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广西农产品营销供给模式的探讨
2016-05-11周婵
周婵
【摘 要】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广西市县农产品营销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给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农产品营销 供给模式 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15-0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我国“三农”政策出台后,政府高度关注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与优化问题,并持续为其提供政策支持。“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借助其加速农产品的营销方式的转型,生产、物流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分别与互联网配型,形成O2O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各地政府纷纷抢占先机,促进其农业的发展。以广西为例,在2015年,凭借“互联网+”计划和“一带一路”战略,广西与东盟实现跨境点上合作。利用互联网上广泛的商机和先天的优势对其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改造,将广西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及东盟国际市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了区内农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广西市县农产品营销供给存在的问题
广西是农产品生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其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化程度也不断提升。2015年11月11日,淘宝发布全国各省区农村淘宝TOP10排名榜,广西购买量排名前10的富裕村,全部在横县,显示出农村淘宝对农村消费的刺激作用。同时,数据还显示,2015年百色市田东县的芒果位居电商销售排行第一,约占全县总销量的四分之一,网络不但进一步拓宽了田东芒果的销售渠道,还大大提升了田东芒果的知名度。同时,广西是全国最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和冬菜基地,是全国著名的“南珠”产地,从整个内部环境来看,在广西农业发展电商潜力巨大。此外,广西农业厅独立开发了农产品贸易网,南宁市也与相关院校合作开发了农产品信息平台,其他市县也有个人开发的广西特产网和一些农产品公司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和平台的运营相对独立,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在规模和影响范围上都不尽如人意,其困境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的产销脱节。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却只能被动地进行生产,无法获知消费者的需求。大部分的网站、电商平台并不是整个生产消费环节的参与者,他们只是通过低价从农民受众收购农产品,通过炒作宣传后提升价格,再销售给消费者。其间的利益并不与农民共享,整个生产销售环节上,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或者供不应求的现象,给农民带来损失,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广西柳城蜜桔产量居全国第二,或许是受到雨水天气的影响,2015年柳城的蜜桔出现大面积滞销,然而最终折射出的问题是当地蜜桔产业发展的短板。柳城县为柳州市唯一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县城,但是面对2015年柳城蜜桔的“滞销风波”,这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一方面暴露出柳城县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基础的相对落后,最终也导致柳城蜜桔销售只能“看天吃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柳城本地蜜桔销售经纪队伍的薄弱,最终导致蜜桔销售往往要看别人脸色。
(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增值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受到约束,不可无限制地增长。而“互联网+”背景下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必定在农产品价格上得到体现,农业发展电子商务原本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重要渠道,然而事实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精准化的消费需求,很多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物流运输上主要依靠零散的快递,广西作为非包邮区甚至是偏远山区,物流成本不但没有降下来,物流费用比起一线、二线城市会更贵一些,这样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物流费用成本居高不下,成了O2O模式推广的绊脚石。广西电子商务发展本来就相对落后,在相对偏远的农村,物流的水平和输送能力都相对较弱,农产品的输送往往几经波折,这样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利润。
(三)网络农产品商业平台难以打造和维继。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其供应链涉及种植、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电商、网站、销售平台对于这种季节性断续的、不可持续的商品销售,维继成本较高,对顾客的吸引力也较差。再者,农产品的销售很难形成品牌和特色,增加了顾客的选择难度。
(四)大部分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互联网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城市,有部分的农村甚至无法连接互联网,更无从谈起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概念。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差,落后的乡村较多,因而很难通过互联网获得外界的相关信息,更无法将其作为销售交流的渠道,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判断。就算一些有网络的村镇,农民的网络销售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不知道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销售他们的农产品、农作物。
(五)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毒大米、地沟油等事件时常发生,使广大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顾虑。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客户无法直接见到实物,更无法直接地判断农产品的质量,因而无法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为交易的达成增添了难度。首届“阿里年货节”在峰会上启动,百色网商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难处:他的网店内销售隆林苗族农家制作的风味辣椒骨,“有些游客在当地品尝后,回头上网寻找,但是因为担心食品安全,下不了购买决心”。 风味辣椒骨这样的小众风味食品,很难像苹果、芒果那样,利用政府、第三方机构去进行品质管控、分级,安全问题就成了顾客是否购买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广西“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给营销的建议
(一)提升农民的网络销售意识,加强农村网络建设。广西的农业发展有良好的生产条件,秋冬菜、特色农产品等广受市场欢迎,但是,农村电商人才、农民网络意识差,部分村屯网络条件也较差、加强农村网络建设和提升农民的网络营销意识很关键。农民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整个销售流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在供应链的优化过程中,应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从提升农民的互联网销售意识开始,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对“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进行宣传。另外,应注意农村网络的建设与提升,为“农产品+”计划的实施做好硬件基础。
(二)打造网络农产品品牌。广西虽然不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农产品生产大省,但是其农产品却极具特色,很多农业产业优势特色鲜明,在全国地位突出。其中糖蔗、木材、木薯、秋冬菜、桑蚕茧等大宗农产品和梧州六堡茶、巴马火麻、浦北红椎菌等极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双孢蘑菇、茉莉花茶、八角、松脂、松香等特色农产品均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糖蔗产量占全国60%以上,连续22年全国第一;桑蚕茧产量占全国45%以上,连续10年全国第一。还有水果产业,广西是全国5个总产量突破千万吨的省区之一。这些产业都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最有基础条件、最有现实必要提升并树立自己品牌的重要产业。如果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很容易依托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农产品特色,培养起网络农产品品牌。当然,也需要相关政府或企业应有目的性地加强农产品网络品牌的建设,融入广西所特有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农博会、贸易洽谈会等手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为“互联网+”计划的实施建立良好的信誉基础。
(三)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能力。毋庸置疑,物流配送的是网络产品营销的关键环节,对于农产品这种特殊的商品来说,其主要包括包装、配送和装卸检验等环节。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加强每个环节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优化农产品流通中心,可以在地级市设立市级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的主仓,在县行政单位设立子服务中心和分拨中心,在乡镇设立农村电子商务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对于偏远的村镇可以充分发挥邮政普遍服务的优势(原中国邮政EMS经济快递、国内小包和快递包裹整合为一个产品,名为“快递包裹”。整合后,国内产品体系分为标准快递、快递包裹、普通包裹三种,其中“快递包裹”有经济实惠快递且覆盖面广的特点),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形成覆盖全区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使商品更加迅速地到达客户的手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农村商贸企业建设,发挥好邮政普遍服务的优势,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
(四)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农产品的“互联网+”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长期的计划实施而言,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因而可从起点开始,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农民自身的培养,发挥其科技信息经纪人作用。可通过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加强农民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驻留机制,提升相关人才待遇福利,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发动机”作用。鼓励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针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专业化培训,可以与广西各市的高职院校合作,落实一批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培养一批既有电商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回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在各级农民培训工作中,开展针对知识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推广组织机构代码与商品条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溯源体系,从源头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交易环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兴荣.基于“互联网+”的农特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
[2]刘助忠,龚荷英.“互联网+”概念下的O2O型农产品供应链流程集成优化[J].求索,2015(6)
[3]方成民,李玉清.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09(9)
[4]罗应机.广西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分析和研究[J].商情,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