定了《农村环境整治方案》,把“治八乱”纳入考核,实行乡考村、村考组、组考户、户户考核找落后。同时,还把“治八乱”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以“文明户”示范带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推动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我们还为水落洞村修建了村史馆,为仙马村修建了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陈列馆、村史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大家记住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在于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曾问杨兴举去过几次猴场乡,他不加思索回答道:31次。记者算了一下,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至少去一次。还让记者感动的是,在问到对猴场乡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何感想时,记者原以为会是喜悦或者骄傲,得到的却是“舒坦”这个词的回答。杨兴举说:“我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对我来说,脱贫攻坚没有喜悦,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父老乡亲脱贫了,我心里才舒坦,睡觉才安稳。”
(责任编辑/韦佳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