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诗经》学家许谦及其《诗集传名物钞》考论

2016-05-12崔志博樊兰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师承诗经

崔志博?樊兰

摘 要:许谦是元代《诗经》学宗朱派的代表人物,根据考证,其生卒年当为公元1270年至公元1337年,师从金履祥,为朱熹的五传弟子。由于许谦是南宋遗民,元人入主中原后,许谦无心政治,隐居乡里,开馆授徒、著书立说,发扬儒学。其《诗经》学的代表作《诗集传名物钞》,凡八卷,收入《四库全书》。是书以朱熹《诗集传》为宗,其所考订名物、音训颇有根据,足以补《集传》之阙遗,是元代宗朱派《诗》家著述中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许谦; 生卒年 ; 师承; 《诗集传名物钞》

许谦是元代《诗经》学宗朱派的代表人物,其《诗集传名物钞》亦是元代宗朱派《诗》家著述中的代表作之一。然而关于许谦和《诗集传名物钞》的记载在史料典籍中所见甚少,了解许谦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了解其《诗集传名物钞》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其《诗经》学思想的重要前提,也是考察元代《詩经》学风貌的有效途径。

一、许谦的生卒年

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山人,金华人。据《元史》载,许谦祖上居于京兆(今西安),“九世祖延寿,宋刑部尚书。八世祖仲容,太子洗马。仲容之子曰洸、曰洞,洞由进士起家,以文章政事知名于时。洸之子寔,事海陵胡瑗,能以师法终始者也。由平江徙婺之金华,至谦五世,为金华人。”[ 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4318页。]由此可见,许谦祖上乃是自京兆迁至金华。关于许谦的生卒年,有三种说法:一是《元史纪事本末》载:“至正三年冬十月金华处士许谦卒。”[ 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353册828页。]由此可见,《元史纪事本末》认为许谦卒于至正三年(1343)。二是今人姜亮夫《历代人物年历碑传综表》认为许谦的生卒年为公元1199年至1266年,即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年。三是《元史》载:“(许谦)(元顺帝)至元三年卒,年六十八。”[ 《元史》,第4320页。]以上三种说法中,《元史纪事本末》与《历代人物年历碑传综表》之说为误说,《元史》所载方为史实。其理由有三:一、许谦存世的《白云集》“元史载白云先生行实”篇首句即明确记载“元顺帝至元三年冬十月金华处士许谦卒”[ 许谦:《白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99册531页。];又《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亦载:“(丁丑年)冬十月金华处士许谦卒。”[ 傅恒:《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9册125页。]元顺帝至元三年为丁丑年,元世祖至元三年为丙寅年,而至正三年则为癸末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白云集》之载与《元史》之说相合,由此可见,许谦当卒于元顺帝至元三年十月。二、据姜亮夫之载,许谦当生于公元1199年,即宋宁宗庆元五年。而据《元史》所载,许谦之父觥,“登淳祐七年进士第,仕未显以殁。谦生数岁而孤”。[ 《元史》,第4318页。]《元史》载淳祐七年许谦之父登进士第,后未显以殁,其时,许谦仅数岁而已。淳祐七年为公元1247年,若依姜亮夫之言,则许谦父亲登第之时,谦已49岁,显然与史实不合。三、《元史》载“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山”[ 《元史》,第4319页。],“延祐”为仁宗年号,可见元仁宗时许谦尚存;又金履祥所撰《资治通鉴前编》中,其前序为许谦所作,许谦在序言的末尾曰:“皇元天历元年十有二月庚子门人金华许谦谨序。”[ 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2册5页。]“天历”为元文宗年号,由此可见元文宗时,许谦仍在。如若按照姜亮夫之言,则许谦于元世祖时已不在世,显然存在讹误。由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姜亮夫之言,之所以出现讹误,其原因在于元代帝王中,元世祖与元顺帝均使用过至元年号,姜亮夫显然是将《元史》中所提到的“至元三年”当作了元世祖时期的“至元”,而事实上,《元史》中所指“至元”乃是元顺帝时期的“至元”, 姜氏之言,存在讹误。至于《元史纪事本末》之说,乃是误将“至元”作“至正”,以致出讹误。《元史》所载与其他典籍相合,是为信史。如此,根据元史所载可以确定许谦的卒年为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又据《元史》所载许谦卒时,享年六十八岁,由元顺帝至元三年上推六十八年,当为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由此可见许谦的生卒年当为公元1270年至公元1337年,其主要学术活动是在元朝前期。

