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6-05-12王文明
文/王文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文/王文明
摘要:新常态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一些问题与风险,对此必须采取有效之策来化解与应对。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必须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市场主体存在一些不良发展理念的影响。要确保改革措施顺利进行,企业应具有一定研发创新的物质基础与良好精神意识上的积淀支撑。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的。综合看,由于很多企业缺乏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心以及创新意识,企业在短期内很难形成创新力且培养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在短期利益最大化意识下,企业不愿诚实守信经营,经营中普遍存在相互损害的行为与意识,这是当前遏制创新研发、喜好投机经营的根源所在,也导致消费者对国产产品失去信任感,极大制约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是一些政府的“路径依赖”以及习惯性发展理念制约。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促创新无力无策的情况下,受急功近利观念的引导,在贯彻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为保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降低,可能会不自主地陷入以往的发展模式与思维的“路径依赖”中。其一,会自觉不自觉地滑向原来的以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老路上去,把中央推行的供给侧改革看作是中央出台的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增长的政策变通执行,尤其在无更多的措施与实力进行创新的情况下,不自觉地习惯性陷入原有的发展模式中。其二,仍继续以引进“大项目”促发展的路径依赖。其三,仍陷入把农村当做城市发展“蓄水池”与“调节器”旧理念中,陷入对农村劳动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为城市及企业发展积累红利的路径。这种现象目前从一些城市对农村进城人口的管理政策上反映得很明显。
三是轻视与淡化对需求侧方面的持续调控力度。进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必须要有消费侧改革的支持与配合。在现实中,如果在重视供给侧改革实施中,忽视了继续加大对消费侧改革,不能把这二者的发展真正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就会使供给侧改革失去坚实的消费基础支撑。同时如果在实施中仅为迎合上级,不顾本地企业情况盲目对企业进行供给侧的改革过多干预,则难以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四是目前消费者购买力仍较疲弱。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具有充足消费实力的平台支撑,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需求侧总体看实际消费力仍较弱。由于各阶层收入分配的长期严重不公,使目前占大比重的居民实际上并没有较强的实际消费购买力,尤其是广大农民与城镇的低收入群体更甚。再加上近几年房产业的急剧增长,又把众多居民手中的积蓄大量吸纳到了房地产中被固化了,更加剧了工薪群体的消费资金缺乏。同时各地的大拆迁行为瞬间又使大量社会的存量财富化为乌有,又进一步造成了可消费资金的短缺。同时,当前各种社会保障建设不足仍抑制着民众消费信心,继续强化消费者增加储币待购的心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
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着失业加剧的风险。这方面问题严重时会造成企业大量倒闭、员工失业、地方经济增长以及税收急剧下降等,并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与此有关的债务、金融以及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从而使社会风险加剧。
二、“十三五”时期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理念与指导思想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上讲,为了防止对供给侧改革的误解,避免实施中发生盲目性、一刀切等不良现象,必须要提高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正确指导改革。
一是各级政府必须对供给侧改革内容有正确认识。其一,各级政府必须要真正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目前中央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从供给方面为整个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建立能适合与满足其需求的保障机制,决不能把其看成是“计划管理”的回归。其二,要防止在推进实施中不自觉地滑到前几年实施的明为需求侧、实际大量投资于供给方的老路上去,决不能稀里糊涂地把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中央为阻止经济继续低迷、拉动增长的杠杆而进行大肆的盲目投资,继续累积产能过剩以及结构不合理的风险。其三,为防止完全套入西方供给学派理论中,必须要在实施中把企业微观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的调控结合起来,弥补市场失灵对公共产品与服务造成的空缺,健全与完善确保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平制度环境。其四,政府必须树立质量立国意识,强化以质量管理为先导,打造质量诚信文化,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良性供给侧结构体系。
二是作为供给侧改革主体的企业,必须坚决克服仅重视短期利益的意识,真正树立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决不让任何一件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坚决清除小聪明意识,避免经营中的“互残性”经营行为,注重打造专精产品。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内加强员工的培养,打造创新研发能力强、素质高且稳定的员工队伍,对外以诚对待消费者与社会,着力塑造企业家精神,培养百年老店的意识。
三是社会媒体必须具有为打造我国高端制造业负起责任的理念与意识,逐渐扬弃产品宣传中“崇洋媚外”心态,为打造中国制造品高端化、重塑国人对中国制造品的信任度、更好推行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广大消费者要真正从自我做起,树立科学的消费心态,提升敢于维护消费合法权益的勇气精神,阻断企业“粗糙产品”的市场出路,形成敦促企业逐步打造优质产品的氛围。同时要不断提升消费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对消费本国产品的自信心,真正营造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环境压力与氛围。
