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牛流马四说

2016-05-11张桐

大学生 2016年9期
关键词:独轮车轮子诸葛亮

张桐

长安大学的交通馆有一个模型“木牛流马”,造型十分似牛,整套装置由牛头、前后四脚、前后杠等组成,中间是一个大木箱,里面可以装粮草。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曾利用木牛流马解了蜀军的断粮之危。我问讲解员:“《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木牛流马和这个模型一样吗?我以前看过一些资料说木牛流马是独轮车,但这个模型是没有轮子的,只有四条腿。它为什么和资料描述不一样?” 讲解员回答道:“虽有文字记载,但实物无存,于是后代复原木牛流马,也产生了不同版本。其一,木牛流马是装有四轮或独轮的运输工具;其二,木牛流马是以四腿交叉行走的机械;其三,马是水路两用的运输工具,流马装有密封的浮筒,可在水中漂流,因而被称为‘流马;其四,木牛流马是借助索道滑行的滑车,其依据是滑车至今可见于云贵山区。”

“复原的木牛流马有这么多版本,到底哪个更有说服力呢?”我又把问题给了讲解员。“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们馆内的复原模型是按照‘四腿机械说来制造的,你提到的‘独轮说大家也比较认同。这两种说法都有依据,你可以查查资料,或许能解开疑惑。”听了讲解员的建议,回校后我便查起了资料。

我赞成独轮说

为了揭开我国这个古代科技之谜,我看到《中国机械报》曾经开展了关于木牛流马的大讨论,专家们主要提出了四种学说:独轮车说、双轮车说、四轮车说、四腿机械说。独轮车说是指一个轮子滚动带动车向前行驶,双轮车说认为木牛流马有两个轮子,四轮车说则认为有四个轮子,而四腿机械说认为木牛流马没有轮子,由四腿交叉行走,可跨越障碍物的机械。持四腿机械说和独轮车说的人较多。

《诸葛亮集》有专章介绍制作木牛流马的方法,有结构、尺寸,明确介绍“人行六尺,牛行四步”。通过“四步”可以看出木牛流马行走不是依靠轮子,而是靠腿前行。

古往今来,运输工具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轮”,车轮滚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输效率,但是必须修有平整的马路来支撑,它不能跳跃障碍物,也不能跨越沟沟坎坎,而四腿动物却能轻易跳过沟坎和各种障碍物。看来“四腿机械”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摆脱了轮子运输的固定方式,而采用四腿动物跳跃来通过不平坦道路,古老神奇的木牛流马正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馆里的木牛流马模型以四肢代替车轮,它利用连杆传动原理,用手上下摇动栓在木牛流马嘴上的驾杆,它的两只前腿就能向前作同步或异步移动,其头、尾也随之晃动,而且膝关节均能弯曲,远望就像真的牛、马在行走,特别成功的是其舌头作为整个工具的开关(舌头向上启动,向下则关闭)。这个舌头开关的作用让我想到《三国演义》的情节,诸葛亮吩咐下属,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我们便丢弃木牛流马离开。背后魏兵赶到,牵拽不动,扛抬不去,我们再派兵去,将牛马舌扭过来,长驱大行,魏兵一定觉得奇怪。后来诸葛亮还吩咐下属扮成鬼神去拖木牛流马,魏军更加惊慌便弃木牛流马而逃了。馆内的复原模型就是按照这段原文描述研究制造的。

虽然四腿机械说符合历史记载,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赞同,而认同独轮车说。独轮车说是著名机械专家刘仙洲教授领衔提出的。他认为木牛流马因功能而定型,它是在栈道上由人操纵的运输机械,人操纵独轮车也比较容易。诸葛亮是为了解决前线用粮的问题,它应有机械的优势,要比普通的运输工具省力。因为要大量生产才能完成军队运粮的需要,所以它的制作工艺不能复杂,技术难点不高,这样才能由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来制作。作为被大批量使用的机械,操纵的人应该一学就会,这样才能被大多数人使用,所以它应用起来应该不难。

看过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和历史记载,我比较赞同独轮车说。北宋的陈师道有一段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小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独推”即“独自一个人推动”,“小车之有前辕者”即“只有前轮的小车”,可以推断出是独轮车,只有一个人推独轮车才能前进自如,灵活变化。再因它的制作以功能为主,诸葛亮的本意是做个适合在栈道上运输的机械。有专家专程考察过北川栈道,发现起起伏伏,宽不过五六尺,当两辆独轮车相遇时可以勉强通过,所以独轮车占道面积不大,比较合理。另外,当年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需要几千辆木牛流马才能“载一岁之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一岁之粮”有多少呢?据《居延汉简释文》卷二载:汉代大约每人每月食粮为大石一石八斗。汉代一石约为今30斤,所以“一岁之粮”约为今648斤,这就是木牛载重量的相对数字,所以推车子会比较省力而且效率高。

木牛流马是两物吗?

木牛流马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根据这段文献记载,也有人认为木牛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木牛和流马。

他们认为,在《三国志》中谈到木牛和流马有几个地方,一是《后主传》中“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诸葛亮传》中“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二是《后主传》中“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诸葛亮传》中“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这里陈寿在一事两叙中对木牛和流马毫不混淆,分别记述,所以木牛流马不是同一物。另外,陈寿评价诸葛亮时说:“木牛流马,兼出其意。”一个“兼”字也说明木牛流马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些人还认为,在《作木牛法》和《作流马法》对木牛流马分别说明,也可以证明木牛流马是两种东西。木牛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是在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但木牛速度太慢,编队行进每天只走了二十多里路,无法解决军粮转运问题。退兵后,诸葛亮决定改进木牛。第二年,终于将木牛改进为运力更大的流马。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文献中对木牛的描述侧重功能与形态,对流马侧重的是尺寸。综合文献,“木牛”“一脚四足”,“流马”“前后四脚”,所以“木牛”与“流马”是两种不同的运载工具是有道理的。“木牛”“流马”应该是由一个人设计然后推广使用的两种运输工具,用途都是运粮,工作原理一脉相承,但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结构更合理。二者载重不一样,“木牛”“载一岁粮”,“流马”装两个“二斛三斗”,它们都应是一种省力运载机械。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进速度如牛之慢而无马之快,可以认为原始设计为木牛,后来才称为流马。

为何称为流马而且还有单独的流马造法?第一种可能是以“流马”为“六码”或“陆码”的谐音。“六码”可能是指造木牛的六个主要数据,如肋长、前后轴孔、前后脚孔、前后杠孔、板方囊、前杠长等。将“六码”称作“流马”既能形象地表达像马一样奔驰的性质,又能将“六码”的真实意义隐去,增加神秘感。第二种可能是,流马为木牛改进后的一个新的型号,所以合称木牛流马。第三种可能是,头部外形似牛称木牛,似马则称流马。

但也有学者认为木牛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有两个理由,一、在古籍中多是合称木牛流马。二、原文中单独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绘了木牛的外貌,没有提到制造数据。《三国志》有“流马尺寸之数”一句,更能说明后段只是“尺寸之数”。正好相反,造流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数据,而没有外貌的描绘。如果将它们合二为一,正好组成一个整体,既有外貌的描绘,又有制造的数据。也只有将木牛和流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造法,才能证实木牛流马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徐玲玲

猜你喜欢

独轮车轮子诸葛亮
两个轮子“走路”
读北岛: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
推独轮车
诸葛亮喂鸡求学
自由转动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