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化解学习疲劳,促进中学化学有效教学
2016-05-12周尚兵
周尚兵
摘 要:学习疲劳是一种混合性疲劳,既包括生理疲劳,也包括长时间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导致的心理疲劳。学习疲劳主要表现为坐姿不端、昏昏欲睡,反应迟缓、思维混乱,情绪低落、敷衍推脱、厌烦抵触等;长期的学习疲劳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弃学等。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化解学习疲劳,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疲劳;化解方法
学习是师生共同在一定背景因素下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品质、知识水平和认知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态度反过来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中学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抽象性、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造成化学学习疲劳的原因主要是多样的,包括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以及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外界环境压力过大等等。那么如何巧妙化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学生轻装上阵,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建设积极班级文化,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可以在教室角落里设置小型化学展览馆,展示一些分子模型、化学仪器、化学趣味读物、优秀作业等;开展专题交流会,鼓励学生进行化学见解和学习方法的交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收集不同种类的电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等;积极宣传化学的人文性,包括化学史料、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让学生理解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魅力的学科,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把化学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冰冷的试卷上,让学生怀着新奇、愉悦的心情去主动求知,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二、切实立足科学素养,降低学习认知负荷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设计有机融合、指向性强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作用,改变知识灌输式教学,把教学重点从化学知识转移到科学方法的教学,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改进作业设计,设计个性化、开放式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需时间、思考方向、参考与问询的深度与广度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和选择性都能够较好体现。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以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为教学起点,精选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期达到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这是与降低认知负荷的研究相一致的。
三、重组化学学习内容,降低学习内容难度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拥有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对化学世界的观念和内容的组织。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缺陷是导致化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从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出发,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适当的调整、改造、重组,从而降低化学知识的难度。化学学习内容的重组要围绕着化学基本观念和核心概念进行。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核心概念之间、核心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及非核心概念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这使得核心概念成为概念体系和知识框架的中心。围绕核心概念的知识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组织,围绕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重组有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最终把握住化学学科的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化学学习内容难度。另外化学教师要加强记忆方法的指导,根据记忆规律和学科特点构建一套有序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记忆系统化、有序化知識。
四、突出学生问题意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从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来看,教学系统的主体是人,人作为主体,他必须有意识对象,他与意识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必定生成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意识的触动而显现主体性的功能特征。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催化剂”,在问题和问题解决中活化课堂教学。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首创的PBL教学模式对化学课堂教学很有借鉴意义,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任务,采取多样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创造机会,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任务设置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教学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诊断和改进,弱化考试竞争,鼓励学生自我超越。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提高化学教学实效,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
五、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学习品质在学科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是关于学习的素质,它是比知识、能力更具价值的范畴。教学,从现实意义上说就是培塑学力,而学习品质则是学力的核心。学生主动探寻化学本质的好奇心、欣赏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态度、高效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自觉监控化学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等是高效化学学习的重要支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尤其是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中促成知识学习和能力获得的两大支撑,是解决“会学”和“能学”问题的钥匙。化学学习要注重围着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研究物质的经典模式,按照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用途、制备的线索有序进行;化学用语学习要抓住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的实质;化学理论学习要注重其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化学规律学习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对跳出规律的特例要重点记忆;化学实验学习要注重实验对化学原理的验证和解释等等。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自觉监控反思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有效地寻求帮助、主动使用错题本等都让学生更加轻松、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抗压训练和归因指导,以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耐受力。
总之,学习疲劳是教育畸变的结果,化学教学应切实立足科学素养,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地心情学习有趣的化学,让教育回归“人的灵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