(二)制度层面必须建立起有力的激励机制体系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看,进行有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才能激发微观主体进行创新、创业、发挥潜能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出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一是建立激励企业真正积极主动创新研发的机制。企业是实施供给侧改革主体,建立起能真正激励、点燃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积极性的机制,是保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前提。依据目前众多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条件因素,政府要建立的完善激励机制体系包括:政策导向激励机制、资金激励机制、税收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重奖励与惩处制度。
二是强化落后产能企业转型退出的帮扶机制。为了加快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必须要对具有落后产能的企业退出进行帮扶,以减轻、化解具有落后产能的企业在转产与退出中自身的损失与导致的社会矛盾。客观上讲,如果完全让企业和地方承担,不仅企业难以承受,就是地方的发展也难以承受,如果强硬推进必会造成重大的风险危机。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危机的出现,目前中央已拨付了一些资金进行帮扶。但鉴于目前转型企业量多数大的现状,应建立一个全面帮扶企业转型退出的机制,包括设立基金、培训员工、债务化解等内容。该机制由中央领头建立,地方政府参与。利用此机制帮扶那些落后产能企业(地区)在退出转型中化解与降低风险,实施对员工的再安置与债务的化解,以防止重大危机发生。
三是建立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部门协调机制。供给侧改革是提升国家产品质量体系的基础,其执行与落实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为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要建立起社会各部门间的合作协调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构造各部门间更好落实的契约责任,确保供给侧结构的各项改革措施能有力、有效、持续实施与运转,尽快地产生出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四是强化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诚信制度建设。社会诚信是保证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社会各界只有认真遵守诚信,才能使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产生预期的效果。鉴于目前社会普遍诚信不足的情况,要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仅靠道德层面的约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必须要在法律层面建立起完善严厉的约束制度,并通过不懈的执行,才能使诚信意识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由强迫变成自觉的习惯,逐渐打造与夯实全社会良好的诚信环境。
(三)政策层面必须出台适用的措施对策
按照中央对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与“五大改革任务”的要求,要加快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并提升质量和效率,防止风险危机发生,还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及措施。
一是把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种政策结合起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没有需求侧的强力支撑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当前实施中,必须按照习近平强调的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的指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强化辅之需求侧的措施,如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公平共享改革红利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要确保其协调性,是提升执行效率的关键。
二是科学制定基层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在供给侧改革中,更好地发挥各地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性,抑制一些公务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必须要健全以科学绩效考核指标为核心的基层政府行使职能的激励机制。该机制是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在实施中不变形、不走样,并顺利推进的基础保障。
三是政府必须继续简政放权,激发企业的最大积极性。各地在促发展中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不要管得太多,必须真正让位于市场。放手让企业自己决定该生产什么、如何进行生产。让企业真正依据市场规律来进行创新经营,才能保证企业能为市场提供真正满足消费者所需的产品(服务)来。
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这是目前政府必须要进行的主要工作以及政府基本职能。从有利于供给侧改革上看,软环境建设包括:加强与完善我国基础科学研发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是促进供给侧政策实施的基础保障;加大与完善能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公共品服务体系基础建设的投入,这是激发与提升全体民众、企业积极创新促发展的物质保证,也是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必须的保障体系。主要做好优质的公共软件服务、强化技能创新教育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覆盖全国的畅通互联网络以及能激发全民创新的制度环境等;通过打破行业垄断,扩展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空间投资经营,以充分提高供给侧结构实施的能力和效率。
五是继续加大对“短板”方面的投资。这既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化解过剩产能,增强过剩产能企业发展生机以及众多“短板”方面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增强我国在公共服务产品与基础设施方面的供应能力,真正解决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问题。实施上述措施时,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或采用PPP融资等手段,筹措转化过剩产能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
六是继续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能化解大量过剩产能,又能通过增加城镇人口,提升城镇发展活力。从供给侧看,目前的发展关键是如何增强众多中小城市对人口市民化的吸纳力。笔者认为可通过完全放开人口进城门槛来实现。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外,众多城市都应实施无障碍、无门槛的进城机制,并建立确保新入者能真正公平享受城市各种社会福利待遇与权益的机制。
王文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消费经济、劳动经济。
责任编辑 解梅娟
作者简介
DOI: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F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