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成本管理与组织结构适配性研究

2016-05-10王乐娟

商场现代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组织结构作业成本法

摘 要: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作为现代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在企业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组织高层管理者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需要组织各层人员的共同参与。组织结构的改善能够保证现代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改善成本管理。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组织结构

现代成本管理能够对企业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利用企业有限资源,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与变革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组织结构作为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潘飞(2010)指出研究现代成本管理系统时,可以从影响成本管理系统的组织内外环境因素和其能够带来预期的经济后果方面进行研究。因此,现代成本管理与组织结构相互适应对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部分学者对成本管理与组织结构适配性进行了研究。冯巧根(2000)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成为现代改革的重点,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组织结构的变化。Chenhall(2003)在研究管理控制的影响因素时指出分权化程度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设计对执行管理控制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成本企画须依靠一种创新的成本管理结构——超团队组织,同时指出目标成本的确定是成本企画的基础。冯雪莲等(2006)将各个时期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与相对应的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发现现代成本管理要求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变革,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立足于组织结构的创新。国外对于两者的关系也有一定的研究。Gosselin(1997)提出作为一项创新活动,ABC的实施需要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支持,集权化与正规化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Fei et al(2010)指出组织结构的正规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有学者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提出现代成本管理在何种组织结构下更能够发挥其作用。对于现代成本管理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探讨适合其应用的组织结构。

二、目标成本法下的组织结构分析

企业研发阶段即决定了企业产品80%的成本,目标成本法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研发阶段的成本,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计算必须达到的目标成本。

1.基本原理

企业通过测量以战略为导向的目标利润,制定当期目标收入与目标成本。高层管理者通过市场部门对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得出预计目标销售额。通过目标销售额与利润,得出预计目标成本。企业制造部门根据下达的成本目标,并与当前成本进行比较,得出当期目标成本消减额,并将消减额具体分配到各层级人员。在目标成本法中,由于市场部门与制造部门的目标不同,使得两个部门承担不同的责任,而企业高层管理者则负责利润责任中心。在目标成本法实施的过程中,制造部门与市场部门责任明确,有利于企业的绩效评价。此外,目标成本法专注于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发阶段的管理是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的核心,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制造部与研发部之间的联系。

2.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需要设计灵活的部门来制造新的产品,并且能够迅速执行。实施目标成本法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制定目标成本法的目标;组建跨职能实施团队和实施过程;识别实施上述步骤后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发展机会;利用目标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测试其实施的效果。企业在采用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时,不同部门的成员组成跨职能团队,即利润责任中心,使得成员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形成一个统一的实施系统。为成功实施目标成本法,实施团队必须进行人才培养保证未来工作的稳定性,并且企业各层级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以保证所选择的方法可以实现持续的成本降低的目标。

目标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合适的计划与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进而对部门与分支进行整合。利润责任中心对目标利润的制定需要各部门的成员共同参与,组建跨职能实施团队。目标成本法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由来自企业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跨职能团队进行控制实施。跨职能团队使得成员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形成一个统一的实施系统。

根据上述各相关部门的任务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可以得出企业基本的组织职能划分。企业市场部门、制造部门与研发部门受利润责任中心的主要影响。利润责任中心由企业管理者直接负责,并向各部门下达相应的目标。同时,研发部门要加强与制造部门的联系,使在研发阶段的设立的成本目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促进制造阶段成本目标的制定。总之,组织需要灵活的跨职能结构设计来适应目标成本法的实施。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组织结构分析

竞争环境的加剧使许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管理成本。西方国家在研究作业成本法与组织方面关系时,指出了企业规模、组织环境与文化,以及战略等对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有影响。

1.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作业活动的前因后果上。在前因上,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作业的设计需要考虑部门的设置与管理的层次等组织结构方面的内容。在后果上,作业的执行消耗了资源,对资源的分配由资源动因决定,整个过程需要得当的管理机构对资源方面进行管理。作业成本法通过按照业务流程建立作业中心,以业务流程的基本不变应对组织机构的万变,避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了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

2.组织结构分析

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各个相关部门成员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组合而成,各个部门之间依靠成本动因来进行连接。因此,各参与部门在作业成本法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和配合。然而,作业中心须要以流程中的关键点为基础来建立,不应依靠部门。部门在成本核算中是一个较大的单元,其本身就存在着诸多需要分配的公共费用,加之一个部门的作业内容不一定对应于同性质的作业环节,所以若用部门来代替作业中心会严重影响成本的精确性。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企业的竞争环境进入到一个发展和动态的环境。作业成本法需要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取得高层管理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支持,加强管理与员工意识培养。最高管理者会为ABC实施过程制定方案,分配企业的资源,以此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分部管理者则不能违背最高管理者的指示。而在分权化的组织中,分部管理者同样有权力制定决策,若ABC的实施没有满足其需求,则会试图改变会计系统的现状并阻挠ABC在其部门的实施。因此,集权化的组织结构更能推进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实施。

四、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现代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发展特点,综合各部门的配合,采用适合的组织结构,才能实现目标。目标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须由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组成跨职能团队,制造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与研发部门进行沟通,灵活的对成本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对于作业成本法,作业中心须以作业流程中的关键点为基础,得到高层领导的充分支持,采用集权化的组织形式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今后研究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根据不同时期与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两者的适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王悦.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47-54.

[2]冯巧根.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0,03:24-30.

[3]M. Gosselin, “The Effect of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th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Vol. 22, No. 2, 1997, pp. 105-122.

作者简介:王乐娟(1990- ),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会计学,研究方向:成本管理

猜你喜欢

组织结构作业成本法
基于组织结构的转型期化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有效对策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