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蕈类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2016-05-12徐明磊翟塞亚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应用价值

徐明磊 翟塞亚

摘要:该文系统总结国内、外对毒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通过这些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毒蕈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从而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加以更好的利用。

关键词:毒蕈;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大型真菌又称覃菌,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它们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毒蕈资源丰富,但是人们一般敬而远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毒蕈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 毒蕈基础研究概述

1.1 毒蕈种质资源调查

国内大量研究人员对不同区域内毒蕈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1992年刘利对河南鸡公山的野生毒蕈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整理出鸡公山的毒蕈主要为18科30属51种。侯凤英等对常见的7种毒蘑菇进行形态特征鉴定,为舒筋散的安全选料提供依据。2012年徐江对湖北省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247种,隶属于2门,5纲,20目,53科,109属,包括1个新种和5个新纪录种。王振等于2014年对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物种资源进行了调査,通过传统分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大型毒菌43种,隶属担子菌和子囊菌

1.2 毒蕈类人工培养研究

1996年陈珊等研究了氮源对毒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均可作为毒蘑菇的氮源。其中谷氨酸和酵母膏是毒蕈菌丝生长较理想的氮源,淀粉是较为理想的碳源,山梨醇是最好的碳源。还有人对毒蘑菇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液对虫体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毒蕈菌株GD-1,GD-2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0℃,最适pH值为5.5,最佳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氨;此菌株通过代谢产生的一些有毒物质对幼虫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为未来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奠定了一部分基础。

1.3 毒蕈的毒性和救治研究

毒蕈中毒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4-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蕈10分钟后即可发病。而溶血型和脏器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脏器损害型是毒蕈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通常在误食后6-72小时发病,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1-2天后渐缓解。这时候病人易误认为好转而不继续治疗,但此时毒素逐渐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中毒后2-5天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目前对毒蕈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2 毒蕈的应用价值

2.1 药用方面的应用

毒蕈尽管含有致命的毒素,但同时它们也是重要的医药宝库,它们的许多种类及其代谢产物在医药方面已有一定的应用。2010年符王润等报道了毒蕈中的毒素的医药价值,鹅膏类蘑菇中的毒素可对某些病毒起到抑制作用,如某些引起皮肤病的病毒。这种毒素对肝癌细胞起到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可以达到90%以上的抑制程度,而且杀死癌细胞的速度也十分快速。橙黄鹅膏、褐云斑鹅膏菌、毒蝇伞和豹斑毒伞中的蟾蛛素,可用于治疗脑血栓,有消肿去痛、清热解毒的特性。毒菌在我国的医学中也有应用,如毛头鬼伞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痔疮;卷边网褶菌、白乳菇、稀褶黑菇、臭黄菇等有着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另有一些毒菌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如亚稀褶黑菇、毒粉褶菌、毒红菇等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到100%。毒菌中毒素的这些特殊作用对于医药的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前景广阔。近期,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毒蘑菇是如何产生毒性的时候,无意中找到开创药物新时代的关键,将可能使药物从此具有高针对性,化疗药没有副作用、抗菌药可以清除严重感染区而对其他组织没有影响。

2.2 应用于生物防治,助力发展现代农业

毒蕈对人的毒性需食入一定的剂量,因此用毒蕈提取物进行生物防治是安全的。春生鹅膏含有毒肤和毒伞肤,用其子实体的浸煮液可杀死红蜘蛛。蛤蟆菌、小毒蝇伞、豹斑鹅膏、松果伞、鳞柄白鹅膏、残托斑鹅膏等毒蕈所含的毒素,可用于毒杀苍蝇。在日本,已将毒蝇母(异鹅膏胺的一种衍生物)用作杀虫剂。2005年宋瑞清等的研究表明,鳞柄白鹅膏、细鳞环柄菇、绒白乳菇和毒蝇鹅膏菌等四种毒蕈菌株及其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2007年祁金玉等发现绒白乳菇毒素提取液,对樟子松枯梢病菌丝生长有较高抑制作用;2007林志伟等对毒蕈对虫体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毒菌毒素对某些真菌及昆虫的抑制和毒杀作用,可开发生物农药,用于农业生产的生物防治,符合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

2.3 提高苗林成活率,辅助造林

蕈类中的腐生种类能够分解有机质,增加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许多毒蕈能与森林植被形成菌根菌,例如毒白蘑、锈口蘑等。它们的存在,有利于树种萌发、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特别是新造林地,在播种、扦插的同时应注意引种相应的菌根菌。蛤蟆菌、灰鹅膏、毒红菇、褐黄牛肝菌等,它们与林木的幼根结合,往往代替根毛帮助吸收水分和养料,对林木的成活及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作用。国外曾发生大面积造林不成功的例子,究其原因,就是未能同时引进菌根菌(包括菌根毒蘑菇)。

2.4 加工后具有食用价值

毒蕈类的大部分成分都是蛋白质,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致毒的。致毒物质也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特殊的处理有些毒蕈可以丧失毒性,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如鹅膏菇也是助鲜剂,比味精鲜20倍;臭黄菇往往食后中毒,但在在四川等地此菌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白黄粘盖牛肝菌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

2.5 作为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工具

Lindell(1970)和Weinman(1974)等发现,在真核细胞中,低浓度和高浓度的α-鹅膏覃碱分别选择性地抑制DNA和RNA聚合酶的作用。如黄瓜白果类病毒的复制受低浓度的鹅膏覃碱的抑制。

2.6 橡胶工业的潜在应用价值

乳菇属的许多种类,例如毛头乳菇、环纹苦乳菇等,虽然对人体有毒,但是它们能分泌橡胶物质,是有潜力的橡胶资源,如能发酵生产或大规模栽培,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

毒蕈对人类的毒害,相对于众多的用途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全面开发毒蕈资源,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拓宽工业生产原料来源、生物防治、防病治病等事业具有重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符王润.毒蘑菇毒素比黄金还贵[N].广东科技报,2010,6,4.

[2] 宋瑞清,冀瑞卿.四种毒蘑菇菌株及其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2:88-92.

[3] 林志伟,袁春艳,孙冬梅.毒蘑菇培养条件及其对虫体毒害作用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5:8-11.

[4] 陈 珊,张常钟,刘东波.氮源对毒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1996,5.

[5] 侯风英,郑仙蓉,王 宏.七种药用毒蘑菇的形态特征鉴定[J]. 中药材,1993,9.

[6] 王 振.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物种资源调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7] 徐 江.湖北省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应用价值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