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骨上的跨界游戏
2016-05-10唐羽
唐羽
先锋与传统,探索与守卫,看似非白即黑的两面大旗,其实均昭示了这个时代的命题:前行中需要深情的回望,回望是为了毅然决然地披荆斩棘。
这一次,在书法家陈少锋的策划下,油画家王向明与雕刻家宋玮以同一个主题开始艺术体验,书写一小段与时代主律旋既吻合平行、又具有穿透力的华彩乐章。5月15日起的一周内,三位艺术家跨界合作成果——一批饶有意趣的竹刻作品将在“云·艺术中心”(宜山路407号三楼)向大家展示。
王向明与宋玮合作作品。
王向明与宋玮,在各自的艺术生涯中,一直怀有宗教般的情怀。他们目标明确,不畏艰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就艺术探索而言,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事,却又处处谨小慎微,不敢稍有成果即沾沾自喜,更不敢哗众取宠,博取虚名。这一次,在扇骨上的合作,也体现了他们在中西方艺术之间尝试跨界创作的努力。
事实上,上海艺坛的前辈一直在进行跨界的游戏或探索,比如赵之谦曾在作为舶来品的烟碟边沿留下墨迹,唐云在保温杯上画过山水,陆俨少在热水瓶外壳上画过花卉,至于以水盂、镇纸、臂搁、印规、墨床、笔架、砚台、砚屏等案头清供为载体,则有无数艺术家欣然命笔,颖毫点化,使寻常器物转身为令人赏心悦目的雅致艺术。王向明、宋玮、陈少锋三人实施的跨界,本质上承袭着大师的游艺精神,其实质是对艺术载体与表现空间的开拓,更在艺术观念与实践中争取更大的自由。
中国文人以折扇为对象的把玩,玩到了极高的层次。扇面,构成了方正以外的不规则空间,而历代书画家硬是在开放性空间中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扇骨是折扇的框架结构,属于硬件,古人先是在材质上玩到了极致,比如紫檀、黄杨、酸枝、桃丝、鸡翅、楠木、檀香、沉香、象牙、玳瑁等,竹子为大类,则以凤眼、湘妃、佛肚最为雅趣,而文人雅士更倾向于把玩素面朝天的玉竹,一方面是为了超凡脱俗,另一方面是因为玉竹本身经过打磨后即变得晶莹素净,可以用精雕细琢来实现文人游艺的设想。
一般而言,文人或书画家在扇骨上写字作画,交与能工巧匠雕刻,或者干脆自己奏刀。同时,一些金石家也被吸引加入了这一行列,终于使这门艺术臻于成熟。陈鸿寿、徐三庚、赵之谦、丁二仲、张志鱼、金西厓、徐素白等都玩过扇骨,吴昌硕、齐白石、吴湖帆、马晋、沈尹默、唐云、马公愚、江寒汀、张大壮等书画大家也玩得很高明。
现在,三位艺术家继续着这场好戏。王向明选择了丢勒、马奈、马蒂斯、毕加索、克利这五位彪炳世界艺术史的大师。他以自己的理解与风格对诸位大师的代表作进行二度创作,再将最精彩的细部,移至扇骨这般狭窄的空间之中。王向明用的是中国画的线条与结构,质朴稚拙的线条依然看得出抑扬顿挫,而结构上又强调画面的趣味性与空间感,故而在明暗与黑白之中体现出了如同版画那般鲜明的装饰效果,并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宋玮的雕刻,自然也是一趟冒险的旅程。他从王向明的油画中找到了化解难题的方法,融进了自己对西画的理解,特别是对王氏风格的理解。而在具体操作中,又严格秉承传统刀法,笔锋刀法无处不在,波磔点划,皆有气势。最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砥砺,他在刀尖上成功平衡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不脱传统竹刻的路数,又体现了西画的神韵风采。
这场跨界游戏呈现了一批饶有趣意的竹刻作品,在狭隘的空间内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向诸位大师交出了一份以中文书写的、具有中国风格与情调的华丽答卷,也向本土的油画界与工艺界注入了新鲜的艺术经验,同时呢,也为自己的艺术生涯留下了经得起长久回味的故事。