二、许谦的学术师承

有关许谦的师承,有两种说法,一说许谦受学于王柏,《四库全书总目》曰:“谦虽受学于王柏,而醇正则远过其师。”二是许谦学于金履祥,《元史》、《宋元学案》等持此说。今考诸说,可以确定《元史》所载更为详尽精确,许谦当学于金履祥,为朱熹的五传弟子无疑。其依据有三:一、《元史》载:“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耶!谦闻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 《元史》,第4318页。]由《元史》所载可见,许谦少年丧父,乃是其世母启蒙治学,后拜入金履祥之门,居数年,尽得其所学。《元史》之载,明确说明了许谦乃是师从金履祥。二、《宋元学案》载:“长值宋亡,家破,力学不已。侨寓借书,分四部而读之。年踰三十,开门授徒。闻金仁山履祥讲道兰江,乃往就为弟子,仁山谓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盐既加,而咸酸颇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邪!先生闻之,惕然。仁山因揭为学之要曰:‘吾儒之学,理一而分殊,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又曰:‘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先生由是致其辨于分之殊,而要其归于理之一,每事每物求夫中者而用之。居数年,得其所传,油然融会。”[ 黄宗羲等撰:《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第2756页。]许谦家破,侨寓借书之事,《宋元学案》与《元史》所载大同小异,《学案》又补述了许谦乃是年踰三十之时拜入金履祥门下,经过数年的学习,尽得金履祥真传。《宋元学案》的记载对《元史》是极大的补充,且《学案》之说与《元史》所载相合。三、《资治通鉴前编》序言中,许谦云:“(金履祥)中年以来遗落世务,筑居仁山之下。专以讲学著书为事。训诱学者,谆谆不倦。言论风指,皆可诵法。”[ 《资治通鉴前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2册3页。]又曰:“先生之殁,今二十有五年矣,是书虽存世亦莫能知者,谦永怀夙昔之话言,独抱遗编而太息。”[ 《资治通鉴前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2册4页。]在序言之末,许谦落款曰:“皇元天历元年十有二月庚子,门人金华许谦谨序。”[ 《资治通鉴前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2册5页。]在《资治通鉴前编》序言中,许谦对金履祥的尊敬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许谦之序,一方面介绍金履祥之德行修养,另一方面则寄托了对亡师的悼念之情。许谦口中的“先生”一语,并非普通的敬称,而是对老师的称谓,再加上序言最后许谦自称为金履祥的“门人”,由此许谦为金履祥的弟子无疑。《四库全书总目》之误,原因可能为《总目》认为许谦、王柏同为金华人,且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与王柏的《诗疑》有某种程度上的承传关系,因此误将许谦当作王柏弟子。既知《总目》之误,《元史》、《宋元学案》之说当予以肯定。如此,根据《宋元学案》的记载,金履祥学于王柏,王柏之学出于何基,何基师从黄榦,黄榦为朱熹嫡传,可见许谦为朱熹五传弟子无疑。

