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①

2016-05-11王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疗效

王萍

(贵州航天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563000)



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①

王萍

(贵州航天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06~2015-05在我院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7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5例恶性肿瘤患者设为研究2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1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肿瘤并在转移复发率、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5.4%,与研究2组患者的25.7%和22.9%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χ2= 4.104;χ2= 4.580,P均<0.05)。结论:与未去白输血治疗比较,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输血;去白细胞输血;未去白细胞输血;疗效;安全性

输血是临床治疗病情危急患者的常用方法,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治疗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然而,相关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临床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上升,已对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2]。国外一些临床研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血液中的白细胞存在密切关系,白细胞可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异体输血治疗后,可与患者自体血发生反应,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对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我院本次研究对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和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06~2015-05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输血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成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为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患者,共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1岁,平均(56.2 ±1.5)岁。恶性肿瘤类型:肝癌9例,肺癌11例,胃癌15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研究2组为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患者,共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4~75岁,平均(56.5±1.4)岁。恶性肿瘤类型:肝癌10例,肺癌12例,胃癌11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两组患者在恶性肿瘤类型、年龄、性别比例上存在的差异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研究1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研究2组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去白细胞方法: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过滤操作,我院输血治疗使用的去白细胞血液白细胞去除率为99.8%,红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输血治疗后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比较

研究1组患者输血治疗后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为8.1%,研究2组输血治疗后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为25.7%。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胞回收率为93.2%。

1.3疗效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为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比较(例/%)

2.2两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1组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研究2组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对输血治疗是否应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仍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国外一些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异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存在密切相关性,白细胞在机体血液中可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异体血输注到患者体内后,两种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发生反应,最终导致白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引发输血不良反应[4]。我国对去白细胞输血作用机制的研究经历了分子学到生物学的过程,早期一些学者认为,全血输血治疗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体内白细胞抗体及异体血白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后经研究发现,除异体免疫反应外还与血液在血库保存的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关,如脂质、补体组胺等物质,但血液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血物质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却远不如白细胞密切[5]。有临床研究发现,血液制品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减少血液中活性物质的产生,同时还可避免由亲白细胞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导致的输血血源性感染。王慧红[6]在对“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的术后疗效观察”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滤除时,因白细胞滤器的孔径较小,能够滤除血液中一些游离的微生物、脂粒、蛋白颗粒,具有净化血液的作用,有效减少了血液杂质输注到患者体内的量,继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我院本次对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和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研究1组患者输血治疗后的肿瘤病灶转移复发率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研究2组患者低。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王慧红等的临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刘嘉馨,雷宇,等.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滤除白细胞对体外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 : 323-326

[2]关晓珍,于洋,冯倩,等.血液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疗效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7) : 1747-1749

[3]龚裕春,邱颖婕,金魏名,等.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 :151-152

[4]陈皞,鲁思文,詹晓燕,等.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 : 2929-2930

[5]赵莉.血液保存前白细胞滤除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效果评价[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1,31(6) : 401-402

[6]王慧红.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的术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 : 4569-4569

(收稿日期:2015-09-20)

作者简介:①王萍(1972~)女,上海南汇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 02-0134-02

猜你喜欢

输血安全性疗效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