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生活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2016-05-10志道草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教育小学语文

志道草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大语文教学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明白,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渗透语文教学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回归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连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构建语文教学观。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导中巧透生活

语文教学中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学《飞天梦圆》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的梦?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向太空去看一看好吗?“飞向太空”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了解航天员飞向太空的经过,懂得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读中感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工具,“悟”是目的,“悟”是理解,“悟”出感情。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打到心得深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放手让学生阅读,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探讨,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悟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在生活中得以运用,真正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比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那么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的爱好坚定!)放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究竟是什么?(母亲的爱多么执着!)放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是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语言的品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语文中的生活。

三、演中体验生活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或实物,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生活原形,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执教《负荆请罪》时,我特意安排两个学生分别表演蔺相如和廉颇,想通过角色再现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品格,一男生演廉颇,一女生演蔺相如,只见男生把老师用的教棒往自己背后衣服里一插,单膝跪地:“我错了,丞相”。女生连忙扶起他:“将军,快快请起,让我们一起保卫祖国!”通过两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获得情感的陶冶。我因势利导:我们的班级也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搞好,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啊!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国家!语文就在学生的表演中融為一体。

四、写中思索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教师尽可能创设条件,突破时空,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动手体验,动脑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写作时,闭门造车是写不出美文的,如写《美丽的家乡》,我家乡山清水秀,风景不错,名、贵特产木有很多,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都是写作的素材,都是形象化、直观化的,外化的文字符号。老师应该带着学生走进广阔的田野,走进繁忙的工厂……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把形象可视的事物变成抽象可想的文字,这样的文章才情境交融,形象生动。所以学生写好一篇作文,不仅要通过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自学来积累语言文化知识,还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生活写作素材。社会生活中,不管是显性的知识还是隐性的知识,都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活,为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语文感受生活,学语文享受生活,学语文体验生活。

参考文献:

[1]门爱玲.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1,08.

[2]郑秀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J].教育艺术.2010,09.

[3]刘春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0,18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教育小学语文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