三、许谦主要的学术活动

关于许谦主要的学术活动,根据《元史》等典籍的记载,主要有两种:一是开馆授徒,教授乡里;二是著书立说,发扬儒学。许谦是出身官宦世家,其祖上不少人均在宋朝为官。因此南宋灭亡后,许谦无意求取元朝功名,而是退居乡里,精研学术,潜心治学。根据《宋元学案》所载许谦在未拜入金履祥门下时,已经“开门授徒”,及元延祐年间,许谦已经成为了一方大儒。《元史》载:“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尝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或有所问难,而词不能自达,则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讨论讲贯,终日不倦,摄其粗疏,入于密微。闻者方倾耳听受,而其出愈真切。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然独不以科举之文授人,曰:‘此义、利之所由分也。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生之过其乡邦者,必即其家存问焉。或访以典礼政事,谦观其会通,而为之折衷,闻者无不厌服。”[ 《元史》,第4319页。]由《元史》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许谦已经成为名动四方的名师,受业于其门下者成百上千,可谓桃李满天下。又许谦拒授科举之文,可见一方面是许谦自认为宋儒,不欲门下弟子参与科考,为元人所役使;另一方面,许谦认为科举之文急功近利,非正统之学。由此可以想见,许谦所教授的必然是传统文化、儒家经典,可见许谦对儒家文化在元代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除了讲学、授徒以外,著书立说亦是许谦的主要学术活动之一。许谦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元史》载:“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其辞约意广,读者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仍存其逸义,旁采远援,而以己意终之。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其观史,有《治忽几微》,仿史家年经国纬之法,起太皞氏,迄宋元祐元年秋九月尚书左仆射司马光卒。备其世数,总其年岁,原其兴亡,著其善恶。盖以为光卒,则中国之治不可复兴,诚理乱之几也。故附于续经而书孔子卒之义,以致其意焉。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其他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之说,亦靡不该贯,旁而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又尝句读《九经》、《仪礼》及《春秋三传》,于其宏纲要领,错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 《元史》,第4318页。]根据《元史》所载可知,许谦学术思想兼容并包,其精研儒学、对释、道之学也能探究其蕴。正是有了这种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许谦之学才无所不包。从《元史》提到的其学术著作可以看出,许谦学术视野开阔,著述涉猎广泛,其对《诗》、《书》、《礼》、《春秋》均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发明。《诗集传名物钞》即是其在《诗经》学方面的学术专著。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许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讲学育人,其与陈栎、胡一桂等人都是名动一时的名师鸿儒。作为朱熹的五传弟子,许谦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为传播朱熹之说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其《诗集传名物钞》也在阐扬朱熹《诗集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四、《诗集传名物钞》概说

《诗集传名物钞》,凡八卷,收入《四库全书》。是书以朱熹《诗集传》为宗,其所考订名物、音训颇有根据,足以补《集传》之阙遗。《元史》载:“先是,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熹之世適。江浙行中书省为请于朝,建四贤书院,以奉祠事,而列于学官。”[ 《元史》,第4320页。]又《诗集传名物钞》序曰:“朱子之功,万世永赖,此名物钞之所为作也。自北山何先生基,得勉斋黄公渊源之传,而鲁斋王先生柏仁山,金先生履祥授受相承,逮公四传。有衍无间,益大以尊。公念朱《传》犹有未备者,旁搜博采而多引王金氏附以己见。要皆精义微旨,前所未发。又以小序及郑氏欧阳氏谱世次多舛,一从朱子补定正音释考,名物度数粲然毕具,其有功前传。嘉惠后学羽翼朱《传》于无穷,岂特小补而已哉。”[ 许谦:《诗集传名物钞》,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第1页。]由此可见,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在发明朱熹《诗集传》及发扬朱子之说方面功不可没。今观其书,前载朱子《诗传纲领》,卷末谱作诗时世,举出了各篇诗作产生的大体年限,体例遵照郑玄《诗谱》,内容方面则改依朱熹《集传》。许谦在对《诗经》的阐解中,于每首诗的题目之下设简单题解,大部分诗作按章节分析大意,部分诗作指出了其写作体式。总体看来,许谦博采众家之长,对《诗集传》中涉及到的名物、音训予以了详细的考订辨析。虽然受到朱熹、王柏等人的影响,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及诗次问题有所偏见,但瑕不掩瑜,《诗集传名物钞》对《诗集传》的增益补缺之功不容忽视。《诗集传名物钞》是元代宗朱派代表性著作之一,其所取得的《诗》学成就是元代《诗经》学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2]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

[3]许谦.白云集[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

[4]傅恒.御批历代通鉴辑览[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

[5]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

[6]黄宗羲等.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7]许谦.诗集传名物钞[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

作者简介:崔志博(1981—),男,河北平山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邯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樊兰(1981—),女,河北新乐人,文学博士,邯郸学院讲师。

项目基金:本文為2012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2WX025;2012年度河北省社科发展项目,项目编号:201203093。

猜你喜欢

师承诗经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El oficio del lector
名辩逻辑家公孙龙师承渊源儒家的逻辑明辨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