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2016-05-10苗晓燕
苗晓燕
【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1.一般护理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病人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病人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病人,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以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嘱其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为了使病人身心得到休息,应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和方法,避免使病人情绪紧张的各种刺激。病情稳定阶段,应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以提高其耐力。
2.饮食护理 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①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②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④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⑤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⑥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 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症状护理
(1)心悸 ①症状明显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因休息时,全身组织耗氧减少,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慢心率。②发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③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无效时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胸闷、心绞痛 ①发作时,病人应停止原来的活动,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②遵医嘱及时用药,防止心室率过快或过慢。③帮助病人避免或消除紧张情绪,以防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绞痛。
(3)头晕、抽搐、晕厥 ①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者,立即遵医嘱用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术。②由于心室率过慢引起的阿一斯综合征,可立即用拳头尺侧以中等强度力量从20~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3次,大部分病人能恢复心跳,无效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③发作抽搐、晕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呼吸道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4)休克、心力衰竭休克时应重点注意: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皮肤等情况。②注意保暖。
4.用药护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部分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其他副作用。用药时,应掌握用药剂量、时间和方法,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容易出现副作用;浓度太低、速度太慢又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应严密观察,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许多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异丙肾上腺素、奎尼丁等应在监护或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情况下使用。
5.心电监护 适用于做心电监护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包括二度II型和三度)、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由于病人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其心、脑、肾血液供应骤然减少或停止,临床上常出现休克、晕厥、抽搐甚至猝死,如果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故应加强监护,将病人置于CCU病房或进行床旁心电监护。
6.心理护理 大部分心律失常病人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疾病的长期折磨,病人和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易产生消极、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不良的情绪和心理既可以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又影响疾病的康复,护士应具有爱心和同情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取得病人的信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知识及时给病人以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帮助家属调整心态。
【参考文献】
[1]骆琼芳.98例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1997年02期.
[2]栗云雁,潘怀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李志明.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